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NOVA星極是新牌子,由原賽睿副總趙瑞芬女士擔任CEO,玩外設的應該記得她,中國電競上升最快的幾年,她讓賽睿與國內電競產業保持緊密合作,曾經代表性的輪胎耳機Elite精英耳機、SENSEI無線大師都是她那個時代的產品,贊助的電子競技俱樂部包括天祿、EDG、EG等等,希望星極能有不一樣的改變。

官宣圖(來自互聯網)

在網上第一眼看到XM380PRO這個鼠標的外形時,有兩點印象:

模塊化感覺,但樣子略顯簡單。

不怎麼精細,縫隙蠻大的感覺。

實物開箱也確實如此,沒意外。但這其實不算瑕疵哦,歸根到底是這種鼠標外形設計是比較模塊化的,體型雖小,但感覺每個部件是獨立的(按鍵、後蓋、側片、前臉等),如同鼠標本體的外骨骼或盔甲,這種拼接、導角的方式是一種風格,在冰豹、賽睿上也有類似痕跡,此外,這種設計對於MOD是非常好發揮的。

不插電實物圖,個人感覺質感比官宣圖屌一點點~哈哈

可見,沒有規定所有的遊戲鼠標都必須是流線型、很精細(起碼當下的流行不是這個了)的那種。所以拋開觀賞性,講道理XM380PRO更多的重心應該在手感和實戰能力上,到底是不是呢?

重要規格:

引擎:PMW3389(16000dpi、50G、400ips)

微動:歐姆龍藍點50M

尺寸:115*68*39mm(小鼠)

裸鼠重量:93g

按鍵數量:6

表面處理:防汗類膚漆

特色:免驅調節USB回報率、尾部氛圍燈

開箱暖場:

XM380PRO的彩盒包裝,科技藍色爲主,強調“禪”

影馳的背書

基本規格,那個weight是帶線材重量,前面我列出了詳細的

XANOVA XM380PRO爲純右手人體工學設計

鼠標採用黑、灰配色,灰色以金屬質感噴漆處理,提升質感,看上去冷峻但摸起來卻不一樣。雖然模塊化的感覺在這個角度並不明顯,但是鼠標的輪廓、結構還是很清晰的,可能你還看不出這是個只有115mm的小鼠標。

鼠標外觀和細節:

整體比例

XM380PRO的溜背弧度在尾部陡然下降,內收明顯,這是典型的小手型鼠標的特點

PS:鼠標的大小,應該完全針對人手的大小來的,大手用大鼠標,女人用小鼠標,這個觀點其實是錯誤的。鼠標大小和造型講究,是多年來針對遊戲對鼠標操控的客觀要求歸納而出的,同時也需要一定程度結合使用者的主觀習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鼠標。小鼠標在應對星際RTS、LOL這類MOBA遊戲時輕巧的靈活性、APM有上佳表現,而大鼠標在平穩性、舒適性更有講究,適合FPS,還有些介於兩者之間的,俗稱“萬金油”的鼠標,玩家是需要多嘗試才能最能確定自己最喜歡的。

採用右手設計,且無側翼,加上小,手指可輕鬆包握住鼠標的整體

鼠標兩側輕微內凹,加上無側翼的直壁式側蓋,體現它以操控爲追求的定位

XM380PRO整體沒有特別流線型的設計,也沒特別明顯的賽博朋克風,從它現在的配色和風格我覺得它更像是中世紀騎士風格,雖不精緻但不缺肌肉感。

底部除了尾部射燈,其它腳貼、銘牌的做法都很常規且簡單。

值得注意的是,腳貼距離底盤邊緣的距離略大(大約3~4mm),3片腳貼聚得比較近,這樣稍微拉高了鼠標的重心,操控時的靈活性又略有提升,好在腳貼的面積較大,不然會太飄。

PS:腳貼離底殼邊緣的間距太大,這其實是有風險的,可能導致鼠標的不穩定性。鼠標的操控風格一部分是腳貼決定,腳貼相當於鼠標的雙腳,腳貼面積小、移動就靈活,但是如果鼠標體型和腳貼過於失衡,就會和腳貼過於頭重腳輕,這樣的會影響精度,而且在高速平移時的精度會受影響,所以這個需要反覆的測試。

局部細節:

