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的理論與實踐

黃蓉 2009213777

武漢 430079

摘要 家庭治療的基本觀點在於家庭治療師認為,沒有一個人或一件事是獨立存在的,某個人的病症意味著他同周圍的大系統(家庭、社區、社會)的互動出現了障礙。在個別心理諮詢和治療中所謂的當事人,是整個家庭功能失調的表徵者。家庭治療的主要流派有多世代家庭治療、結構家庭治療、系統家庭治療、策略家庭治療、經驗/人本家庭治療、社會建構主義家庭治療。在實際的治療當中,往往是多種流派技術和方法的綜合運用。

1 研究背景

家和萬事興」這句俗話極好的反映出中國人對家庭的重視。家庭的利益高於個人。家庭幸福是個人幸福的先決條件。傳統中國文化中名目繁多的家規家訓無不是為了維持家庭的穩定,使得各位家庭成員能夠為了家庭的整體目標而團結統一。另一方面,中國人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往往都同家庭維繫在一起。成功了是「光宗耀祖」,失敗了可以到家庭的「避風港」尋求安慰和支持。

家庭治療發展至今,其臨牀效果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認可。但是,對於該理論中的核心概念的實證性研究仍較為欠缺,依然處于思辨觀察層面,須深入研究證實,才能使其上升到科學實證的高度。這個問題並非家庭治療所特有,而是所有心理治療和諮詢理論在建立其科學體系和推廣發展的過程中所共同面臨的。因而,將家庭治療這一先進的方法引入中國心理治療和諮詢領域之時,我們首先要了解其理論和概念的科學性。

本文主要介紹家庭治療的主要理論和各個流派的技術。文章會用兩個真實的例子來闡明家庭治療理論的實踐。

2 家庭治療的基本理論和原則

家庭治療之核心在於系統觀[1]。家庭治療師認為,把某個人的病症看成是他個人的問題是不妥當的。其癥狀意味著他同周圍的大系統(家庭、社區、社會)的互動出現了障礙。他只是家庭癥狀的體現者。有的治療師認為帶癥狀者的癥狀出現的原因是為了維護家庭原有的平衡,或是轉移矛盾,轉移家庭成員的注意點,是一種保護措施。也有治療師認為,帶癥狀者的行為是對家庭壓力所做的反應,而不是維持家庭平衡的保護措施。家庭治療系統觀持交互決定論,並認為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處於家庭之中,而不是獨立於家庭系統之外。 也就是說個人的行為或心理出現問題往往是由於其家庭內部出現問題所致,個人問題只

是家庭系統出現故障的一個外在表現,在個人問題的背後通常蘊藏著更為嚴重的家庭問題。因此,要想有效並徹底地解決個人問題,不能僅從個人身上尋找原因和方法,而因以家庭整體作為治療對象,從家庭整體的角度去理解個人,找到個人問題的真正癥結,通過對家庭內部系統的調整和改善來達到對個人問題的治療。

家庭治療的目標是以家庭為治療單位,改變家庭成員間不良的互動方式以及家庭內部不良的互動結構,改善、整合家庭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個人和家庭的問題。家庭治療強調,通過理順家庭關係,加強家庭的積極功能,以達到改變個人所處的家庭環境,幫助家庭和個人同時成長的目標。因而在家庭治療中應遵守的第一條原則就是以家庭為治療單位。此外還有中立原則,即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不對家庭成員或關係做評價或帶入感情色彩;保密原則,中國人都重視「家醜不可外揚」。循環提問原則,這是系統家庭治療中技術。通過循環提問,即逐一向每個家庭成員提問,可以使每位家庭成員感到自己是被重視、被平等對待的。避免家庭成員感到自己是被冷落,被孤立的。

