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裡家族觀念有多淡薄?即使家中長輩生病、親人要搬家、或臨時需要援手;很抱歉,請按小時付錢,不過會給你親友價。

 

這種例子對我們來說非常匪夷所思,怎麼照顧自己的阿公、阿嬤,爸媽還得付錢給小孩??那麼相反的,當這些孩子成長階段索取父母資源時,他們有想過感恩甚至也比照付錢嗎?

 

暑假結束。但是開學前各大商店賣場都會推出”back to school”的特賣,聽起來好像很正常,實際上是小孩子若沒有在新學期換新文具,會被同學笑。

 

這是怎麼樣的扭曲觀念啊!!?仔細想想我小學國中的上課時間都是早上八點前早自習、下午五點左右放學還要去補習安親班之類的,也沒有每學期都因為使用過度而換新文具啊!怎麼換做不同國家,九點上課、過中午一兩小時後就下課的學生們居然要為這哪個惡質商人想出的點子,浪費資源?

 

雖然不少學校提倡,可以把不要的東西、文具捐給學校或是有需要的人,但是為了捐而買,是否又本末倒置了?

 

那不要養成孩子浪費就不要買,總行了吧?這是個棘手的問題,除了讓孩子知道不要浪費以外,還要花時間提醒他們可能會面臨到其他孩子的嘲弄與排擠,但大多數的父母都選擇花小錢購買新用具,省時、省力不傷腦筋。

 

經過了好幾年的磨練,美國一個普通年輕人想踏入社會需要什麼?一些內在美和實力就不談了,現實層面才真正殘酷;地大的國家,想要輕鬆買個二手車上班、便宜的手機(或是超時尚絢麗機種)、甚至租屋等,若是沒有任何過往信用資料,很抱歉謝謝再連絡。

 

一隻單純的手機,會因為初入社會而沒有資料背景被額外索取大約400美元押金;一年或兩年才還你(這中間會不會被莫名詭異的條款而東扣西扣就不得而知了)。即使國外薪資算台幣看似很多,但一樣麥當當的早餐單點漢堡要價3塊錢就笑不出來了。

 

至於有關交通工具方面,台灣車子保險是如何算我不清楚(本人只坐捷運和公車、摩托車),美國保險主要以年齡、性別來增減金額。

若是你二十左右、又是男性,保險費足以讓你瞠目結舌到想每天走路上班。不!你只是想而已,因為太遠了你還是得開車,請乖乖付錢吧!孩子。

 

這樣一來,凡事都講求資料背景的機制,會讓大多數年輕人卻步。我相信台灣也是差不多狀況;高額的支出以及不成比的薪水,使得孩子只能住在老家和大夥一起分擔稅金、基本生活消費。

可是話說回來,我們常說西方小孩獨立自主,那只是單純的思考模式罷了,要作到根本難上加難,就是這種想法和執行上的困難導致家庭相處關係惡化。當然,這是因人而異。

 

這幾年看到好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尤其今年。

一個家族觀念淡薄、不懂感恩尊重禮貌的美國小孩,卻還要向家裡索取無盡資源並依舊抱怨,我搞不懂、也令我無法接受的一環。

我只覺得,社會對你殘酷,你卻轉過身來對家裡人殘忍是什麼情形?不幸地我還被分配到一個角色,攪和在無法理解和匪夷所思的泥沼之中,這是哪一齣爛劇本!?

 

 

可以的話,我希望劇本重寫,謝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