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播出以來,《急診科醫生》就牢牢佔據了收視率第一的位置。即使是風頭正勁的《獵場》,也沒能把這部電視劇拉下收視冠軍寶座。11月21日,《急診科醫生》迎來了收官之夜,引得不少觀眾大呼捨不得——以後無法吃瓜圍觀各種奇葩病例了。

無論從收視率還是口碑上看,《急診科醫生》都表現尚可。據文創資訊統計,該劇在東方衛視的CSM52城平均收視率為1.249%,北京衛視為1.004%。在豆瓣上,該劇的評分為6.2分。雖然稱不上爆款,但完全稱得上是一部質量不錯的醫療劇了。那麼,《急診科醫生》為何能受到觀眾的青睞,又為何難以成為經典之作呢?

復盤《急診科醫生》,未成爆款但品相尚可

早在播出之前,《急診科醫生》就已經備受期待。這部電視劇由鄭曉龍和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主演,並得到了北京協和醫院的鼎力相助。無論是從製作班底還是主演陣容來看,《急診科醫生》都具有良心劇的潛質。

自10月30日播出後,《急診科醫生》並沒有辜負觀眾的期望,一直穩居收視排行榜首位。截止到收官時,該劇在東方衛視的CSM52城平均收視率為1.249%,北京衛視為1.004%,網路播放量也超過了50億。雖然還不能夠稱之為現象級爆款,但顯然也是不錯的收視成績。

相較於穩定的收視表現,《急診科醫生》的口碑卻經歷了一個「逆襲」的過程。該劇播出之初,曾因為劇情和節奏的問題遭到了觀眾的吐槽,豆瓣評分一度跌到5.8分。但隨著劇情的深入,該劇的口碑逐漸回升。截止到發稿前,豆瓣評分已經上升至6.2分。

但從話題度和討論熱度來看,《急診科醫生》遠遠不及同期播出的《獵場》。在微博上,《急診科醫生》的話題閱讀量為8.6億,討論數為31.9萬。晚播出一周的《獵場》,微博話題閱讀量為5.4億,討論數高達488.6萬。從下圖的百度搜索指數也能看出,《獵場》自11月6日播出後,搜索熱度遠遠高於《急診科醫生》。

回想今年熱播的《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和《那年花開月正圓》,每部電視劇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話題討論。相較之下,《急診科醫生》雖然收視率表現不錯,話題度卻弱了不少,距離「現象級爆款」還有不小的距離。

穩居收視冠軍,《急診科醫生》為何受青睞?

相較於上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急診科醫生》的運氣要好得多,播出初期沒有遇到強勁的競爭對手。然而,該劇播出一周後,胡歌主演的職場劇《獵場》就已經開播,卻並沒有在收視率上搶走《急診科醫生》的風頭。那麼,這部電視劇為何能受到觀眾青睞呢?

1、專業性高於同類作品

以往的國產職場劇,一向是觀眾吐槽的「重災區」。尤其是在醫療劇中,頻繁出現的常識性錯誤,不但成為了專業人士的笑料,也誤導了不懂醫學的普通觀眾。上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就曾因主角穿高跟鞋奔跑,違反無菌原則等專業錯誤,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質疑。

《急診科醫生》卻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據介紹,該劇的原著作者點點本身就是業內人士。她畢業於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曾有多年的臨床經驗。為了減少劇中的技術性錯誤,製作團隊還跟北京協和醫院達成了合作。在拍攝過程中,協和醫院每天都會派駐醫生和護士全程24小時跟進,核對台詞和表演,及時地修正劇中與事實的出入處。

另一方面,《急診科醫生》涉及的病例十分豐富,單集涉及的病例少則三五個,多則八九個。其中既有觀眾熟知的糖尿病、燒傷、癌症等病例,也有「不常見」的殭屍美容、短腸綜合征、貓抓病、煙霧病等,還有一些是「病」以外的,例如臆想症、誤吞燈泡等案例。不少看似「鬧劇」的醫療故事,實際上起到了普及醫療常識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急診科醫生》每集的結尾,都會由不同的演員介紹各種醫療急救小常識,比如昏迷患者如何急救、葯應該什麼時候吃、兒童誤食水銀體溫計後該怎麼辦等等。這些醫療小貼士都是生活中常見、實用的,讓觀眾在看劇的同時也學習到了不少醫療知識。

2、沒有神化醫生,也沒有妖魔化病人

以往的醫療劇中,主角形象往往都是「高大全」的完美醫生,既有極高的道德水準,又有著極高的技術水平。比如《醫者仁心》的鐘立行,《心術》的劉晨曦,都是完美醫生的代表,不爭名利,不善權術,一心只想治病救人。而劇中的患者往往會被「妖魔化」——他們總是不通情理,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鬧。