2.1 多世代家庭治療的基本理論

創始者博文(Bowen)認為,慢性焦慮是所有病症的主導原因,無論是精神分裂、癌症或厭食症。相對應的對策以及預防葯就是「區隔化」。這裡的區隔化指的是一種能夠維持自身的獨立完整同時隸屬於家庭的或其他羣體的兩種驅力間的平衡。區隔化低的人情緒融合度高,也就是說容易受他人情緒的影響。人們傾向於找與自己區隔化程度相似的伴侶。當焦慮程度增大時,區隔化程度比較低的夫妻就容易互相影響,增大彼此的焦慮感。他們會尋找各種途徑來降低緊張和潛在的威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把第三個人牽扯進來,形成三角關係。如一對夫妻的矛盾未解決,可能不去直面自己的矛盾。而是把注意力和焦點轉移到照顧子女上。

多世代傳承是博文獨特的一個觀點。認為不良的情緒系統是幾代延續下來的。博文的家庭治療至少要了解三代的家庭關係。並繪製出家譜圖,提供進一步的分析。

2.2 結構派家庭治療

結構家庭治療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結構(family structure)、次系統(subsystem)和邊界(boundary)。

家庭結構就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親疏程度和家庭聯盟。在一些功能不良的家庭結構中,可能存在著像母親與孩子聯盟,父親被孤立的家庭結構。這樣的結構就導致了夫妻次系統的功能不健全。在教育子女方面就會失調,教育子女是夫妻雙方的事。但若母親和子女形成聯盟,子女不聽父親的話,這樣的家庭互動模式會帶來子女在受教育方面的缺失。也使家庭中

夫妻子系統邊界不清。

2.3系統派家庭治療(systemic family therapy)

系統派的治療特色是「反矛盾」(counter paradox )。治療師不但警告家庭不要過早改變,甚至還會擴大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和差異。使家庭成員在高壓的情況下不得不尋找解決的辦法。

系統派的家庭治療的工作模式是以團隊的形式開展。首先是假設形成(hesizing)階段。這是一個關於家庭系統或關係的陳述。治療師在同家庭會談之前,通過與團隊成員的討論,提出導致家庭問題的可能成因。這就像一張關於家庭問題的地圖,給治療師指引一個方向去詢問各種問題,並用收集到的信息去證實、修改或推翻假設。第二,要注意循環性。也就是說家庭互動模式不是線性的因果序列,而是由互為因果的反饋鏈構成的。相對應的技術就是循環提問(circular questioning)。這一技術反應了米蘭派系統性的理論假設。治療師通過提問發掘不同家庭成員對於某些事件或關係在觀點上的差異,因而所關注的是家

庭的關係,而非個人癥狀。三,保持中立(neutrality)。是指治療師努力與所有家庭成員維持聯盟,避免陷入家庭的聯合與同盟之中。

系統派的治療的技術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正向解讀(positive cormotation),即治療師暗示病症或負面的行為背後的動機是好的,把癥狀解讀為積極的、正向的,可以減少家庭對治療師給出的分析解釋以及對未來改變的阻抗。

2.4 策略派家庭治療(strategic family therapy)

之所以稱之為「策略派」,是因為這一流派的治療師認為,問題本身是真實存在的,必須由治療師提出一套策略來加以解決。所以,只要治療師用他的指導者和權威的姿態,下達指令,要求家庭執行新的互動關係,問題就會改變。顯然,在這裡,治療師是掌控全局的,並對家庭的改變負有全部的責任。

2.5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技術

其治療理論和方法是基於人性本善的基本信念以及對於家庭溝通的重視。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關鍵是將控制個體或家庭病態表現的能量重新塑造和轉化,而不是單純的消除癥狀,是健康取向的治療方法,因此又被稱為人性認同過程模型。

2.6 社會建構主義家庭治療

主要觀點是,我們的信念系統不是真實客觀存在的,是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建構」。因而,治療師不可能揭示家庭的「現實」。治療師不是一個外來專家的角色,而是平等地和家庭成員對話。共同建構出新的意義。