有XANOVA英文(反面爲圖形)LOGO的鍍金USB接口

從實際體驗來看,XM380PRO的編織線並不是最軟的那種

PS:相比於賽睿羅技那種裸奔、柔軟且不易打結膠皮線,星極這個編織線還是硬了,也比同價位雷蛇的編織線也要粗一點、硬一點,加上鼠標本身小、輕的特點,建議桌面預留好足夠的空間(無障礙操作,否則頂到、刮到線的對鼠標的反應會比較直接,可以的話建議搭配線夾。

XM380PRO具備獨立的中島結構,滾輪的防滑紋設計取自星極的圖形LOGO,個人覺得個性明確,闊以。

鼠標的按鍵和後蓋一樣都採用了噴漆工藝,經過這些天的體驗和測試,彙總這層漆的一些特點:類膚觸感、防汗耐髒、金屬質感和耐刮。看似冰冷的金屬磨砂感,實則是細膩順滑的類膚質感,但指甲用力刮聲音小、也很難留下痕跡,這個噴漆的配方看起來是挺不錯的,講道理這個防刮能力比常見的類膚質噴漆的密度高,至於耐磨性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PS:類膚質是形容噴漆表面手感的說法,並不是工藝。過去常見的類膚質漆都是黑色橡膠油噴漆的一種,雖然觸感細膩,但是質地軟、穩定性較差,容易留下痕跡和在不幹燥環境下變性導致表面發粘。這個雙刃劍的問題在很久之前就有改良,需要通過增加成分、強化密度來提供新的配方,雖然成本增加,但有時能帶來更多好處,目前XM380PRO看起來是屬於後者,改良過的。

DPI鍵位於按鍵和後蓋的結合處,設計成不規則的六邊形

DPI鍵前高後低的略微凸起,顆方便食指第一指節快速操作,通過搭配的那顆條形指示燈,我們可以快速識別當前的速度檔位或DPI值。星極的文化中,包含“禪”,DPI鍵上這三顆點,是不是暗示和尚頭頂的戒疤呢?反正我想到了禪雅塔。。。。

背部的LOGO支持背光,這個圖形LOGO和XANOVA的英文組合有設計思路上的關聯

4、5側鍵的位置比較理想,不存在誤按的可能,從側面能很清晰的看到鼠標的設計風格和思路是模塊組合風格的,所以並不是做工不行而導致的縫隙很大。

鼠標兩側的側面沒有特別的防滑設計(貼皮、雙料注塑),而是直接模具曬紋出來的細顆粒質感,我曾經多次看到有人很喜歡這種塑料感側防滑,據稱是因爲它硬朗,而且不會發粘和磨損太嚴重,頂多是髮油光,和鍵帽相似。

在329元價位竟然不用貼皮或者雙料注塑,這是不按套路出牌,星極的做法的確很大膽,它的對手是冰豹KONE PURE、ZOWIE EC2-B和羅技G403,對手其實不多,靠不那麼直觀的操控性去競爭,這個押寶行爲可能是一個需要時間的賭局,好在性能、配置方面XM380PRO都不低,這講道理能碰上就有的打。

來看看噴漆的細節:

按鍵和後蓋爲同類工藝金屬噴漆

此處有一個輕微瑕疵,顆粒感,應該是在工廠噴漆時殘留的灰塵在角落不太醒目的地方,好在不影響使用也看不太出。

前面說到腳貼這幾處位置預留邊的太寬了,能再接近點個人認爲是好事

底部末端的射燈,據說是要做成帶LOGO圖案射向桌面,但是最終還沒成行,希望後續升級能完善,那還是很有逼格的

鼠標燈效:

點亮燈效之後,XM380PRO的賽博朋克感覺出來了些,金屬質感+藍色科幻燈效,設置到這個顏色確實會帶感。

3個燈控區域全域光譜的整體感不錯

LOGO的發光質感很好,均勻通透

尾部“笑臉”燈帶和底部射燈

滾輪的背光,左側封閉,右側插入LED燈

一字型DPI指示燈(5檔變色)

尾部射燈的效果還是挺帶感的

通過XANOVA CONTROL PANEL程序可分別修改上述三處的燈效(DPI燈只能改色)

雖然我故意改的殺馬特,不過是爲了直觀XM380PRO燈的大概玩法。

大小參考:

對比中等手型的巴塞利斯蛇,更秀氣一點

雖然彼此不是競品,但通過上面和IE3.0、G900的比對,能發現XM380PRO的體型確實是mini了,容易駕馭和操控是它的優勢,但是相比成名的產品,新品牌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星極的策略來看,整體推進的態勢明顯,若果不是有強大的後盾和豐富經驗的操盤手,這個一般品牌真的不敢玩。