而在《急診科醫生》中,雖然男女主角依舊有著極高的道德水平和技術水平,但也都有著各自的「硬傷」。何建一間接導致同事身亡,從此留下了心理陰影。江曉琪因為父母在火災中去世,對患者的去世總是很難接受。而其他醫生也有著各自的「污點」,海洋的畢業論文是抄襲的,劉凱捲入了非法器官買賣。在這部劇中,醫生不再是全知全能的「超人」,而都是有缺點,犯過錯的普通人。

另一方面,這部劇也沒有誇大醫患的緊張關係。劇中雖然也有不少不通情理的患者和家屬,但經過與醫生的溝通,大部分患者和家屬都能夠和醫生達成相互理解。在這部劇中,患者家屬終於不再是「吵架精」,而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展現了一種比較理想的醫患關係。

3、敢於揭露醫療行業的尖銳問題

雖然《急診科醫生》的底色是溫暖和善意的,但並不妨礙這部劇揭露出醫療行業的一些尖銳問題。比如製藥公司收買專家掩蓋罪行,非法器官買賣團伙等等。這兩條故事線索雖然所佔篇幅不多,但足以證明主創團隊沒有迴避現實,而是毫不避諱地揭露出了現實問題。

當然,這兩條故事線索雖然「暗黑」,但最終都是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尾。製藥公司的高層和器官販子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主角一行人也是善有善報,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然而,現實生活中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恐怕沒有那麼簡單。但對於一部傳遞善意的電視劇來說,能夠觸及現實問題,引發觀眾的思考,就已經足夠難得了。

《急診科醫生》為何難成醫療劇經典?

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是一部誠意之作。這部電視劇展示出了醫生的職業精神,也揭露出了醫療行業存在的尖銳問題,還為觀眾普及了不少醫學常識,在國產醫療劇中算是比較難得的一部作品。

但與美國的《實習醫生格蕾》、《豪斯醫生》,日本的《白色巨塔》等經典醫療劇相比,《急診科醫生》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很難稱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這是為什麼呢?

1、故事線索繁雜,收尾過於倉促

《急診科醫生》播出之初,口碑一度滑落到及格線之下,故事線索過於繁雜是重要原因。這部電視劇有三條主線,一條是江曉琪回國追查父母在火災中去世的真相,一條是江曉琪和何建一的愛情線,還有一條是何建一、劉慧敏和江曉琪的行政主任之爭。

這三條主線貫穿全篇,彰顯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和理念,並不存在問題。然而,編劇為這個故事設置了太多的支線,比如製藥公司的藥品問題,劉慧敏的私生女,喬娜和張泠的愛情線,劉凱及妹妹與非法器官販賣團伙的故事等等。由於故事發生在急診科,病人像是走馬燈一樣換個不停,中間又穿插了太多的支線情節,很容易讓觀眾感到混亂。

尤其是在前十幾集,可以說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一會講講這個故事,一會講講那個故事,雖然體現出了急診科的忙亂,但卻讓觀眾看得有些心累。而在結尾處,可能是因為篇幅不夠,很多支線故事都是匆匆收尾,比如器官販賣團伙的故事、喬娜的愛情故事,都有一種強行安排大團圓結局的感覺。

2、過度追求戲劇衝突,主角身世堪比言情劇

或許是為了讓劇情更有看點,《急診科醫生》的主角都有著十分「狗血」的身世。江曉琪的父母在火災中去世,撫養自己的阿姨卻疑似對父母見死不救。劉慧敏在大學時期和閨蜜的現任老公談過戀愛,還有過一個私生女,如今得了白血病。只有男主角何建一的身世最為正常,但即便是他,也得有一個上學期間未婚先孕的女兒。

實際上,急診科里發生的故事已經足夠有戲劇性,並不需要給主角加這麼多狗血的戲份。哪怕主角的身世十分普通,也會在醫治患者的過程中凸顯出性格和理念上的衝突。給主角安排這種言情劇般的身世,不但會搶走醫療故事的風頭,也會讓劇情顯得十分雜亂。

反觀上半年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全劇聚焦「反腐」主題。除了祁同偉之外,該劇對主角的身世都沒有大篇幅描寫,感情戲也篇幅很少。僅僅是講述反腐故事,同樣可以講得十分精彩,人物形象也同樣立得住。給主角編造一個狗血身世,反而體現出了編劇的不自信——因為怕講不好醫療故事,只好通過給主角加戲來吸引觀眾。

總體來看,《急診科醫生》是一部有些「老派」的電視劇,無論從故事還是技法來看,都顯得有些「落伍」。但這部電視劇的確有不少可取之處,無論是專業性的進步,還是劇中展現的真實感和人情味,都值得觀眾為之鼓掌。在狗血劇情滿天飛,鮮肉小花霸熒屏的當下,《急診科醫生》展現出的誠意,已經是難得可貴了。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