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幾次青海,不僅喜歡那裏遼闊的風光,更鐘愛厚重的歷史文化。遠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青海已經有人類居住。此後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青銅時代的齊家文化等諸多文化,反映出青海與中原文化、歐亞草原文化、南亞文化等多種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今天在首都博物館看了一場《山宗 水源 路之衝——一帶一路中的青海展》,十分喜歡,這裏也和大家分享下我最喜歡的幾樣展品。

漢朝的薰爐蓋,西寧大通縣上孫家寨漢晉墓出土。半球狀,上有鏤空花紋,以四個十字雙圈紋穩住。蓋中央一隻鸞鳳單足立於頂部,另一腿前曲,兩翅奮起,尾翼平伸,曲頸靈動,羽翎飛揚,栩栩如生,而且神態看起來好萌啊。

魏晉十六國時期的雙馬形銅牌飾,海東互助縣丹麻澤林土洞墓出土。青銅質地。整體造型爲大馬俯臥,小馬立於大馬之上。馬身飾有連珠紋、太陽紋和幾何紋,超級精湛!有學者認爲是鮮卑遺存的代表性器物。

南北朝時期的青瓷蓮花尊,海西都蘭縣熱水墓羣出土。青瓷是南北朝時期名貴的器物,這個青瓷蓮花尊器形碩大、紋飾精美,層層蓮花折射出熠熠清輝。

唐朝的鑲松石卷草紋金三通,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皮帶扣”,也是海西都蘭縣熱水墓羣出土。不過這個不是給人用的,是馬具面頰上連接絡頭皮帶之物。上面鑲嵌着綠松石,十分精美。

唐朝的騎射形金飾片,海西都蘭縣熱水墓羣出土。非常輕薄,武士形象威武,策馬飛奔,滿弓拉弦,頭戴山形冠飾,兩根辮子垂於腦後,八字須,大耳墜,窄袖對襟翻領連珠紋圖案服飾,革帶上佩戴箭箙佩劍,腳着皮靴,馬鞍、馬鐙、馬具刻畫的都非常細緻。

唐朝的瑪瑙十二曲長杯,海西都蘭縣熱水墓羣出土。由整塊醬黃色瑪瑙製成,器壁雖厚重,但透光性極好,琢磨光滑,色澤瑰麗,通體像玻璃般潤澤,是中亞文化影響的產物。

“中統元寶交鈔”伍佰文紙幣,海西都蘭縣諾木洪農場出土。桑皮紙,雕版印刷。正面上半部蓋有八思巴文朱文印,背面蓋有墨印。“中統元寶交鈔”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宋代紙幣至今無實物)。

佛教在青海文化中佔有着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漢晉時期,羌中道承載着中原文化的西向傳播,以及中亞文明、南亞佛教文化東傳的交通功能。南北朝至唐朝時期,尤其是公元5—9世紀,青海道因“吐谷渾道”、“唐蕃古道”的興起而進入鼎盛期,一度發揮了中西陸路交通主幹道東段主線的作用,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偉大貢獻。這一時期,東亞與南亞文化在柴達木盆地聚散,留下了大量異常珍貴的文物,絲綢之路青海道作用凸現。

清朝的茶葉罐清。元明清時期,青海境內的絲道作爲區域內重要通道,在茶馬貿易、文化交流等方面仍發揮着重要作用。

唐代的棺板畫,海西德令哈市郭裏木鄉吐蕃墓出土。在有限的面積裏生動地畫出了各種場景,“客射犛牛”、“演武習射”、“靈帳舉哀”、“開懷暢飲”等等,人物衆多,色彩鮮明,大氣磅礴。

這個展好看的東西太多了,一共彙集了青海省13家文博單位精心挑選的442組件文物,最關鍵是全免費參觀!展期一直至6月30日,喜歡青海文化和歷史、藝術的朋友都可以去看看。也特別適合帶着小朋友一起去,可以很好地瞭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與內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