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轟然倒塌的前車之鑒不遠,留給黃章的時間不多了。

文 / 華商韜略 巖竹

4月22日,浙江烏鎮。頂著互聯網一片質疑的魅族CMO楊柘,發布了魅族自創始人黃章回歸後向公司15週年致敬的旗艦機:魅族15。與以往相同的是,回歸魅族後閉關一年的黃章,仍然沒有出現在發布會現場。

在發布會後鋪天蓋地的水軍文字之下,真正的「煤油」,對這款產品無一例外非常失望。被調侃為「2016年真旗艦」的魅族15,採用兩年前的頂配晶元+去年年初的友商產品外觀,雷得「煤油」們外焦裏嫩。

結合剛剛爆出的魅族內訌事件,外界不禁納悶:黃章回歸後的魅族,究竟怎麼了?

【偏執與成功】

2017年,回歸魅族的黃章對外宣稱將閉關一年,打造向魅族15年致敬的頂級產品。當時,魅族的粉絲「煤油」們欣喜若狂,他們奔走相告,打算推遲一年換機,只為「等老黃的魅族15」,因為在「煤油」們看來,「老黃永遠是對的,老黃出馬,一定有好產品。」

之前的魅族,曾或多或少說明瞭這個觀點。

相較商人,黃章更在意別人稱呼他為匠人。有一段時間,黃章在公司內部會議上,不斷突出日本和德國的匠人精神。他認為,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一定有好產品。

曾經,這一點成就了魅族,也聚集起了龐大的「煤油」粉絲羣體。

談及那個幸福的年代,資深「煤油」會一遍又一遍安利。例如,魅族MX3的模具模板是黃章親手磨了十幾種木板後定下來的,只為確定邊緣手握弧度那0.07毫米的差距。又比如,魅族手機操作系統Flyme,很多功能都是黃章一遍一遍試用後確認的。「就連菜單欄是圓形還是方形,他都要比對半天」。

「偏執狂才能成功」,英特爾前總裁格魯夫的名言尤為在耳,這似乎為黃章的偏執找到了出處。但恰恰是這種封閉自我的工匠精神,將魅族推到了懸崖邊上。

成功產品收穫的自信和對工匠精神的執著,讓黃章在研發新產品時,忽視了外部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行業主流趨勢。他個人的喜好與判斷,正逐步取代理性分析,成為新產品設計決定性的因素。

「黃章做產品非常專註,就是想要把這個產品做好,做完再推出去就好了,沒有考慮符不符合市場需求。結果產品一推出,市場已經不對了。」一位接近魅族高層的人士這樣表示。

2017年推出的Pro 7,號稱是黃章歸來的第一大作,「這是主打前後雙屏的產品,等大家根據黃總的要求每個問題都弄好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小米帶來的全面屏,已經成為市場主流。」在參與Pro 7研發的員工看來,沒有關注市場,是黃章的敗筆。

而在資深「煤油」看來,用聯發科晶元的Pro 7卻賣到3000左右的高溢價,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緊隨其後的大規模降價,也讓黃章的回歸,被打上了「短視」的標籤。

「以前他是神話的人物,後來神話破滅了」,魅族一位前員工這樣評價現在的黃章。「神話破滅了,市場不接受,老闆再偏執聽不進諫言,企業還有意思嗎?」

「只顧低頭看路,不管路通何處」,這是部分輿論對黃章的評價。

【品牌與粉絲】

黃章內心是矛盾的。

對於魅族,他一開始就有清晰的受眾定位——跟自己相似,喜歡技術,有點宅的理工男。在黃章很早看來,這個羣體追求極致的體驗,「什麼都是最好的,夠酷才夠味」。

魅族的核心品牌是做給年輕人的,粉絲羣體「煤油」相關組成也印證了這一點。這樣一羣有理想,懂點技術,同時還有點小叛逆的「煤油」,撐起了魅族的市場表現。

但是一切都變了。黃章回歸後,楊柘被聘為CMO,主管市場。他給魅族的新定位是「佛性中年」,核心價值改成了「惟精惟一」。頗為諷刺的是,這句話,楊柘在TCL做手機市場時也用到過。

「惟精惟一」,給魅族帶來的不僅僅是定位的改變。Pro 7發布時,魅族公開宣傳,這部手機是賣給處長的。這讓很多資深「煤油」極其憤怒。

在「煤油」看來,他們是一羣一直在折騰,儘管有時荒腔走板不著調,但整體還算年輕和會玩的人,突然被強行注入了不倫不類的佛系基因,其分裂程度可想而知。有人在論壇發帖,怒懟黃章自己是「良品青年」,不是「佛系中年」。

加入魅族前,楊柘曾被TCL開除,黃章請他來掌舵市場,是想提升魅族的產品價值,轉型高端旗艦。更早些時候,楊柘曾先後任職三星和華為,他操刀的華為mate 7「爵士人生」、P7「君子如蘭」產品,在當時的旗艦手機市場深入人心。