3 家庭治療的實踐

3.1 家庭治療運用於治療社交恐懼症的一例案例

主訴不上學,害怕與人交往,出門時總是閉著眼睛。父母都是小學文化程度,母親工人,父親保安。當事人覺得世界很黑暗,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看都不想看。女兒與母親聯盟,父親被孤立。女兒不聽父親的話,女兒和母親的界限過於親密。女兒要去買什麼東西都差母親去。在家裡,女兒凌駕於父母次系統之上。療師採取了家庭塑性(family structure)技術來促進他們對於家庭互動和關係的認知和體驗。女兒單腳站在椅子上,爸媽站在地上扶著她。沒到半分鐘,女兒就受不了了。治療師點明,女兒能夠凌駕於父母的次系統之上,是有父母的允許或是支持為前提的。父母一直支撐著女兒,女兒纔可以單腳站立在椅子上。母親在過程中也知道不能一直扶著,一直扶著很累。就像在生活中,母親要叫女兒起牀,要給女兒燒飯做菜。很累的時候,女兒要買周瑜民的磁帶,還是會幫女兒去買。

由於女兒在家中很霸氣,在父母說話的時候會插嘴。這樣破壞了夫妻子系統和家庭間的界限,治療師在於父母談話的時候要求女兒和父親換位置(原本女兒和母親坐在一起,父親坐在離母女比較遠的座位上)。換位的技術是結構家庭治療中比較重要的一種,結構家庭治療師認為空間結構一定程度上是心理結構的隱喻。改變空間結構對心理會造成衝擊和影響,換位則有助於劃清父母次系統和女兒間的界限。

治療師在給家庭做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是家庭的互動模式並需要挑戰癥狀。在瞭解了家庭的互動模式後,將家庭成員的關注點從帶癥狀的個人身上轉移到家庭的結構上。讓家庭成員意識到某位帶癥狀患者的問題不是患者自己的問題而是家庭互動模式的問題。

在這個案例中,家庭治療師主要是綜合使用多世代家庭治療的理論,結構家庭治療技術和薩提亞家庭治療技術,使家庭治療融合使用。

3.2 家庭治療運用於治療青少年吸毒的一例案例

3.2.1 案例介紹

案主李麗,女,21 歲,身高160cm,皮膚白皙,體型偏瘦,精神狀態較差。某大專院校學生,有兩年的吸毒史且以吸食 K 粉、冰毒等新型毒品為主,目前的喝葯計量為每日 70 毫克。父母為私營企業老闆,家庭經濟情況良好。父母生意忙,李麗很早就去寄宿學校上學。父母很少去看望李麗。只是滿足她物質上的需求。缺少了對李麗情感上的關心與關懷。

第一階段治療,治療師主要採用諮詢與治療中的共同要素共情和傾聽來瞭解案主的基本情況和消除緊張感。接下來治療師採用循環提問的方式向家庭成員提問,旨在使父母意識到自己在照看子女的不當之處。啟發家長聯想自己的行為與還自己吸毒之間的關係。 2

李麗有意願戒掉自己吸毒的行為。在和一些吸毒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想到吸。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並不很主動吸,除非覺得很難受。李麗覺得自己很孤單,有時想著自己一個人不如和那些朋友們一起。這也是她漸漸沾染上癮的原因。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採用結構家庭治療中的重構家庭策略,採用了系統派中的正向解讀策略。佈置李麗的父母和李麗每週打3次電話,李麗記錄下自己在和父母打電話前後的感受,展示出對父母的不滿之處。治療師從積極的角度,對這些「不滿之處」重新賦義。使信息中的積極一面展現出來,這樣更利於家庭的改變。治療者用的較多的技術是安排任務,使家庭成員從行動上開始改變。行動的改變能給家庭成員帶來不一樣的認知。

家庭治療和藥物的結合,有明顯的效果。案主SCL-90結果在治療前後的改變顯著。治療師力求塑造一種多維度的家庭治療方法,將結構式家庭治療法、系統式家庭治療法以及薩提亞家庭治療法這三種傳統的治療方法予以融合,從更加全面的視角,運用更加豐富的治療技巧來幫助個案家庭解決家庭問題。

