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 飛總聊IT

1

一直以來常常有人問我西方社會和中國社會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太大太難回答的問題了。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是非常清晰的。西方社會是一個界限明確的社會,中國社會是一個界限模糊的社會。

叔本華說:「人就像寒冬裏的刺蝟,相互靠的太緊,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覺得寒冷。」所以在西方,距離感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工作和生活有界限,同事和家庭有界限。朋友和朋友有界限。甚至於成年人父母和子女的家庭之間有界限。

中國不太一樣,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直以來的理念。所以界限感對中國人是非常模糊的。打車遇到個司機,就會問你是哪裡人,薪水多少有沒有結婚。回家去過年,那七姑媽八大姨的肯定不會放過你在外漂泊的所有事無巨細的事情。收入是要攀比的,工作是要攀比的,自己子女的另外一半和其他子女的另外一半的家庭背景更是要攀比的。

這也造就了中國企業和西方企業的不同。在西方企業裡面,很多時候要求每個人做到professional。翻譯成中文就是職業化。在自己做工作的時候,就按照這個職業的角色扮演好,做好自己的本分。中國企業很多時候會告訴你企業為家,家就是企業。所以你的生活裏充滿了同事領導甲方乙方。聯想起倒退30年的國企,那真的是一家老少從生到死,從喫飯到洗澡,從看病到過年都給包了。

2

這種界限不明的文化,進入到新時代,也有了其新的發展。比如說,君不見在微信朋友圈裡打卡上班下班,轉播公司各種相關的宣傳文章都是一種常態了。而這一點,在西方的Facebook上是不太容易見到的。LinkedIn上倒是常見。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界限感。所以西方纔會存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社交網路:Facebook和LinkedIn。前者純屬生活,小圈子。後者指為職場服務。

然而這些年來企業作為一個盈利的個體,和個人生活的邊界之間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的狀況,讓身處於這個漩渦裡面的中國職業打工者多少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

2004年聯想集團開始了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這次裁員造成的問題,就是有聯想員工在互聯網上發表了一篇公司並不是家的文章。一時引起軒然大波。大體上來說,聯想集團一直都是在宣傳公司就是家。而這個宣傳其實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矛盾。但是公司出現戰略失誤,需要斷肢求生的時候,原本不明顯的界限,就變得很明顯了。

聯想之後,其他的企業是不是改變了這種宣傳,讓公司和個人的界限變得模糊呢?不盡然。互聯網企業裡面宣傳我們是XX人的不在少數。在朋友圈裡同時駐紮著同事HR,互相轉發公司各種宣傳信息的更是常態。無論是否習慣,在祖國的傳統文化裏,齊家治國平天下,公私原本就是不分的。

3

這種不分的界限感,會不會高高的豎起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是會的。在什麼時候會樹起來,寒冷的時候。在寒冷的時候,大家靠的近了,刺蝟身上的刺也就容易碰到了。企業也是,一旦開始過冬,很多平時不符合西方企業經營理念但是卻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多少少就會開始消失。

昨天的一則微博消息,讓大家多少都感覺到了初冬的到來。

其實我們都是很聰明的動物。沒有界限感的時候,是因為沒有界限感讓一些人更自在,讓一些方面更有利可圖。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和西方很不一樣。所以工作的方式必然不同。分不清界限感也是這種文化使然。

但是冬天來的時候,該有的界限感,遲早是會豎起來的。該分的清楚的,遲早是要分清楚的。因為商業的本質終究是不以中國文化傳承為基礎的。商業的本質,還是一個牟利的遊戲。

4

美國社會並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好,尤其是在沒有工會的互聯網行業,通行的做法是At Will Employeement。引用維基百科的說法:

翻譯一下就是在美國的僱傭制度裏,只要員工被解僱的理由不是違法的,員工可以被僱主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時間隨意解僱而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當然作為對等的,員工也可以隨時離開僱主。

所以在界限很明確的美國,冬天來了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會面臨什麼。很多人也都經歷過一次或者若干次過冬的場景。有些人甚至會在某個冬天落得很不好的下場,但是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

在界限非常模糊的中國,勞動法很好的保護了弱勢羣體的僱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企業們對強悍的勞動法各自都想出了很有效的辦法。比如說先解僱再入職。但是無論如何,冬天來的時候,再模糊的界限也會越來越清晰。所以不要讓界限非常模糊的日常,迷糊了你。那麼,你準備好過冬了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