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海南瓊海,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在博鰲小鎮舉行。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首席經濟學家許和意出席發佈會。(東方IC/圖)

  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除了例牌發佈備受關注的《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新興經濟體報告》與《亞洲競爭力報告》三大學術報告外,2019年年會,還首次推出了第四本旗艦報告《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成爲論壇一大亮點。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系統梳理和總結了亞洲不同板塊區域,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融資方面的機遇與挑戰。其中,中國的對外投資,以及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地區經濟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2019年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南方週末記者專訪了《亞洲金融發展報告》起草人之一、東盟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首席經濟學家許和意。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的對外投資會有中長期的回報,“並不是送錢”。

  一方面是投資行爲,另一方面也是有息借貸

  南方週末:亞洲地區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的整體基礎設施建設現狀是什麼樣的?中國的對外投資對這些國家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許和意:亞洲金融風暴以後,很多國家政策的着重點放在積累外匯儲備,因爲喫過虧,爲了防患於未然。所以,沒有更多力量去進行基礎設施的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會比較薄弱。

  中國的對外投資,對一些低收入的東南亞國家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老撾與中國簽署了協議,中國的建設不僅有利於老撾自身的經濟,還把老撾與其它經濟體聯繫起來。

  東南亞可以分成三類國家。第一類是最發達的新加坡,第二類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第三類就是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處於第三類向第二類提升的階段。中國的投資以對第三類國家爲主,對第二類國家也有顯著的推動。

  南方週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量大,回報週期長,東南亞又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從純粹經濟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投資能否取得收益?

  許和意:有一些週期相對較短的項目,比如說水電設施,成功率會比較高。週期短,項目完成以後,回報率很快就會落實。

  如果是一些週期比較長的項目,更加需要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對外投資。從長遠的角度看,基礎設施建設如果能推動整個國家、區域的發展,是很不錯的投資。而且,中國的借貸利息低於市場水平,這方面,很多開發銀行也沒能做到。

  南方週末:中國自身也有許多基建投資,也需要不斷的投入,而且,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如何理解中國中國具不具備對外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的能力?

  許和意:從人均收入來看,中國還是一箇中等收入國家,還有很多發展空間。在投資方面要注意財政預算的侷限,基建、投資大多由政府承擔,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有限。

  不過,中國的對外投資也不是零利息,完全免費,不是送錢給其它國家。一方面它是投資行爲,謀求中期或長期收益,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有息借貸。

  看如何平衡

  南方週末:中國的基建投資主要是地方政府在推動,而地方財政實力有限,這種大規模的基建投資還能不能持續?

  許和意: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地方債已經積累了很多年,中央政府也在關注這個事情。最近一兩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明顯,據我瞭解,中央對地方債務的管控放鬆了一些。

  南方週末:此前地方債務率也一直很高,但是經濟增長很快,增量部分很容易把存量債務覆蓋掉。現在增長放緩了,意味着,增量部分覆蓋不掉積累的債務。但現在爲何反倒需要放鬆對地方債務的管控?

  許和意:說到底,還是一個平衡的問題。控制太緊的話,一味去槓桿,如果把整個經濟搞垮,就更加沒有能力償還債務。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增長率。

  基礎設施投資也好,信貸放款也好,都是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完全是壞事。主要在於,在資源緊俏的情況下,應該更加認真細緻去思考,應該把信貸放在哪些地方。比如,把信貸政策向民營企業傾斜。

  南方週末:金融監管部門也意識到了民營經濟融資難問題,出臺了一些傾斜政策。如何看待去槓桿與民營經濟融資難並存的問題?

  許和意:民營經濟需要信貸支持,很多政策也在向這個方向去走。可是,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情況下,還要去槓桿,這兩者會讓需要融資的民間企業與商業銀行產生困惑,摸不透金融政策的真正意圖。所以,銀行怎麼去調整他們的信貸政策,企業怎麼去表達自己的信貸需求,可能還需要磨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