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最喜歡的昆汀的作品是上映於2015年的《八惡人》,這部影片被譽為「昆汀目前為止最肆意張揚的一部電影」。

這部影片是進入21世紀,繼《無恥混蛋》後昆汀的第二部大製作影片。

通過前作的積累和磨練,昆汀逐漸摸清了將一線投資和自己的痞氣風格完美融合的方式。

《八惡人》的片名通俗易懂,不僅將片中主要人物的數量交代了出來,而且一個「惡」字還大致概括了他們的性格傾向——皆為窮兇極惡之徒。

靈感來源於黑澤明的《七武士》,七位性格迥異卻心懷正義的武士,為了保護一個村莊共通抵禦土匪的侵襲,譜寫了一曲熱血忠義之歌。

而在昆汀的電影中,當八個心懷鬼胎,手段毒辣的「惡人」在暴風雪中的荒野旅店相遇時,結果自然可想而知:表面上其樂融融、一團和氣,暗地裡勾心鬥角、互相傾軋。

這部影片仍舊沿用了昆汀最喜愛的類似於小說的章節模式,被嚴整劃分為六個章節:

Chapter one:去往紅石鎮的最後一班馬車

Chapter two:兩個大兄弟

Chapter three:明妮的男裝店

Chapter four:茉莉歌有個祕密

Chapter five:四個路人

Chapter six:黑人、白人的地獄

故事矛盾的焦點是,被全境懸賞一萬塊的女悍匪茉莉歌。

賞金獵人喬治?魯斯押著茉莉歌前去紅石鎮領賞,路上偶遇了同為賞金獵人的馬奎斯少校(由昆汀電影的常客沙彌尓?傑克遜飾演),以及南北戰爭期間南方一夥臭名昭著的反叛者首領曼尼克斯的兒子克里斯,他正要去紅石鎮擔任新的警長。

三人同乘的一輛馬車因為暴風雪的緣故不得不在一家名叫「明妮的男裝店」的酒館停下歇腳。而店中的已經有了包括店主在內的四個人。

事實上他們都是由悍匪假扮而成的,他們來此的目的正是為了營救老大的親妹妹歌莉婭。

於是,八個主要角色雖然都心懷鬼胎但是,也大致分出了兩大陣營。一方是企圖營救歌莉婭的匪徒幫,另一方則是兩位賞金獵人和紅石鎮的警長。

一開始大家還各自相安無事,有說有笑,隨著喬治?魯斯中毒身亡,各自的警惕和防備也都提高了。

影片的節奏也隨之加快,前半部分的文文戲醞釀結束,影片正式進入正宗的「昆氏暴力」階段,槍火四射、腦漿迸濺、慘叫連連,「八惡人」撕下了偽裝的面具在酒館中大打出手。

但最令人驚訝的是,昆汀這次居然放棄了一貫的惡趣味作風,為自己的電影安排了一個正能量結局。

最終唯一倖存的克里斯警長和馬庫斯上校面著對滿地死屍和鮮血,在那封杜撰的來自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信中,迎來了久違的平靜。

《八惡人》是他的第一部以三個單詞命名的電影。

同時,這也是他第一次專門邀請一位音樂製作人製作電影配樂,而不再將現成的音樂剪輯到自己的影片中。可以看出昆汀也在做出一些變革的創新。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漸變畫)


最喜歡的就是《低俗小說》。

在戛納電影節上,這部電影碾壓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紅》,成功問鼎了金棕櫚。

要知道,戛納電影節是世界藝術電影逼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節。這幾乎是一個寓言,文藝片最終敗給了商業片。

沒有人否認,《低俗小說》是一部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商業片。影片的特色就是它非同尋常的敘事結構,沒有採用常見的線性敘事,而是一種循環敘事嵌套倒敘多線條敘事。

