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時代

 

大難時代
Wilful Blindness:Why We Ignore the Obvious at Our Peril
作者:瑪格麗特.赫弗南
原文作者:Margaret Heffernan
譯者:趙慧芬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01日

大難時代01

大難時代01

 

……「現狀陷阱」:希望一切都維持不變。維持現狀有很強的吸引力,感覺比較簡單、風險比較小,「不要破壞現狀」似乎並不需要花太多精神。沒有人喜歡改變,因為現狀給人安全感,是我們已經熟悉、已經習慣的。改變感覺就像是要改變河道,既費力、風險又高。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是無法傷害我們的,抱著這種幻想要輕鬆多了。

~【大難時代】P.135

 

 

雖然一個人會因為服從權威而做出違反良知的事,但並不代表那個人是沒有道德感的,而是注意力的落點大不相同了,對於道德的疑慮,轉換成擔憂自己是否符合權威的期望。

這種注意力的轉移是很本能的,讓我們看不見服從之外的選擇(......),也矇蔽了我們的道德感。我們全神貫注在命令上,看不見其他東西。...

...當你獨處時,良知會發揮作用,當你身處階級制度中,則權威取代了良知。

...這時的心理狀態是在幾乎沒有意識的情況下運作。

~【大難時代】P.165~P166

 

 

如果你認為自己只是一顆小螺絲釘,你的行動便很容易預測,同時也很容易被打倒。

西點軍校...軍中的價值...重點不是服從,而是變成這個組織的一分子...

...當我們愈是將決定權交到他們手上,他們便愈投入、愈有效率,如果你只是讓他們按個按鈕,便不能期望他們會思考。

~【大難時代】P.174~P.175

 

...沒有任何法規規定軍官必須對士兵的所有行為負責,只需對自己下達的命令負責。

~【大難時代】P.176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是服從的,相較於深思熟慮和獨立思考,服從是預設的行為,是一種捷徑,仰賴別人替自己思考,簡單不費力,特別是當我們感到疲勞、心有旁騖或不想戰鬥時,於是便縱容、助長了那些讓我們變得盲目的力量。

...這些主管應該停下來思考一下,軍隊並沒有將盲目地服從視為一種榮譽和目標...企業...高階主管...一心只想討好、追求名利,而且深信盲目的服從可以帶領他們通往成功之路。究竟誰比較盲目呢...

~【大難時代】P.178

 

...大腦負責感知的區域受到社交影響而改變...知道團體的決定似乎可以減輕參與者的心理負擔,當他們知道其他人的想法,自己便不會思考太多,只要感覺對了,思考就會停止。

所以,羣體並沒有受惠於集思廣益,反而是抵銷了彼此的思考能力。

~【大難時代】P.199

02b

02b

目錄

前言
為什麼我們選擇視而不見,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無視於近在眼前的風險?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忽視風險只會更危險、造成更大的損害?為什麼在遭遇過重大的挫敗或災難後,我們總是會發現早有人預見危險,而且已提出過警告,只是無人理會這些警告?

第一章:偏好的背後
順著我們的本性跟同類羣聚在一起,減少了我們接觸不同的人、價值觀和經驗的機會,漸漸地只會侷限在自己的小天地,看不見外面的世界。我們擁有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多的選擇,但是我們卻只侷限在自己的偏好裡,非我族類全都排拒在外。

第二章:愛使人盲目
盲目的愛不是愚蠢或無知,而是一種無法分辨貧富、無法判斷是否有教養的生理現象。我們編織並保護自己對於所愛的人的幻想,這是天性……國家、組織、個人都可能因為愛而盲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相信自己是善良的、值得受到尊敬與重視,否則便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第三章:危險的定見
大腦不喜歡衝突,所以會想盡辦法避免衝突;於是,當我們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時,比較喜歡尋求共通點,而不是差異點。原因很簡單,這種感覺很好,此外,我們也會覺得所有的共通點都是對的,即使事實並非如此。因此,當我們想盡辦法保護信仰的同時,也可能讓我們看不見可以證明我們錯誤的證據。

第四章:精疲力竭的風險
每週工作四十個小時是有原因的,這是一個人能夠發揮最佳效能的時數。當你一週工作六十或更多小時,不只是會累,還會犯錯,加班的時間正好用來彌補這些錯誤。……最重要的是,我們最先失去的心智能力通常是我們最需要的:用來分辨、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

第五章:鴕鳥心態
大部分的人選擇沉默,沉默就是慣性的語言。一項針對「員工沉默」的調查驚人的發現,在跨領域的高階主管訪談中,有整整百分之八十五都說他們曾經有過這種無法對老闆開口講出問題或憂慮的時候,百分之五十一覺得自己真的可以沒有顧忌地提出問題或公開指出問題,只有百分之十五覺得他們從來不覺得無法開公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六章:聽命行事
人類的幸福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能夠對於超越個人的大我有所貢獻,同心協力可以促成更大的成就,因此我們願意放棄一些自我,換來更大的影響力、成就、演化與生存。……在現今的公司組織中,問題不是出在你被要求做一件很大的壞事,而是一路上有很多小小的錯誤,卻一直沒有累積到足夠的量讓你說「不」。

第七章:競爭與從眾
從眾有一個很大的風險,讓我們感到安全的歸屬感會讓我們看不見危險,鼓勵我們冒更大的險。一個羣體在維持共識的壓力下會導致思慮不周,成員不會尋求資訊來證實他們的疑慮,這種大家同在一起的親密與舒適感,降低了每個人的警覺性,對於錯誤和危險的決策變得更沒有抵抗力。

第八章:冷漠的旁觀者
在羣體中,我們會視而不見,獨自一人時則會立即行動。當我們是唯一的目擊者時,比較會採取行動,一旦有其他目擊者,我們便會擔心別人的眼光。理論上每個人都有責任,但大家都等著別人去處理。安隆這家美國第六大公司的崩解可不是少數幾個壞人可以造就,而是幾千名旁觀者的大業。

第九章:眼不見為淨
科技可以維持關係,卻不能建立關係。無論科技如何進步,都難以消弭實體的距離,相反地,我們催眠自己,因為我們交換了這麼多的資訊──電子郵件、會議紀錄、報告,所以我們以為一定已經有很好的溝通。而外包與分工也帶來新的弊病,分工的原意不是要讓公司盲目,卻經常帶來這個副作用,它讓公司各個部分迷失在組織架構中,變得盲目而看不到對方。

第十章:金錢改變了一切
當金錢的獎勵太被強調時,便會傳達出金錢至上的訊息。著重在個人私利的獎金制度往往會因為公司始料未及的原因而失敗,因為這樣的制度會抹煞掉你需要員工在工作上擁有的道德感。金錢會改變你的想法,而且是改變你一切的想法。但是,大部份的公司都仍對於金錢對於工作方式的影響有多麼深遠視若無睹。

第十一章:揭弊的吹哨人
揭弊的人一再告訴我們,最大的傷害都不是那些祕密進行的,而是在大庭廣眾下發生的。我們陷入困境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家都不問難以回答的問題:「為什麼辦信用卡這麼簡單?」「為什麼我可以貸到這麼一大筆的房貸?」大家都同意沈默是金。誰有動機想要看清楚?沒有人!

第十二章:看清真相
我們可以自問:刻意的視而不見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茁壯?我們可以如何減少這些條件的出現,讓我們較能夠聽見默默地在內心深處請求我們睜大眼睛的聲音?我們可以養成什麼樣的習慣讓自己保持警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