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著名醫學家、史學家皇甫謐在著作《歷代帝王世紀》中記載:

  夏朝初年,“禹平水土,還爲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人。”

  夏朝初年人口爲13553923人,竟然精確到個位數?

  兩組數據結尾都是“……九百二十三人”,令人對這份資料產生疑惑。

  暫缺不討論這個問題,單純從數據上看,經歷了一千多年,由於戰爭、疾病等因素,人口竟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到了秦朝初年,人口仍徘徊在一千萬左右。

  “然考蘇張之說,計秦及山東六國戎卒,尚存五百餘萬。推民口數,尚當千餘萬。及秦兼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殺傷,三分居二。”

  ——《帝王世紀》

  皇甫謐沒有查到,六國尚未平定時期的人口準確資料。

  但根據縱橫家蘇秦、張儀計算的六國士兵總數,推算當時人口約爲一千多萬人。

  秦朝初年,人口降至一千萬以下,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人口迅速增長,約爲三千餘萬至三千六百萬(3000萬—3600萬)人,成爲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現代學者研究統計,秦朝人口約爲四千萬人,西漢時期增至六千餘萬。

  《後漢書》記載:東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人口爲五千零六萬人。

  三國時期,經歷了多年的羣雄割據,軍閥混戰,人口再度呈過山車式下滑之勢。

  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國時,全國“人衆之損,萬有一存”,魏國、蜀國人口總數加在一起爲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九十一(5372891)人。

  吳國人口沒有統計,史家按照“吳之所領兵戶凡十三萬二千”來推算,吳國人口不會超過蜀國。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三國人口總數在600萬至700萬左右。而2019北京人口總數達到21707000,也就是說三國時期人口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

  唐朝中期,人口變化仍然不大。

  經歷了宋夏、宋遼、宋金、宋元等連年的戰爭,人口又一次出現負增長。

  元朝統一後,人口開始增加。

  清朝康乾盛世時期,人口突破一億大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