影片一共分為五個小章節,開頭的章節和結尾首位相連,而這種形式說明瞭罪惡是循環往複,永不停止的。

在很多影迷心中,《低俗小說》已經成為一種宗教,屬於人生必看系列的經典影片。

當然,如果有這樣一位觀影量頗豐的資深影迷,在觀看《低俗小說》時,一定會看到它的淵源。明白它的致敬。

比如影片就有庫布里克《殺手》的影子。還有那個很多人都喜歡的扭扭舞,來自戈達爾的名作《法外之徒》。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287724721802838530, "media_id": 4121934406, "neardup_id": 5091349718812940144, "vname": "u4f4eu4fd7u5c0fu8bf4.mp4", "video_size": {"high": {"h": 480, "w": 854, "file_size": 16611388}, "ultra": {"h": 720, "w": 1280, "file_size": 35175301}, "normal": {"h": 360, "w": 640, "file_size": 11728181}},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6d0000226f486aa0a88", "vid": "db0b5b0547584a899fb585faa6ed77a1",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287724721802838530, "vu": "db0b5b0547584a899fb585faa6ed77a1", "duration": 196, "user_id": 0, "thumb_url": "6d0000226f486aa0a88", "thumb_uri": "6d0000226f486aa0a88", "hash_id": 18285588895702744352} --}

昆汀非常喜歡《法外之徒》,他的公司Bande à part,就是《法外之徒》的法文名字。

另外,《低俗小說》的特色之處還在於這是一部由對話驅動的電影,影片中的粗口,黑話,機智的笑話,都讓人慾罷不能。相信看過的人都懂得。

如果有在大銀幕上觀看的機會,一定要去珍惜觀看,因為在大銀幕上,那種觀影的趣味要比在電腦上看盜版資源更能感受大影片的趣味。這個我深有體會,在2016年1月1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就排了這部電影,兩個半小時的觀影經歷,是我迄今為止印象最深刻的觀影體驗之一。


如果只能選一部的話,那就是《殺死比爾1》

作為自學成才的獨立導演,昆汀以融合各類雜拌素材而著稱。

加上他吸收的義大利黑幫,日本武士,美國西部,以及深入他骨髓的香港功夫,而亂燉出的昆式「暴力美學」。注意雖然「暴力」在前,但只是定語,主語還是「美學」。

在《殺死比爾1》中,昆汀很注意保持這種美的純粹,比如從第一場與薇薇卡在童話般的小屋中開始的生死搏殺,在加上烏瑪瑟曼開的那輛「粉紅小貓」的皮卡,再加上天使般的薇薇卡女兒,讓屋內的血腥對比更加是震撼人心。

而作為一部動作片,袁和平指導下的武打,千葉真一指導下的劍道,使片子的對局充滿了東方韻味,尤其是劉玉玲與烏瑪瑟曼雪地對戰的一場。

這些還不夠,昆汀居然在片中,插入了一部15分鐘的日式CULT動漫,神來之筆。

在本片的音樂上,昆汀也是博採眾長。

主作曲,請的是老牌嘻哈樂隊武當派的主創RZA, 從樂隊的名字看,就與昆汀此片的風格毫無二致。

而RZA也是不負眾望,一曲「白鶴的閃電」,將東方音樂的神韻融合在動作片密集的鼓點之中。

這些還不夠,贊菲爾(Zamfir)用排簫演奏的《孤獨的牧羊人》,莉莉周(Lily Chou-Chou)的《用傷口療傷》,電影配樂大師勃納德?赫爾曼在60年代電影《魔鬼天使》中那曲令人困惑而恐怖的口哨,日本歌曲《殘殺之花》,電影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在《死神騎馬來》中的配樂,

以及《殺死比爾1》標誌性的,日本的搖滾老將布袋寅泰在《新無仁義戰場》配樂「battle without honour or humanity」.

