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地的中考生陸續迎來體育測試。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家長爲了孩子“更有效率”地拿高分,給孩子報體育課外班,甚至不惜重金請一對一私教。江蘇淮安一體育中考培訓機構一對一私教則要每節課高達200元,而北京某體育培訓中心中考體育私教報價爲3000元10節課。

從過去中考中的送分項目,到如今分值上漲,中考體育測試分值從30分、40分,增加至50分、55分不等,且難度加大,對考生總成績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學生和家長也開始重視體育了。雖然目的比較功利,但總歸朝着一個積極的方向在轉變。

不僅是中考,近期不少高校陸續公佈了自主招生簡章,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都將體測納入了評價體系,體測不過關甚至將失去後續的專業能力測試資格;而清華大學則選擇“錦上添花”,對體測成績優良的考生給予額外5分優惠。面對青少年身體素質下滑,操場跑半圈就氣喘吁吁,近視率高且低齡化趨勢明顯等問題,提高體育成績在考試中的權重,用考試指揮棒引導學校、家長、學生更加重視體育,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大勢所趨。

但爲了在體測中拿高分花重金上體育課外班,聘請一對一私教的現象也不免讓人擔憂。一來,校外體育課會不會成爲一項新的教育支出,加重家庭的教育負擔。由於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難以負擔昂貴的校外體育課,或還將製造新的教育不公。二來,功利化的體育培訓會不會像其他課外培訓一樣成爲孩子另一種形式的課外負擔?

不難發現,家長讓孩子上課外體育班一個重要原因是校內不足。中考提高了體育測試的權重,但是各地體育教師缺編卻比較嚴重,校外體育教育沒有跟上。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介紹,“去年年底調研發現有一個小學2400個學生,竟然只有1名專職體育老師。”多位家長反映,學校體育老師師資力量不足,平時還能應付,趕上考前培訓根本沒法兼顧。有的學校運動場地嚴重不足,只能讓孩子繞着學校在水泥地上跑圈。這些因素都在刺激家長把孩子往體育課外班送。

一邊是體育測試越來越重要,一邊則是校內體育的缺位和不足,無法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很多情況下,家長旺盛的校外培訓需求,都是源於校內教育的不足,沒有開齊開足課程,沒有滿足孩子和家長的需求和期待。於是家長把戰場搬到了校外,展開了漫無邊際的教育比拼。

面對這種情況,必然要求學校體育跟上形勢發展,確保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設備達到辦學標準,配齊體育教師,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

做到這一點還必須突破兩個障礙。一些學校雖然軟硬件條件齊備,但卻擔心孩子在體育運動中受傷,不敢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去運動。家長過度保護,學校只好過度防禦,對體育課採取能簡則簡的原則,讓學生儘量遠離風險大的體育項目。“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不出汗、不喘氣、不奔跑、不髒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傷”因此成爲一些學校體育課的“標配”。對此,必須明確建立健全傷害事故的認定機制,免去教師和學校的後顧之憂。

師資同樣是一大障礙。音體美等科目教師結構性缺編,在全國範圍內都比較普遍,都是一道難解的題。對此,必須從合理制定教師編制標準,提高崗位吸引力,統籌校外資源,培養一專多能全科教師等方面,解決這一問題。(楊三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