從治療結果來看,這種多維度的家庭治療方法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有效性。不僅患者的個人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隱藏在其後更深層的家庭問題也成功得到了解決。 4 個人體會

在家庭治療中,要使癥狀得到解決,首先需要讓家庭成員意識到問題不僅僅是在一個人的身上,需要家庭成員共同作出努力。家庭治療有家庭治療的治療特點和技術。但是在建立關係以及諮詢的整個過程中,諮詢的共同要素(同感、共情、傾聽、真誠理解)同樣需要遵守。家庭治療的各個流派之間不是孤立的,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例如在治療社交恐懼的案例中,運用了多世代家庭治療的區隔化理論。使用了結構家庭治療的重構技術、換位技術,使用了薩提亞家庭治療中的家庭雕塑技術。

但要是治療能達到效果,需要靈活使用這些技術。這與治療師對理論的理解和個人經驗有關係;由於參與治療的人是一家人或是家庭的一個次系統,時間上的安排比較受侷限,連續性可能會受阻。因而,家庭治療的發展需要治療師融匯各個流派的理論基礎。增加個人經驗。

參考文獻:

朱臻雯,《家庭治療在中國臨牀心理諮詢與治療中的應用探索》 華東師範大學2003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胡婷,《青少年吸毒及其家庭治療》 中南名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賀慶莉,《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個案研究及其在中國本土化發展的價值探討》 陝西師範大

學碩士學位論文

趙玲,《中學生強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統家庭治療初探》 華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傅文青, 嶽文浩《系統式家庭治療過程中的若干觀察和思考》 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牀心理科(25001 2)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0年第14卷第5期

範文二:家庭治療理論與方法

Jou!!!!垡塑!!!!!垡!!望!!!堅!!塑!蔓!!!!!,呈010.V01.10,No.1

綜述?

家庭治療理論與方法

竇斌陳青萍

【摘要】

家庭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對於家庭治療理論和方法的探討及梳理,有助於促進家

庭治療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本文首先闡明瞭家庭治療的涵義,並簡述了家庭治療的產生背景和發展歷史。從治療的關注點和治療的方法、動力過程兩個方面總結了家庭治療各流派之間的不同之處,並從

關係取向、循環因果以及關注當下三個方面歸納了各流派的共同之處。最後從不同流派的整合、以具體

問題為中心的治療、後現代主義的治療以及與社會工作相結合四個方面展望了家庭治療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家庭治療;

心理治療;

綜述文獻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10.01.034

Theoryandmethodinfamilytherapy

DOUBin,then

Qing-ping.

School

ofPsychology,Shaanxi

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Keywords]Familytherapy;Literaturereview;Psychotherapy

1家庭治療的涵義

家庭治療是將個體置於關係之中去考察其心理問題[1],並針對整個關係網路(系統)採取幹預措施的一種心理治療形式。從兩人之間,到家庭,再到社區,甚至整個社會都囊括在這種關係的範圍之內。.之所以不稱這種治療形式為關係治療,而稱之為家『庭治療,是因為儘管關係的類別多種多樣,但對個體而言,對其影響最深的關係網路還是家庭。

有關係存在,就必然有溝通和交流,那麼關係中的雙方或多方也自然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產生動力,形成結構,於是便有了系統。因此,唯有將家庭作為治療的主要對象,從關係和系統的視角去考慮個體所處的位置,所受的影響,所作的反應,所產生的困擾,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其心理問題的實質,進而採取有效的幹預措施來解決問題。這也正是家庭治療的主旨所在。2家庭治療的產生背景以及發展歷史

家庭治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一些精神科醫生髮現,經常在病人的病情好轉

時,其家中的其他成員就會出現種種不良的反應。

代,強調事物的相對性和多元性的後現代主義思潮擴展了到心理學領域,其對家庭治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建構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兩個方面。90年代在家庭治療領域出現的最重要的轉變是:家庭治療各流派之間的界線開始消融,「整合」[3j的浪潮隨之而來。沒有人再堅持聲稱自己是純粹的某某流派的治