所有這一切,使得《殺死比爾1》令觀者感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從而被昆汀烹製的這場視聽盛宴所折服。


昆汀的電影我看過四部,從《殺死比爾》到《無恥混蛋》、再到《低俗小說》和《被解救的姜戈》,真是一部比一部精彩,一部比一部驚世駭俗。

昆汀電影對暴力情有獨鍾,所採取的表達方式卻獨出心裁,舉手投足間,暴力往往觸不及防。在那些信息量極其豐富的暴力故事中,脈絡看似漫不經意,甚至多有枝蔓,但主題又異常鮮明。

昆汀最突出的特點在於:你永遠無法預測下一刻會出現什麼人,發生什麼事。

看過的這4部都非常喜歡,其中的人物也常令我驚艷,比如《殺死比爾》中的劉玉玲

《無恥混蛋》中,克里斯托弗飾演的猶太獵人漢斯

《被解救的姜戈》中的小李子那狡猾殘暴的黑人老管家,

以及車頂那顆搖搖晃晃的大牙齒,哈哈

不過,要說最喜歡的話,《低俗小說》以其環形結構方式,格外博得我的歡心。

從《低俗小說》中我們既可以看到血腥暴力,也看到暴力產生的滑稽娛樂效果,以及一種因刺激帶來的嶄新試聽體驗。

再深入點,其實昆汀通過將暴力作為鏡子,讓我們看到人類本身就存在著的暴力影子,雖然常態下不顯露出來,但實際上也只是一步之遙。

比如——

1、幾起殺人事件都是盲目而骯髒的

文生和朱斯打死4個小匪徒、布奇拳擊賽時失手打死對手、馬沙隨意槍殺無辜之人、布奇刺死店鋪老闆、馬沙報復撒德、布奇射死文生等等,這些人都是所謂的人渣,殺人犯、毒販子、黑社會老大極其情人、拳擊明星和同性強姦犯,他們遊走在法律的對立面,每天提著腦袋過日子。

在這些偶然或必然的死亡中,昆汀告訴我們,在極端暴力之中,任何生死都沒有道理和公正可言。

2、這個世界一直存在吞噬人類的暴力基因

布奇的金錶勾起一段傳奇的家庭歷史,由此我們可知,布奇的曾祖父、祖父、父親曾經分別參加過「一戰」、「二戰」、「越戰」,並為之獻身,而戰爭作為足以毀滅人類的最可怕的暴力機器,是一切暴力的匯總。

作為第四代,布奇繼承了家族的暴力因子,在戰爭之外,以一名拳擊手出現,他身上的暴力則能夠以拳擊這種隱蔽的方式繼續存在,在拳擊臺上打死人並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這種野蠻而暴力的行為,卻能夠得到無數人的喝彩。

3、朱斯殺人前的《聖經》背誦

殺手朱斯每次在殺人之前都會背誦一段《聖經》中的名言,雖然他並不真正理解其中的微言大義。但最後,他卻在一次「神諭」之後金盆洗手,企圖從暴力的泥潭中走出來。

朱斯是昆汀《低俗小說》中的理想主義人物,儘管這種理想主義是那麼虛幻,但我們畢竟能夠感受到一點亮色。

<end>


昆汀·塔倫蒂諾。擅長暴力美學的美國電影鬼才,昆汀·塔倫提諾1963年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由於父母的關係,從童年時起昆汀就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電影。不過,昆汀並沒有像大多數導演一樣通過電影學院接受系統的電影教育。18歲從中學畢業後,他在曼哈頓海灘的一家錄影帶出租店打工,透過整日地觀看各種不同影片,他逐漸領會並掌握了眾多電影知識和技法,並開始嘗試撰寫劇本。

1991年,昆汀決定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落水狗》,該片在某電影節映後,就立刻引起巨大的迴響,昆汀鬼才般的電影天賦和他電影中風格化的暴力美學都成為他最顯著的標誌。1994年第二部作品《低俗小說》問世,這部充滿血腥暴力的黑色電影在坎城影展上奪走了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還在奧斯卡、金球獎以及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上領走了數十個獎項,把昆汀一舉推上了世界電影的頂峯。可惜1997年的《危險關係》昆汀似乎為了討好觀眾而刻意地模仿了自己以前的作品,表現不能令人滿意。《危險關係》的失利,使昆汀6年都沒有編導自己的作品,大多擔任電影製片。