驅動簡介:

比較早的版本需要刷下固件(官網下載)

XANOVA CONTROL PANEL似乎是個智能雲驅,兼容星極所有帶驅動產品。可以在這裏識別和操作,避免反覆下載不同產品的驅動,這一點星極緊跟一線主流

鼠標配置和燈效界面,爲實時預覽、實時生效,看不到“應用”、“確認”這些選項,直接選擇即可保存,這顆SONIX的32位主控性能還是不錯。

支持5檔DPI設定,步進爲50DPI,並支持X、Y軸獨立調節,滿足嚴苛玩家的習慣要求,檔位指示燈的顏色可在右側顏色盤選擇

宏,XM380PRO可支持超長內容的宏錄製(反正我沒按到頭),可錄製鼠標按鍵(包含側鍵),滿足遊戲不在話下,但那種壓槍宏,這裏不提供。

設定按鍵的功能還是宏,直接選擇即可

整個驅動界面直觀、操作方便,沒什麼門檻,玩過鼠標驅動的都應該搞的定,作爲高階鼠標,不支持壓槍宏也很正常,每個廠家對自己產品的定位不同。這個驅動在我玩過的鼠標裏來看,還是比較高級的。在界面操作燈效、快速切換DPI的時候有那麼一點卡頓,這應該是實時預覽需要短時間的反應,可以理解。

此外,驅動沒看到1鍵恢復默認設置(不太方便),解決方法是在第一次安裝完後,在這裏把一個Default1改成“默認方案”,然後新建其它Default2~N去改鍵玩自定義,需要恢復的時候選擇默認方案即可。

實際手感體驗:

採用PMW3389引擎,XM380PRO在兼容性令人滿意,可搭配各種材質的鼠標墊

小而巧輕的XM380PRO,融合純右手設計後,握在手裏操控有種靈活感覺,也更多一份舒適,

手感小巧,裸奔的側面給我感覺是真實直白,但沒有膠皮、雙料注塑那種柔軟

試了許久,我發現輕抓的方式比較適合XM380PRO,能發揮它人體工學右手設計的優點,有自然舒適的握感。而完全靠手指捏住鼠標並控制點擊,對稱小鼠標個人覺得更合適點。

趴臥式對我來說(手掌18.5mm)有點小了,如果完全趴上去,鼠標主體會在我的掌心之中,這樣靈活性比手指掌控差太多,所以小鼠標不建議趴握。

按鍵方面,左、右鍵一致性保持的不錯,聲音和手感差異都小,平底的按鍵柱讓50M歐姆龍的味道保持的比較正,是熟悉的味道。側鍵沒誤按、沒鬆垮問題,乾淨利索沒特別好說的,DPI鍵則反映迅速好評。值得一提的是滾輪,XM380PRO的編碼器很特別,特別的輕盈、阻尼感很小,齒感在高速滾動下才明顯,感覺像校園門口那些溫和的減速帶,快速滾動下聲音較大,中鍵正常的短行程。

我是玩FPS的,但守望先鋒不算純粹的FPS,在實戰中,有些英雄適合XM380PRO發揮,走位靈活、360°視角調節比大鼠標更隨心所欲,比如源氏、法雞等,不十分講究瞄準的英雄。但麥克雷、76就不太適合小鼠標,尤其是中遠距離吃虧,英雄操控的多元化意味着鼠標的多元化,一隻鼠標通吃所有遊戲那肯定是不科學的。

總體評價:

基本上可以肯定,性能強悍的XM380PRO確實有不錯的操控性,但是XM380PRO的整體做工還有待加強,雖然我前面提到了模塊化設計,但這並不能掩蓋它細節上的一些瑕疵,比如噴漆、外殼邊緣的模具精度稍欠,除了這一組燈,在賣相上它確實沒體現太多的出彩的地方。其它優缺點我在介紹時順帶了,這裏就不重複了。

大墊子上足見鼠標的靈巧

儘管如此,XM380PRO有出色的性能、操控性能證明它是個實戰派,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定位明確這個問題上做得不錯。想想ZOWIE在FPS鼠標上堅持了很多年纔有今天這種高度和認可度,星極能否異軍突起並不是我們玩下產品就能說得清、道得明,需拭目以待。

相信朋友你對這個新鼠標有認識了,有問題評論區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