療師了。

3家庭治療不同流派之辨析

3.1

各流派之間的不同點要去解決一個問題,至

少先要考慮這樣兩個問題:為什麼會產生問題?怎樣解決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涉及了家庭治療的治療關注點、治療方法和動力過程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也正是各流派之間的相互區別之處。目前主要的家庭治療流派有:Bowen式系統家庭治療,結構式家庭治療,經驗式家庭治療和敘事家庭治療。3.1.1治療的關注點自我分化[43是Bowen式系統家庭治療的核心概念。分化就是指將個體從家庭的情緒混亂中部分地解放出來的過程。自我分化的人擁有獨立且成熟的自我,能夠平衡理智和情感的關係,對事物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斷。而未分化的人很難作出客觀、理智的思考,傾向於對事物作出情緒化的反應,要麼盲目依附,要麼拒絕一切。Bowen流派還認為,通過家庭,孩子可以從父母那裡傳承相同的甚至更低的自我分化程度,並且,這種傳承是在多代之間不斷延續累積的。

依據Minuchin的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子系統是指家庭成員依據代際、性別、興趣愛好等不同屬性構成的家庭系統之內的小系統(如:父母子系統、子女子系統等),並且這些子系統之間總是存在著界線,以保護子系統的獨立自主性。該流派用子系統和界線來描述家庭成員在互動中所形成的家庭結構

經過探索,「病人和家庭相互影響」這樣的結論便最終躍然紙上。由此,家庭開始成為一些治療師的治療對象,家庭治療運動也拉開了帷幕。

20世紀60年代是家庭治療的成長時期,各個流派都在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理論和技術。1962年,Acherman和Jeakson創建了第一本家庭治療領域的專業雜誌《家庭進程》[糾。家庭治療的黃金時期是70年代,這一時期各個學派都進入了成熟期。70年代後期,女權主義對家庭治療的影響日益顯著。80年

作者單位:710062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94?

萬方數據 

和系統。界限的清晰性和滲透性對於家庭系統的運作是非常重要的¨]。當家庭子系統之間的界線過於彌散的時候會導致纏結,而過於僵化的時候則會導致疏離。這兩種情況都破壞了正常的家庭結構,會造成個體的心理問題。

在以Whitaker為創始人的經驗式家庭治療流派看來,家庭問題是由情感意識的缺失、表達情感能力的喪失、對問題反應的刻板僵化以及對本能衝動的禁止所共同導致的L6]。這種功能喪失的家庭十分害怕衝突的浮現,於是他們竭盡全力隱藏自己的真實體驗,以營造一種表面的和諧和依附。對於他們而言,家庭不是為了獲得滿足感,而僅僅在用於尋求安全感。很明顯迴避絕不能解決問題,只能使問題在黑暗中不斷發酵,直至噴發。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由於不能真誠的表達自我,也會逐漸地與真實的自我疏離,變得焦慮、冷漠。

敘事治療流派高舉建構主義[7]的大旗,認為人們通過構建故事而理解他們經歷的意義[8]。敘事流派還認為對於自己經驗的敘說,決定了個體注意什麼,記住什麼,因而也決定了個體如何面對未來。當個體以消極的、自我挫敗的方式闡述他們的經驗時,問題便會由此而來。而且,敘事流派還認為,個體所內化的當今社會文化中的一些破壞性的觀念,如:女性要苗條纔算漂亮、男人不能表達自己的軟弱等,也會對個體如何解釋自己的經驗產生巨大的影響。3.1.2

治療的方法和動力過程:由於代際傳遞和三

角化導致了個體的低自我分化水平,因此,治療的關鍵點就在於理清整個家族系統的脈絡,並且化解其

中存在的三角關係。治療者首先要通過家族圖的方式收集和整理多代間家族系統的重要資料,將已呈現的問題置於多代系統間的脈絡之中,同時界定出主要的癥狀性三角關係及相關的三角關係,並在家庭內最為重要的三角關係上做出改變。這種治療性的三角關係可轉換問題持續存在的三角關係,對家庭系統造成深遠且持久的改變[9]。三角關係的解構可以幫助個體從原生家庭中分化出來,實現自我的獨立發展。

