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房企年報季拉開帷幕,從財報數據來看,上市房企業績普遍上漲,此前一直被低估的房企市盈率也出現普漲的趨勢。不過,2019年大概率延續調整趨勢,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項目價格也出現滯漲,房企業績將迎來大考。

近期,上市房企年報季拉開帷幕,從財報數據來看,上市房企業績普遍上漲,此前一直被低估的房企市盈率也出現普漲的趨勢。不過,2018年四季度樓市已明顯降溫,2019年大概率延續調整趨勢,房企業績將迎來大考。

2017年房價漲得快,市場好,銷售業績好,導致2018年年報數據表現很好。不過,2018年市場下滑,大部分企業的銷售業績也將隨之下滑。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項目價格也出現滯漲,因此2019年行業下滑是趨勢,決定了市值與資本市場表現將有偏差。

三大龍頭業績PK

恆大交出亮眼成績單,多項利潤指標行業第一

3月26日,中國恆大在港交所披露2018年財報,多項核心指標行業第一:核心淨利潤783.2億,同比大增93.3%;淨利潤722.1億,同比大增106.4%;毛利潤1689.5億,同比大增50.5%,繼續保持高質量增長態勢;營業額4662億,同比大增49.9%;總資產達18800億,淨資產3086億,現金餘額2042億。

超強的土地儲備被認爲是恆大取得上述業績的重要原因之一。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在發佈會上指出,早一步佈局全國省會城市,爲恆大贏了上升擴展空間。他表示,目前恆大的土地儲備中,66%在一二線城市,30%在三線城市。“從早先確立的省會城市佈局到進入發達的地級市,再從二三線城市轉戰一線城市,超前的土地儲備使得恆大以優質土地價格創造高的利潤。”夏海鈞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恆大在228個城市擁有項目811個,土地儲備達3.03億平方米,單個項目規模大,土儲成本爲1635元/平方米。世邦魏理仕對恆大土地儲備的評估值爲9758億。

銷售業績方面,財報顯示,公司本年度錄得合約銷售額5,513.4億元,較2017年增長10.1%;合約銷售面積5,243.5萬平方米,較2017年增長4.2%;合約銷售均價每平方米10,515元,較2017年增長5.6%。

在地產主業高質量增長的同時,2018年恆大大舉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通過入主NEVS、卡耐公司,牽手科尼賽克、收購荷蘭e-Traction公司等一系列動作,完成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佈局。

許家印在業績發佈會宣佈,恆大多元產業佈局已經全面完成,形成了以民生地產爲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爲兩翼,新能源汽車爲龍頭的產業格局,未來五年內恆大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

碧桂園:繼續深化三四線城市佈局

3月18日,房企龍頭碧桂園發佈2018年年報,共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5018.8億元,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約541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1.25%和23.06%,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2018年,碧桂園營收、毛利潤、淨利潤等核心財務指標均有大幅增長。公司實現收入約3790.8億元,同比增長達67.1%。毛利潤同比增長74.3%至1024.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8.8%至485.4億元;股東應佔利潤、股東應佔核心淨利潤分別增長至346.2億元、341.3億元。

楊國強在發佈會上表示,他堅定地看好三四五線,理由是“現在農民工工資已經上漲,農民工到萬人以上的城鎮聚集成爲趨勢。”

有分析認爲,碧桂園經營業績的持續提升得益於城鎮化市場紅利的不斷兌現。隨着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推進,碧桂園豐富的土儲優勢也將顯現出來。

除地產開發主業之外,碧桂園正加速佈局人工智能,推動業務多元化發展,地產、農業、機器人已成爲未來三大重點發展方向。

萬科年報“穩”字當頭,鬱亮強調回歸“基本盤”

萬科A3月25日晚間公佈2018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76.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6%和20.4%。期末淨負債率30.9%,繼續處於行業低位,公司擬每10股派現10.7元。

萬科披露的分紅派息預案顯示,2018年度萬科現金股利約爲118.1億元,以2018年末公司總股份數計算,每10股派送人民幣10.70元(含稅)現金股息。

鬱亮表示,2019年,面對高度的不確定性,萬科應該摒棄一切投機、僥倖心理,跳出路徑依賴和牛市思維,圍繞“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的戰略定位,依託事業合夥人機制,堅持以“客戶爲中心,以現金流爲基礎,合夥奮鬥,持續創造更多真實價值,實現有質量發展”的長期經營指導方針,穩住基本盤。

