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只做兩件事,撿垃圾和讀書。”這句話出自最近走紅網絡的上海流浪漢——沈巍之口。

  與被生活所迫、落難街頭的流浪漢不同,就讀於上海某重點大學、畢業後成爲上海徐彙區審計局公務員的沈巍是自己選擇了流浪。

  面對鏡頭,他說:讀書人一輩子有個理想,最好的像諸葛亮一樣,出將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學杜甫,憂國憂民。無法效仿諸葛亮的沈巍,看破了紅塵,選擇了後者。

  他不僅博覽羣書,熟讀《史記》、《左傳》、《論語》、《尚書》等書籍,還能高談企業治理,詳談各地掌故,可謂見多識廣。

  當沈巍的獨特舉動和深刻見解被髮到網上後,引起了巨大關注。很多主播和好事者爲了蹭熱度,紛紛找上門來,和沈巍合影拍照,現場直播。這一堆長槍短炮的發問,搞得沈巍不堪其擾。

  “你們追求的是利益,而不是文化。”在一衆油頭粉面、濃妝豔抹的人羣之中,沈巍的泰然自若和淡定氣度,更令人心折。

  沈巍的存在,無疑給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扇了響亮的一巴掌。

  他說:“書讀得少,纔對很多事情感到稀奇,你們對我懂得的感到驚訝,其實都是從書裏看來的,你們去看,也能懂得很多。

  他用“舉世皆醉我獨醒”的態度,擲地有聲的告訴了我們:無知源於浮躁,開卷有益終生。

  

  讀書獲取知識,知識就是財富

  福特少年時,曾在一家機械商店裏當店員,週薪只有2美元多一點。他自幼好學,對機械方面尤其着迷。

  因此,他每星期都會買關於機械方面的書籍,仔細研讀,從不間斷。他結婚時,家裏只有一大堆的機械雜誌和書籍,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值錢的東西。

  幾年後,父親給了他一片200多平方米的土地和一棟房屋。腦中充滿豐富機械知識、胸懷大志的福特開始利用場地,大踏步的往機械世界邁進。

  功成名就之後,福特說:“積蓄金錢雖好,但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經營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金山銀山也有用完時,知識卻可以永久儲存於腦海。讀書獲取知識,知識就是財富。

  

  讀書增廣見聞,調侃悄然無痕

  朋友圈有這樣一個段子:國慶放假期間,有兩同事去坐高鐵。臨上車前,送行者淡淡地說:“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被送行者愣了一下,幽幽地望着送行的人說:“都快走了,你還不忘佔我的便宜!”

  相信看完這個段子,懂的人必會嘿嘿一笑,故作神祕;不懂的勢必一臉茫然,不知所云

  “買橘子”這個梗,出自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這篇文章描述了父親在火車站送兒子的動人情景。文章中父親爲了給“我”買幾個橘子,拖着肥胖的身體在月臺上攀上爬下,“我”看到父親的背影,忍不住感動落淚。

  “我去給你買橘子”是一句用典的調侃,相比於“我是你爸爸”的直白俗套,無疑更值得玩味。

  由此可以看出,讀書多的文化人之所以可怕,在於當他吊打你之後,你可能還渾然不覺……

  

  偷懶得享一時,化作終生悔恨

  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小時候曾是個離經叛道的孩子。他曾經在採訪中說,自己小時候幾乎用所有的精力來和母親對抗。

  因爲母親對他的學習要求很高,幾近苛刻。在好不容易考上明治大學工學院後,渴望擺脫束縛的北野武選擇退學,從家裏搬了出去,外出打工。

  脫離了母親的掌控,北野武如脫繮的野馬,肆意放縱。剛開始幾天他還能認真打工賺錢,但沒過多久他就開始偷懶貪玩,自甘墮落。

  “自由”了一段時間後,房東堵住北野武,告訴他其實這半年來的房租都是母親替他交的。“我是收到了房租,但沒有一文錢是你交的,拜託你也稍微替你母親想想吧!”

  北野武聞言羞愧難當,自此知恥而後勇,洗心革面,不再偷懶和浮躁,狠抓學業,廣泛讀書學習,最終成爲日本著名的導演、演員、相聲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

  正如大家所見,北野武的身份有很多,但他的每一個身份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有紮實的底氣。但反觀如今演藝圈的某些流量明星:沒有演技、五音不全、滿嘴錯字,對外所示的身份竟然是演員、歌手、主持人……

  浮躁的人總在空中漫無目的的飄着,看似一覽千里,可一旦摔下來,便是粉身碎骨。世界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運氣的饋贈也需要實力的支撐。如今流量明星的影響力大減不就說明瞭這個道理嗎?

  偶然的獲利或可得享一時,但不及時提升自我,學習知識,增強底蘊,勢必會被時代淘汰。

  

  讀書未必功成,但有更多選擇

  大家應該都聽過《富翁和漁夫》的故事:

  一個富翁在海邊散步,遇見一位漁夫在海邊曬太陽。富翁說:“你怎麼在這曬太陽,不去捕更多的魚呢?”

  “爲什麼呢?”漁夫問。

  “你可以多買幾條船,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啊。”

  “然後呢?”漁夫又問。

  “然後,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到海邊度假,釣釣魚,曬曬太陽。”

  漁夫有幾分得意地問:“我現在不就在過你說的這種生活嗎?”

  有人從故事中得到感悟:與其費盡周折去追求那麼多東西,不如學會享受簡單的生活。既然結果都一樣,何必那麼折騰?

  但這個故事還有一層含義沒有明示給大家:富翁因爲前面的努力,有了大筆的錢,他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他想來海邊曬太陽就曬太陽,不想曬了,他還可以瀟灑地去其他地方,他的世界無限寬廣;而漁夫,他必須依靠打漁才能維持生活,他沒有更多的選擇。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他不喜歡這種生活了,他也難以離開,因爲他沒有離開的資本。

  汽車的出現,讓英國數以百萬計的馬匹直接退出歷史舞臺;智能手機的出現,讓全球第一的諾基亞迅速退出手機市場……諾基亞CEO說: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爲什麼, 我們輸了! 說完,連同他在內的幾十名諾基亞高管不禁落淚!

  根據統計,2014年,全球青年勞動力人口中的失業人口比重在13%左右,經濟危機前呢?11.7%。也就是說,即使經濟運行良好的時期,一百個願意就業的人當中,還有十幾個人沒有工作。

  另外,目前全球約43%的青年勞動力仍生活在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的貧困當中。對於年輕人來說,跨入就業市場的第一步並不容易。即使有工作,也沒那麼讓人滿意;即使收入不錯,工作也不見得契合自己的興趣,更不見得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和權利。

  自主選擇還是被迫謀生,區別就在於是否有足夠的資本和底氣。而讀書與努力,可以讓我們的底氣和資本更多一些。

  Professor點評:

  “

  讀書可能與金錢名利無關,卻能融入每個人的骨血裏,與你相伴一生。

  書讀多了,就會發現它們漸漸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成爲一生的素養。

  當你登高望遠,榮耀加身之時,不會狂妄自大;當你鉛華洗盡,跌入繁瑣之時,依舊從容淡雅。

  讀書真的沒用了嗎?答案,在你心中……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