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內容來源於網友@我是小圓圓狗蛋2017年文章,我覺得非常適合現階段轉載給大家看看,雖然不是去年2018年的最新經驗貼,但是裡面的很多觀點確實值得大家借鑒。(權侵刪)

如果說在MPAcc備考中,有什麼行為能讓你一下逆轉幾十分瀟灑脫貧,甚至能讓人從名落孫山變成榜上有名,這種行為應該就是擇校了。

每年因為擇校不合理而導致落榜的考生不計其數。

甚至很多在初試時得了高分的同學,因為沒有合理估計自己的複試競爭力,最終不幸落榜的也很多。

我是一名三戰考生,前兩年考的央財,今年南開(為了愛情,你們懂的)。雖然通過的喜悅振奮人心,但是對結果和過程的重新審視讓我深感後怕。

此外,被刷朋友們與我交談時的不甘和後悔也讓我感觸頗深,這也是促成我寫這篇的誘因。

久病成良醫,三次考研的經歷讓我發現了其中有些規律和誤區。而擇校的最大誤區在哪裡?就是絕大多數考生完全按照學校名氣錄取分數線來擇校,這是絕對錯誤的!那都應該關注什麼呢?

1

錄取分數線

先說點殘酷的,如果說今年之前的分數線,參考價值有70分。那從今年開始,分數線的參考價值只有40分。

首先你要清楚,分數線是什麼?分數線是被錄取的最後一名的成績。

那進線就有可能被錄取嗎?不一定。

以往的時候還能有個例子可以參考,但是在很多學校統一劃線的今天,這些也很難再起到參考作用了。

以南開大學為例,往年總有初試壓線、複試厲害所以通過的。而今年雖然劃線為225分,但是被錄取的平均分為252分,錄取最低分除了一個235一個236以外,再往上都是接近250分了。其他學校也是同理,不信可以去看看。

所以,我們應該看什麼分數線大家也明白了吧,看被錄取最後一名的初試成績和錄取平均成績!

2

錄取比例

統一劃線之前,一般比例都在1:1.2到1:2.5左右,後者其實已經挺殘酷了。但是自從今年統一劃線,南開一躍達到1:6,而據我聽說還有些熱門學校甚至達到1:10以上,這意味著什麼大家仔細想想就知道多麼恐怖了。

同時,因為人數眾多複試時間縮短考察不全面,導致運氣會影響的成分更多,在這種比例下很多同伴實力很強,但是因為面試抽到少數不會的題並在此基礎上被連續追問而含恨離別。

3

每年的擬招人數

對於這點很迷惑的同學一定、千萬、務必不要懶,在網上查詢不到確切信息的時候,一定要打學校招生辦的電話問。

以南開大學和北京大學舉例,人家在網上公佈的招生人數是指全院的人數,不單單是會計專業的!有些同學擇校課時還傻乎乎的說,南開今年招100人啊,去年才200分,都快報啊!

結果呢………反正害得還是自己。

4

複試科目

別看初試大家都兩門,複試差得遠呢!少的學校只有一門,多的可達四門。

此外,要求中級財會注會會計(他們會說其中中級財會部分),別以為真是約等於,要求注會會計的學校年年都有面試超綱題!!

不是我胡說,去翻翻別人寫的經驗貼就知道了,慘的人都能抽到合併報表

而有限的時間內,如果你原本不很厲害,怎麼選,不用我多說了吧~

5

初複試佔分比

如果你對自己初試更有把握,或者是不懂會計的跨考生,請選擇6:4的學校;如果你對複試更有信心,請選擇5:5甚至4:6的院校。

別看著就差一個數,你算算就知道了對結果的影響還是不小的。

以上都是擇校時不被重視但又萬分重要的點,老生常談的東西和初試複試經驗到處都有,我就不贅述了。

最後是給大家的幾點建議:

a.還在猶豫的或者準備考的在校學生,建議去考經濟類聯考各類學碩。你可能覺得高數難,但是大家起步都差不多,最關鍵的是,MPAcc是沒有調劑一說的,只能調劑到非全日制!

為啥,因為人太多了都沒空缺啊,你分再高也別想調劑(當然啦,如果你你很強那另說,比如今年南開第一的姐姐,初試267就算了,複試還以87分遙遙領先,在下佩服)

b.以往的規律是按自己平時模擬平均成績減15分擇校,如果18年水分不變(很有可能),建議大家減20-25分進行擇校,畢竟經歷過才知道,考上纔是最重要的 ,以這個標準估分進入複試也有競爭力

c.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也是適用的,別以為我學的時間多就厲害,關鍵還是在效率和方法,所以適合自己的調整方式和休息是必要的,和開車一樣,別疲勞駕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