結構式流派認為首先要以尊敬、順應的態度進入家庭,與每一位成員都建立良好的聯繫,並尊重家庭的等級結構和組織。接著,通過活現的方式引發家庭成員的互動,並在這個過程中分析和勾畫家庭結構。之後,重新確定子系統之間的界限,並幫助父母子系統重新確定等級權威。在纏結的家庭裏要增強子系統之間的界限,保證成員的獨立性;而在疏離的家庭裏則要削弱界限,增加成員之間的接觸。這樣,家庭結構的重建就會促使個體問題的解決【5.10]。

對於經驗式流派而言,最重要的治療手段就是治療師的開放和真誠以及他們的人格力.量。要打破

萬 

方數據家庭中持續已久的對個體情緒經驗壓抑的傳統,就必須得有一定力量。這裡強調經驗式碰撞【l¨,亦即治療師要融於家庭的互動過程之中,並通過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緒經驗,去影響每一位家庭成員,以催化其改變。而且,一些治療師還會使用諸如家庭重塑【6』1引、角色舞會[133等技術,去進一步激發治療的情感深度,以及發掘個體自身所具有的成長資源。情感經驗的表達會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瞭解,使整個家庭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

外化[1"是敘事流派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能夠幫助個體將消極的敘述轉變為積極的敘述,如:將「我是懶惰的」轉變為「懶惰連累了我」。這樣,把問題故事從個體的或者來訪者家庭的感知中比擬性地抽取出來,並且將其重新定義為一個外在的實體[15|。敘事流派治療師會詢問個體的例外情況,促使個體覺察自身已有的解決問題的資源。進而,幫助個體展開新的敘述,如:我擁有什麼樣的資源,可以戰勝某個問題。並且,這種新的敘述可以改變個體對目前以及將來,在家庭中所經歷事件的看法和應對方式,使得問題得以解決。

可以看到,Bowen流派的療效是通過對家庭系統中的三角化關係進行解構,進而導致個體的分化、問題的解決來實現的。結構流派通過重建家庭結構來促使個體問題的解決。因此,以上兩個流派的治療動力過程是一個從外到內的過程。經驗式流派通過實現個體的開放來達到家庭的改變,再到問題的解決。敘事流派則是從個體的新敘述過渡到家庭問題的解決。以上兩個流派的心理治療動力過程是一個從內到外的過程。3.2各流派之間的相同點有不同點,自然就有相同點。家庭治療各流派的相同點有關係取向、循環因果以及關注當下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也同時是個體治療同家庭治療的相異之處。

3.2.1關係取向更多地意味著一種看待問題的視角,亦即將個體以及他的問題放置在特定的關係中去考慮【l』16『,而不是孤立地、單獨地去看待,像個體治療所做的那樣。這同時也說明瞭,家庭治療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將整個家庭都作為治療對象,這僅僅是一種考慮問題的方式。

3.2.2循環因果認為關係的雙方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傳統的個體治療遵循線性因果的思維方式,認為只要從個體的過去出發,找到引發問題的原因,便能最終解決問題。這對於物理世界來說,應該是毫無問題的,但對基於互動關係的人類世界來說則是行不通的。因為,現在不僅是過去的發展,更是正在進行的循環反饋圈中的一部分。因此要解決個體問題,就必須考慮關係中的循環反饋。

3.2.3

因為關係取向以及對循環因果的認同,使得

95?