2003年,消失已久的昆汀終於推出第四部作品《殺死比爾》,此片上映後,馬上獲得觀眾與影評人的喜愛,讓昆汀重回自己的舞臺。2009年以二次世界大戰納粹為背景的《無恥混蛋》,雖然主題看似嚴肅,但電影對白仍充滿昆汀式的黑色幽默及多線敘事,一樣獲得廣大好評,在該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提名了8項獎項。

從昆汀那麼多作品裡面選擇一部出來,的確有點殘忍。不過,就故事的完整性和設置來說《殺死比爾》,《落水狗》和《低俗小說》應該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被解救的姜戈》也很能詮釋昆汀的風格,局長也相當喜歡。


《低俗小說》

這部電影在嚴格意義上說是昆汀的電影處女作。也是昆汀風格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電影的經典之一:敘事風格的獨到之處在於循環非線性的交叉推進故事,故事被打亂成章節,每個章節的每一部分故事情節相互之間在交叉推進,但在結尾,每一個單獨的故事走向合併,故事主題才凸顯出來,每一部的敘事線閉合。故事初看起來很費腦筋。人們很不習慣這樣的方式,但也是電影精彩特別的地方。

《低俗小說》一共講述了下面七個故事,並通過三件關鍵物品串聯起來。1、兩位殺手執行任務時遇見神跡,一位頓悟之後決定金盆洗手。2、殺手在車內誤殺線人在朋友家裡請來專業人士處理屍體。3、一個膽小的流氓被「大嫂」引誘卻不敢有所行動。4、曖昧的夜晚嗑錯葯被離奇手法救活的少婦。5、拳手違背假打約定試圖大賺一筆後逃生。6、黑老大路遇仇人激烈搏鬥後雙雙被變態囚禁最終反殺。7、一對打算搶劫咖啡店的情侶遇到頓悟的殺手。

昆汀的電影風格:暴力、黑色、血腥,給人極具享受的感官體驗。每個鏡頭後面都影藏著暴力因素,觀眾不知道接下來的鏡頭會有多麼的刺激,腎上腺素飆升那是經常的事情。

人物方面: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鮮明個性,好人也是壞人,壞人也有好的品質,在似是而非的人物塑造中展現荒謬和無聊。

更多精彩請關註:非無意


我先來數一數自己看過的昆汀電影吧,《低俗小說》《殺死比爾》《八惡人》《被解救的姜戈》《落水狗》《無恥混蛋》《金剛不壞》,有些不止一次重溫。說到最喜歡,我肯定會在《殺死比爾》和《低俗小說》中犯選擇困難症了,思來想去,還是對《低俗小說》偏愛一些。

這部電影敘述順序是很混亂的,看的過程也很燒腦,當然這是昆汀一貫的風格,所以每次看都有新的領悟。電影中許多精彩的表演,比如兩位小弟去殺人過程中的喋喋不休,約翰特拉沃爾塔扮演的殺手對門外黑幫大嫂的糾結情緒,黑幫老大和拳擊手追逐的戲碼等等。可以說電影沒有一分鐘的情節是多餘的,沒有一句話是累贅的。


《被解救的姜戈》

秉承昆汀一貫的風格,暴力美學、種族歧視、話嘮、節奏超快,總之就是看起來超爽啊

他的電影裡面死人是平常事,你惹我你就會死的很慘這樣,小李子的戲路已經慢慢走向中年感,心疼我們導演客串一下結果被炸死


無恥混蛋裏,上校出來的第一場戲;殺死比爾裏,bitchy打那個男孩的屁股「這就是你做黑幫的代價!回家找你媽去!!」;姜哥預告片裏,姜哥說「D不發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