多家房企搶灘大灣區

越秀地產:大灣區仍是核心發展區域

財報顯示,2018年越秀地產實現合同銷售額577.8億元,同比上升41.4%;營業收入約爲264.3億元,同比上升11.1%;毛利約爲人民幣83.9億元,同比上升37.4%。與此同時,越秀地產負債下降,淨借貸比爲61.2%相較年初下降11.6個百分點。

2018年,越秀地產的主要佈局區域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三角洲、中部地區,上述三大區域的合同銷售額就達到536.8億元,佔到總額的92.9%。

關於今年的發展戰略,公司表示,2019年是實施本集團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在發展區域戰略上,集團將重點投向大灣區、長三角和中部三大區域,並以大灣區國家戰略爲契機,保持和加強在大灣區的市場優勢地位。

龍光地產:多重優勢,大灣區發展空間巨大

3月19日,龍光地產發佈了公司2018年全年業績報告。年報顯示,受益於前瞻性戰略佈局及物業銷售收益增長等因素,龍光地產全年合約銷售額人民幣718億元,同比增長65.4%,合約銷售面積約440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全年700億元銷售目標。

在銷售業績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龍光地產在盈利方面的表現更加搶眼。報告期內,龍光地產盈利能力繼續高位攀升,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41.37億元,同比增長59.4%;毛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人民幣148.87億元,同比增長56.4%;淨利潤人民幣89.96億元,核心利潤人民幣76.55億元,同比增長65.7%,核心利潤規模在同等規模房企中穩步領跑,甚至超過部分千億規模房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包括公開招拍掛、收併購及城市更新項目在內,龍光地產土儲權益總貨值增加至人民幣6520億元,其中大灣區土儲貨值5356億元,佔總貨值比重82%,深圳土儲貨值1805億元,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大灣區的先發優勢和龍頭地位。

3月20日,國泰君安發佈最新龍光地產年度業績點評報告。報告指出,公司通過逆週期及多元化拿地策略,持續以低成本獲取大灣區優質項目;大灣區的強勁發展勢頭將助力公司不斷轉化土儲爲利潤,優質的舊改項目將不斷釋放豐厚的利潤,確保公司保持行業領先的規模及盈利能力。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15.7港元。

雅居樂:加大力度佈局大灣區,投資佔比約20%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雅居樂營業額及毛利分別爲人民幣561.45億元及人民幣246.74億元,較去年分別增加8.8%及19.3%。淨利潤爲人民幣83.58億元,較去年上升23.3%。股東應佔利潤爲人民幣71.25億元,較去年增加18.3%。整體毛利率及淨利潤率分別爲43.9%及14.9%,較去年分別上升3.8個百分點及1.8個百分點。

公司副總裁王海洋透露,若按投資比例分佈,集團希望今年在大灣區的投資比例能夠佔到20%左右的份額,且如果機會好,這個比例甚至可以更高。

截止2018年12月31日,雅居樂在65個城市擁有預計總建築面積達3,623萬㎡的土地儲備,其中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儲備佔比近30%,平均地價爲3300元/㎡。

多家2019年降速求穩

陽光城:提利潤、降負債是未來發展重點

3月14日晚間,陽光城公佈2018年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度陽光城實現營業收入564.70億元,同比去年上升70.28%;當期淨利潤39.06億元,同比增長75.30%,歸屬與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0.18億元,同比增長46.36%;報告期內總資產增幅23.52%,至2633.97億元。

陽光城2019年銷售目標爲1800億,僅比2018年高出10.53%。並制定底線管理策略,即要求集團各區域公司的銷售都有一個最低指標,這一指標是按照目前已經具備的土儲,制定供貨能力的底線。同時要保證回款,將關注點從銷售規模轉到銷售回款,調整經營獎激勵措施,回款率力求超過2018年平均水平,保證現金流的安全可靠。

首創置業:下調千億目標“改道”800億突圍

3月8日,首創置業發佈了2018年年報,全年實現簽約金額706.4億元,同比增長26.5%;實現簽約面積306.3萬平米,同比增長27.6%。

財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32.57億元,同比增長約9%;營業利潤人民幣31.6億元,同比下降約1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人民幣19.23億元,同比下降約9%;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幣0.45元(2017年,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幣0.67元)。

在2017年業績發佈會上,首創置業曾提出了兩年晉級千億房企的目標,表示“2018年銷售額保750億元衝800億元,2019年銷售額爭取突破1000億元,2020年銷售額爭取突破1400億元”。而在一年後的2019年3月,首創置業將簽約銷售目標調整爲800億元。

對此,首創置業方面表示,主要是由於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較爲火熱,下半年有所下降,而公司重倉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因而對銷售影響較大。加之2018年該集團業務佈局偏重於一線城市及熱點二線城市,因而簽約銷售額未達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