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錚錚福布斯中文版記者

聯姻阿里,海爾物流社會化
2013年12月09日

今年早些時候,張瑞敏接受《福布斯》中文版專訪,被問到對馬雲的看法時,他是這樣回答的:「馬雲做的非常不錯,他打造的平臺使各方面力量充分聚集在一起。對我們來說,做一個新的商業生態圈,最重要的也就是開放。我們希望,最後把我們這個傳統的企業變成一個平臺型企業。」

12月9日,海爾宣佈與阿里巴巴聯姻。這既是張瑞敏對海爾網路化戰略的一次落地,也是馬雲又一次在借力打力。整個2013年,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愛恨糾纏,也可以說畫上了一個大的句號。就更廣層面而言,線下零售商(尤其是賣家電、建材、傢具的)的空間再一次遭到擠壓。憑藉經年累月建立的物流體系,傳統家電製造企業搭上電子商務這趟快車,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連鎖零售商搬運工」的悲情角色。

此次合作,海爾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海爾電器(01169.HK)引入阿里巴巴集團28.22億港元的戰略投資。其中,5.41億港元用於認購海爾電器旗下日日順物流9.9%的股權,13.16億港元用於認購海爾電器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未來可轉換成日日順物流24.1%的股份),9.65億港元以認購新股方式獲得投資完成後海爾電器2%的股份。

張瑞敏堪比企業家裡的哲學家,談到一些企業變革方面的話題,他的話語體系通常是宏大的。他為海爾網路化戰略設計的實施路徑: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如果仔細想一想,任何一個目標的達成,都足以造就一家偉大的公司。因為企業無邊界涉及開放式創新,管理無領導涉及組織模式變革,供應鏈無尺度涉及按需定製與柔性生產。

實事求是的說,管理無領導和供應鏈無尺度方面的變化,外界很難看到具體個案,它們全都隱藏在企業樸實無華的日常運作中。但是這一年來,海爾在企業無邊界方面著實有些動作。以資本合作為紐帶,海爾希望在全球整合研發與品牌資源,在中國整合物流與數據資源。前者體現在海爾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青島海爾引入投資者KKR,後者體現在此次與阿里巴巴的合作。

今年10月1日,青島海爾宣佈向KKR(盧森堡)定向增發29,954,550股(11.29元/股),募集資金33.82億元。發行完成後,KKR(盧森堡)將持有青島海爾10%的股份。KKR集團是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開創者,善於在全球大手筆投資那些價值被低估的優質公司,如WMF(德國本土甚至國際範圍內都是家庭廚房和餐具行業的領軍企業)、SunGard 數據系統公司(美國一家全球領先的集成軟體和處理方案供應商)、Sonos(美國一家領先的無線視頻和家庭影院設備產品供應商)、松下醫療(KKR今年宣佈以16.7億美元買下松下醫療已發行的全部股份)。海爾引入KKR,顯然是希望藉助後者在全球的業務佈局,撬動儘可能多的研發與品牌資源。

張瑞敏用王維的詩形容與阿里巴巴的合作:「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行到水窮處就是指如果傳統模式、傳統經濟不顛覆就會到山窮水盡的境地。坐看雲起時,互聯網這個『雲』起來了。通過雙方戰略合作,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共同打造一朵最亮麗的『雲』。」不過,傳統經濟要顛覆自我得有所依託,否則馬雲是看不上的,雖然他說:「新經濟不是單純的數字經濟,真正的新經濟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完美結合,是『虛』跟『實』的完美的結合。」

受物流條件限制,電子商務(無論B2C還是C2C)最初都從經營小件商品開始,大家談論最多的也是京東快遞如何如何,凡客如風達如何如何,順豐速運多麼迅猛高效。但配送大件物品最牛的團隊未必來自上述公司,日日順物流就是海爾手中最有力的一張牌。

海爾與阿里巴巴合作,是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的一大嘗試。目前,日日順物流在全國擁有9個發運基地,90個物流配送中心,倉儲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以上。已建立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並在全國 2,800多個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務商網點,在全國串成一張家電及大件商品的倉儲、物流、配送、安裝一體的服務網路。這些還只是表面數據,最有殺傷力的是張瑞敏的這段表述:「以海爾物流限時達為例,過去物流送得怎樣,需要通過各種信息來評價,最後得出是多少分。現在我們直接由用戶來評價。怎麼評價?很簡單,我們對用戶承諾按時送達,超時免單。如果承諾7點鐘送到,但是超過了7點才送到,這個訂單就免費。」

需要指出的是,張瑞敏作為海爾最高掌舵人,對梁海山(青島海爾董事長)和周雲傑(海爾電器董事會主席)兩位接班候選人可謂不偏不倚,年內給每人都送了一個大禮包。「賽馬不相馬」的格局,看來還得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