在育兒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常見的現象:

  在寶寶小的時候,寶爸寶媽特別喜歡陪着孩子,逗孩子玩,抱着他出門等等。

  特別是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天天給講故事,教背唐詩,乘法口訣等等。

  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的時候,我們家長反而會越來越犯懶,本來寶寶長大了,能夠聽得懂大人講的故事了,可這個時候,家長們呢,反而不喜歡給孩子講故事,教唐詩了,甚至對孩子提出要大人給他講故事的時候,往往會隨手把手機扔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玩。

  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解釋的問題,對大多數人來講,都是一個有關“面子”的問題。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剛剛學會說話,很多時候家長也都不知道該給孩子教說些什麼,於是就會拿出小學學的那些唐詩,自己說幾個字,讓孩子接幾個字,當然,小寶寶們都很聰明,很快就能夠學會。

  於是,在有朋友親戚來的時候,就會驕傲的讓孩子來“秀”一波,讚賞是肯定會得到的,整個場面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可等寶寶長大以後,特別是上了幼兒園以後,他們的好奇心會越來越強,對事物的探索精神也不斷的擴大,嘴裏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並且會把一個問題持續不斷的往下問,大人們往往被孩子們那些稀奇古怪的爲什麼而問的啞口無言。

  特別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並不像小的時候那樣,只是靜靜地聽了,他們會無數次用爲什麼來打斷你的故事。

  比如說,我給4歲兒子講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的時候,他接連不斷提出的問題,讓我用了很大的剋制力才能忍着不發火把故事順利的講完。

  說真的,孩子的探索精神值得鼓勵,只是有時候真的會讓人招架不住。

  再往後引申一下,現在很多家長都吐槽陪孩子寫作業簡直是世界上最難做的工作了,這也就說明瞭,孩子越大,家長越不願意主動給孩子傳授知識。

  所以我認爲,教育孩子最需要的並不是家長們都學富五車,而是毅力和剋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