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機會平等更關鍵


時報時評本報評論員周子勛

收入分配改革再成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熱點。在3日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做2011年工作部署時表示,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而日前,全國人大代表郭廣昌也向將於3月5日開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制訂居民收入增長計劃的建議案》,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試行「居民收入增長計劃」,進而探索一條符合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居民收入增長機制,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無疑,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擴大內需增長的有利時機。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府參事毛蘊詩3日表示,目前我國每年消費市場增量是美國的兩倍,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7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我國正處於從中低收入國家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階段。2009年,城市化率為46.6%,按照「十一五」水平,2015年我國城市化率將突破50%。按照國際經驗,未來我國居民消費有望出現加速轉型,這為擴大內需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提供了良好契機。

但是,內需拉動、消費拉動這種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根本動力就是居民收入的持續提升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誠如郭廣昌代表所言,提高居民收入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平均經濟增速一直接近兩位數,目前經濟總量已排名全球第二。但是,在建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積累和掩蓋的包括收入差距逐步擴大在內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也在不斷敲響警鐘。由於投資拉動型的經濟結構原因,我國初次分配中勞動者報酬佔比已從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已從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因此,提高勞動者收入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成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引人關注的是,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7日同網友在線交流時指出,「十二五」將把解決收入分配不公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社會的公平正義,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十二五規劃建議》也明確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事實上,3月1日個稅起徵點提高獲國務院通過,以及連日來我國部分省份上調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等等,所有的這些民生舉措,都指向一個方向——收入分配。

但是,如果僅提高個稅起徵點或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恐怕無法全面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應該看到,如果收入分配不是建立在整個財富整體增長的基礎上,那麼這個分配就是一個沒有效率的措施,更談不上機會平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目前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的原因。事實上,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它不僅是侷限於當前整個財富的再分配,而是建立一個對未來財富增長的分配機制。

總而言之,分配改革不是簡單地分家產均貧富,關鍵是要不斷提高國民的公共消費支出水平,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國民創造財富的基礎和能力,真正的社會平等不是結果上的平均主義,而是努力實現廣泛的機會平等。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歷程也證明,通過提高公共消費水平,從起點上解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問題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向,唯如此,才能使得二次貧富差距進一步縮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