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陶弘景整理《名醫別錄》時曰:「雖非君而為君所宗,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因稱之為「國老」,由此得此名。

不太記得是哪一個中醫藥大師曾經說過,他活這麼大年紀還能夠無病無痛主要是得益於甘草,長期服用甘草讓他抵抗力增強,不那麼容易生病,而且胃口還比較好。試想胃口好、身體好、心情好,那活多大年齡還不是預料之中的事。儘管如此,甘草的美名可不是誇出來的,而是事實即是如此,下面就來看看甘草怎麼就能擔得起「國老」的美名。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乾燥根以及地下根狀莖,於春秋季採取後去鬚根、曬乾,留作生用或蜜炙,不同的炮製手法得到的甘草療效不同,它主要生產於內蒙、新疆等西北地區,以秋季的質量更好。

甘草性平味甘,也叫甜根子,生用的藥性微寒,能夠清熱解毒;蜜炙的藥性微溫,可以增強補益心脾之氣、潤肺止咳的作用,所以使用目的不同,所選的甘草炮製類型不同,像一般直接從超市裡買回來的都是生甘草,可以用來直接泡水喝,雖然清熱解毒力較強,但補脾益氣、祛痰止咳也是可以的,只是沒有蜜炙甘草的療效強而已,但用於日常應該是夠的。

從中醫理論講,甘草:歸性、肺、脾、胃經。能夠補益心氣,益氣復脈,《傷寒類要》裏單用甘草治療傷寒耗傷心氣之心悸,脈結代,亦可以和人蔘、阿膠、生地黃等補血養氣之品配伍用於氣血兩虛。甘草味甘,善入中焦,能夠補益脾氣,又其作用緩和,常作為輔助藥用,能夠「助參芪成氣虛之功」;又因其味甘,能夠緩急止痛,常與白芍配伍製成芍藥甘草湯,以此為基礎,隨證配伍用於血虛、血淤、寒凝等多種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攣急作痛。還能夠配伍用於治療寒熱虛實多種咳喘,有痰無痰的都適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調和諸葯,我想這也是甘草有「和事佬」之稱的原因,它通過解毒降低一些葯的毒烈之性,如附子、大黃;通過緩急止痛緩解某些藥物刺激腸胃引起的腹痛,如大黃;通過它濃鬱的甜味矯正一些方子的滋味。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講,甘草甜素是甘草味甘的來源,它能夠增強免疫功能、祛痰、緩解喉嚨疼痛、治療口腔癌、修復並強化細胞膜、緩解食物中毒、提升腸胃的消化能力、改善胃潰瘍及肝臟疾病、治療乙型與丙型肝炎帶毒者發病,也有不預防癌症的作用。

但是值得提醒的事是,甘草雖好亦不可貪杯。甘草甜素能夠提高人體內的膽固醇,如果一天攝取超過10克以上,會導致人體內鈉的滯留及鉀的流失,產生的尿量減少、水腫及高血壓的現象,所以高血壓以及低血鉀患者應避免食用。

市面上中藥的質量本來就有待整頓考察,所以為了能夠提高識別好壞甘草的能力,我特地找了相關專業資料用以參考,希望對鑒別會有幫助。「帶皮甘草以外皮細緊,有皺溝,色紅棕,質堅實,粉性足,斷面白色者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質松粉性少,斷面深黃色者為此;外皮棕黑色,質堅硬,斷面棕黃色味苦者則不可以入葯。」

甘草「國老」的地位是名副其實、不可撼動的,以上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正確認識到甘草的價值以及副作用,正確地食用甘草。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甘草能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葯有功,故有國老之號。可見,甘草的功效非同一般。下面,我來簡單說一說甘草到底好在哪兒。

一、補脾益氣

甘草可治療心慌心悸、自汗、心率失常和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症。

二、緩急止痛

甘草具有緩解胃痛、腹痛的作用,也可治療攣急疼痛。

三、祛痰止咳

甘草對於多種類型的咳嗽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止咳化痰。

四、調和藥性

甘草與一些藥材合用,可以調和其藥性,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五、清熱解毒

甘草也可以治療癰疽瘡瘍、咽喉腫痛。

甘草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效用也很多,很多方劑中都會用到甘草,是中藥中當之無愧的 國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