JournalofNeurosci—en—cea鯉叢!坐型旦!坐!!!盟0,V01.10,No.1

家庭治療比個體治療更加關注家庭當下的狀況。無論是分析家庭中的三角化、家庭結構還是溝通模式均是針對當前情況而言的。表達情緒經驗、重構生活經歷也是要求個體對當前狀況做出新的反應。4家庭治療發展趨勢的展望

通過對已有主流文獻資料的研究和分析,家庭治療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不同流派的整合、以具體問題為中心的治療、後現代主義的治療以及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等四個方面。

在20世紀90年代,家庭治療各流派之間的界限已漸漸消融,形成了整合的趨勢。國內有學者認為存在三種不同的整合模式:對整合性理論的構建,技巧層次上的整合以及對促成療效的共同因素的綜合¨7|。目前,國內對抑鬱症的整合家庭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8_19]。整合絕對不是胡亂拼湊的大雜燴,而是由一個主線貫穿起來的聯合體,不會削弱各個部分的原有效果,而是會增強整合模式的最終效

果。

當然,除了以上四個主要方面,短程治療、家庭治療的本土化等也都將是其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縱觀整個家庭治療的發展過程,不難看到家庭治療正在朝著開放、務實以及多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而且,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功能單位,家庭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和諧。因此,家庭治療對於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

[1]汪建新.關係的探究與調整:西方家庭治療的新視角[刀.南京

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8—92.

[2]IreneGoldenberg,HerbertGoldenberg.家庭治療概論[M].西

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3]WilliamC。Nichols.IntegrativeFamilyTherapy[J].JPsycho—

therapy

Integration,2001,11(3):289—312.

[41易春麗,錢銘怡,章曉雲.Bowen系統家庭的理論及治療要點

簡介[J].中國心理J三生雜誌.2004,18(1):53--55.[53

Helen(Yuen)Ko.Minuchin』SStructuralTherapyforVietnam—

ese

ChineseFamilies:ASystemsPerspective[J].Contempora—

ryFamilyTherapy.1986。8(1):20一32.

Innovativein

與各流派間的整合趨勢相呼應的是,家庭治療及其研究越來越多地關注具體臨牀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據多年的家庭治療研究顯示,家庭治療在物質濫用問題、兒童行為問題以及婚姻和關係不良問題上的效果似乎是很不錯的。可以肯定,針對特定臨牀問題的整合模式將會越來越多,而納入家庭治療臨牀研究和實踐的具體問題也將越來越多。

後現代主義思潮對家庭治療的影響不僅是持續性的,而且是根本性的、變革性的。遵照循環因果理念,家庭治療師將認為在家庭暴力問題中,男女雙方互為因果,因此,應該對該問題負均等的責任。而女權主義對傳統文化中潛在的性別偏見的質疑,將使這些家庭治療師不得不考慮這樣的看法是否合理。多元文化主義將促使家庭治療對不同的文化背景給予更多的尊重,以及在治療中更多地考慮種族、民族、宗教、教育水平、性取向以及社會階層等因素。建構主義則將治療師從專家變為了合作者。

系統內各部分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而家庭又是社會的一個子系統,那麼社會的其他部分對家庭的滲透和影響將是不可避免的。實際生活中,很多家庭問題已遠非心理上的家庭治療所能單獨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大量物質性的援助。Rojano¨1]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實踐,他不僅幫助有問題的家庭尋求心理上的恢復,還通過聯繫社區和其他的社會團體,為他們尋找工作,解決住房,使他們能獲得必要的生存資源。Rojano的實踐是一個信號,它預示著家庭治療必將與其他社會工作相結合,共同幫助每一個困難家庭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並獲得更高

的生活質量。

[6]LisaC.Tuttle.ExperientialFamilyTherapy:An

Approach

to

theResolution

Gen

of

FamilyConflict

Genetic

Counseling[J].JCounsel.1998,7(2):167—186.

[7]胡赤怡,李維榕。王愛玲.試論家庭治療的理論基礎[J].醫學與

哲學,2005,26(8);63—65.

[8]IngridD.Bloos,ThomasSt.JamesO』Connor.AncientandMe—

dievalLabyrinthand

DoThey230.

Contemporary

Narrative

Therapy:How

Fit?[J].PastoralPsychology,2002,50(4):219—

[9]王娜娜,汪建新.Bowen家庭治療模式評析口].醫學與哲學,

2005,26(8):61—63.

