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經濟到新經濟,企業發展的需求不斷轉變,如何順勢而起?城市提供的機會就是重要“入口”。

3月26日,《成都市城市機會清單(第一批)》正式發佈。第一批清單聚焦10個應用場景、7大類450條供需信息。“就是構建應用場景,爲新經濟企業提供入口機會。”成都市政府副祕書長、市政府辦公廳主任廖成珍介紹。

作爲全國率先提出應用場景理論的城市,成都構建了與新經濟發展高度契合的“七大應用場景”,爲新經濟市場尋找落地。而此次,在應用場景基礎之上,成都進一步將場景具象爲可感知、可視化、可參與的城市機會。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專家朱克力評價,這是新經濟發展的“正確打開方式”,“通過發佈城市機會清單,政府不是直接指定傾向性的技術路線和產業問題,而是用新的思維和應用場景,引導市場上最優秀的要素資源都聚集到新經濟領域和新產業賽道上”。

7大類450條供需信息發佈

“和傳統產業市場不同,新經濟的市場是未知的、不成熟的,首先需要的是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得以落地的市場。”談到新經濟發展,廖成珍表示,以市場應用爲核心的場景逐漸成爲新經濟成長爆發的原點。

而如何讓應用場景有更爲具體的進一步落地?場景的具象尤爲重要。因此,成都將場景具象成爲可感知、可視化、可參與的城市機會。這背後,正是成都對新經濟發展的思考。此前,成都便表示,“爲厚植新經濟發展的市場沃土,推動產業扶持、企業發展從‘給優惠’到‘給機會’轉變”。

“就是構建應用場景,爲新經濟企業提供入口機會。”廖成珍介紹,本次發佈的第一批《城市機會清單》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公園城市、創新創業等10個應用場景發佈了7大類共450條供需信息。

具體而言,,需求信息195條,包括:

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需求信息103條,投資規模1862億元,釋放融資需求636億元;

資源要素需求信息55條,涉及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

規劃佈局需求信息10條;

新技術研發及產品類需求信息11條人才招引名錄1個;

重大活動信息15條,基本涵蓋了生產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各個方面。

同時,發佈供給類部分公共服務平臺(招商平臺)名錄255條,涉及雙創載體服務、招商引資服務平臺等信息。

“作爲全國首創性提出的城市機會清單,該清單通過應用場景項目化、指標化、清單化的表達形式,向社會集中定期發佈供需信息,將新經濟與城市發展需求有機鏈接。”廖成珍如是介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