口o]祝菡.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及其應用評析[J].社會心理科學

口],2007,22(3/4):48—51.

[11]Michael

Nichols,RichardC

Schwartz.家庭治療——理論與

方法[M].上海:華東理工大出版社,2005.

[12]楊明娟.薩提亞治療模式簡介[J].社會心理科學,2008.23(1):

112—115.

[131王琪,揚帆.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評析[J].醫學心理學。2008,

29(8):58—59.

[141汪薪建,呂小康.敘事家庭療法:以治療解構文化[J].社會科學

戰線。2005。(5):276—278.

[151

SusanSahzburg.NarrativeTherapyPathwaysforRe—autho—

ring

with

Gay,and

Coming~OutasLesbian。

Bisexual[J].ContemporaryFamilyTherapy,2007,

Parents

ofAdolescents

29(1/2):57—69.

[16]趙芳.家庭治療:一種分析人類行為的新框架[J].南京師大學

報(社會科學版),2008。(1):105—109.

[17]汪新建.呂小康.整合:西方家庭治療領域的新趨勢[J].東北師

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51—155.

[18]胡雄,王玉玲。付慧鵬.抑鬱症綜合式家庭治療:76例單盲隨機

對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牀康復,2007,11(39):7

—7790.

787

[19]李道林,劉谷珩,陳振華.等.伴軀體癥狀抑鬱症的綜合式家庭治

療療效觀察[刀.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996。4(3):160一161.

(收稿日期:2009—12—10)

96?

萬方數據 

家庭治療理論與方法

作者:作者單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竇斌, 陳青萍, DOU Bin, Chen Qing-ping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710062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2010,10(1)

參考文獻(19條)

1.王娜娜;汪建新 Bowen家庭治療模式評析[期刊論文]-醫學與哲學 2005(08)2.Irene Goldenberg;Herbert Goldenberg 家庭治療概論 2005

3.汪建新 關係的探究與調整:西方家庭治療的新視角[期刊論文]-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1)4.楊明娟 薩提亞治療模式簡介 2008(01)

5.Michael P Nichols;Richard C Schwartz 家庭治療--理論與方法 20056.祝菡 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及其應用評析 2007(3/4)

7.Ingrid D;Bloos;Thomas St;James O"Connor Ancient and Medieval Labyrinth and Contemporary NarrativeTherapy:How Do They Fit 2002(04)

8.胡赤怡;李維榕;王愛玲 試論家庭治療的理論基礎[期刊論文]-醫學與哲學 2005(08)

9.Lisa C;Tuttle Experiential Family Therapy: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he Resolution of FamilyConflict in Genetic Counseling 1998(02)

10.Helen(Yuen)Ko Minuchin"s Structural Therapy for Vietnamese Chinese Families:A Systems Perspective 1986(01)

11.易春麗;錢銘怡;章曉雲 Bowen系統家庭的理論及治療要點簡介[期刊論文]-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2004(01)12.William C;Nichols Integrative Family Therapy 2001(03)

13.李道林;劉谷珩;陳振華 伴軀體癥狀抑鬱症的綜合式家庭治療療效觀察 1996(03)

14.胡雄;王玉玲;付慧鵬 抑鬱症綜合式家庭治療:76例單盲隨機對照[期刊論文]-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牀康復2007(39)

15.汪新建;呂小康 整合:西方家庭治療領域的新趨勢[期刊論文]-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1)16.趙芳 家庭治療:一種分析人類行為的新框架[期刊論文]-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17.Susan Saltzburg Narrative Therapy Pathways for Re-authoring with Parents of Adolescents Coming-out as Lesbian,Gay,and Bisexual 2007(1/2)

18.汪新建;呂小康 敘事家庭療法:以治療解構文化[期刊論文]-社會科學戰線 2005(05)19.王琪;揚帆 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評析 2008(08)

本文鏈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jbyjsws201001035.aspx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