但外界看來,楊柘不管魅族本身的品牌調性是什麼,而是直接把三星、華為、TCL的營銷套路和風格硬搬過來,給人的感覺就像面對不同病人卻開出同一處方的庸醫。

魅族Pro 7做市場設計時,楊柘將其市場目標人羣定位在「處長」,認為這是一羣不重視配置,只重視外觀設計,捨得花錢的人,而以往的「屌絲用戶」則完全不在他考慮之列。

不論是從價格還是營銷風格,Pro 7都將魅族的青年粉絲拋棄了。

產品與粉絲的割裂,或許已經埋下了魅族衰退的伏筆。

【市場與研發】

黃章重視工匠精神,卻不重視研發。

這種矛盾恰恰說明瞭魅族的迷失。小米引領全面屏,華為主攻晶元等技術,就連vivo都打出了屏下指紋+96%全面屏技術。

魅族呢?剛推出的旗艦魅族15,「和華為一樣的IMX380大底」、「和蘋果iPhone一樣的震動模塊」、「和三星一樣的處理器」、「和OV一樣的AI美顏」,這種到處類比的信息,堂而皇之成為宣傳重點。魅族的沒落,可見一斑。

倒退10年,在手機廠商都在用公模的時候,黃章親自設計、打造外殼,採用最頂級配件,當然能做出市場都認可的產品。但在手機市場飽和度臨近拐點的今天,產品競爭越來越依賴核心技術和特色。毫不誇張地說,誰掌握核心技術,就能贏得市場。

不考慮核心技術,甚至一回歸就解散了研髮指紋和晶元的團隊,僅僅依靠打磨產品細節的黃章,似乎關死了魅族熱賣的大門。

有人說,這跟黃章的格局相關:「魅族要想做大做強,黃章的眼光與格局還是受制於其學識與素養」。

【魅族與小米】

關於黃章,坊間說得最多的,是他與雷軍的相愛相殺。曾幾何時,這對好基友幾乎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黃章教雷軍怎麼做手機,如何完成品控;雷軍把自己在金山操作軟體的經驗傾囊而授。

雷軍曾提出入股,但黃章拒絕了。理由是魅族是一個做給小眾羣體的「小而美」品牌,用不到那麼多錢。這被外界認為是兩人分道揚鑣的緣起。

雷軍創立小米後,黃章很憤怒,一直對外人說,雷軍是個「小偷」,偷走了魅族的定位與創意。的確,小米定位曾與魅族相似,但雷軍的思維,並沒有受到「工匠」限制。

過往恩怨情仇,為兩家的相愛相殺埋下伏筆。

為了對抗小米,2014年黃章第一次回歸後,打造了魅藍品牌。用高頻、高品、低價的策略,阻擊小米,以青春範走尋常路。這個定位更精準的品牌,擁有最合適的操盤手李楠。

彼時,為了迎擊小米、做大市場,黃章大規模融資,其中光阿里就注資5.9億美元,並為魅族提供了流量資源以及技術支持。

有消息稱,為了這筆融資,黃章與阿里簽下了對賭協議:如若年度出貨量低於2000萬臺,黃章在魅族的股份,將屬於阿里。在這樣的壓力下,黃章對魅藍品牌的定位,一度搖擺不定,但李楠的精準操作,讓魅藍成為魅族新的亮點。

「李楠有一顆不死的產品心。」很多魅族員工對其欽佩不已。2017年黃章再次出山,為了平衡派系,特意將魅族和魅藍分離,讓李楠主政魅藍,意圖向牽連甚廣的vivo和oppo一樣,打造雙品牌。

而李楠也用短暫的機會,證明瞭他的能力。如今看來,使用高通驍龍636處理器、5.99英寸18:9全面屏、全系6GB內存的魅藍E3,是魅族自黃章出山以來最有競爭力的產品。

但魅藍的主導權,最終還是以黃章收權告終。與其說這是出於魅族的內部鬥爭,倒不如說是黃章意志下的權力再平衡。本來要帶領魅藍走向獨立的李楠,最後還是被黃章要求在渠道上配合魅族事業部和配件事業部,同時,黃章還收回了魅藍的產品定義和設計許可權。

【家族與團隊】

魅族看似強大的管理團隊背後,是黃氏家族無所不在的嚴密控制。

「魅族做大了,出貨量到1000萬的時候,黃家人坐不住了,覺得不能讓魅族離開黃家。」在前員工看來,黃家人的加入,給魅族帶來了太多紛爭。

「魅族2016年Pro 6的充電器爆炸事件,其實根本問題是黃家人接管了供應鏈。」據熟知魅族的人士介紹,當時黃家人在沒有搞清楚品控的情況下,貿然更換供應商,使得大規模不合格的充電器下線,造成巨大公關危機。

據其介紹,當時,魅族因為和高通的矛盾,拿不到主流晶元,迫不得已只能與聯發科捆綁,造成很多次旗艦機推遲,以等待聯發科的產能。「即便只有聯發科的P10和三星施捨的少量Exynos晶元,魅族在2016年,其實還是有能力把銷量做到3、4千萬臺的,只不過當時黃家人剛從郭萬喜手中接管了供應鏈,出了大亂子。」

最新資料顯示:魅族科技12名董事,除董事長黃秀章即黃章本人以外,總經理黃柏濤是黃章的表弟,主管行政和採購事宜;董事黃質潘是黃章的親弟弟,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關鍵的供應鏈中心。

而魅族通訊董事會,除了黃質潘、黃柏濤和黃章本人外,黃章的親姐姐黃小琴也赫然在列,她同時在魅族擔任商務部副總裁。另外,黃章表弟黃柏青在魅族擔任後勤副總裁。除此之外,魅族全國各大區的代理商中,也都有黃氏家族的身影。

在魅族,黃家人無處不在。黃氏家族與管理團隊的矛盾,也被認為是魅族走到今天的一個原因。

沒人知道在經歷了2017年劇烈的動蕩後,黃章、總裁白永祥和營銷副總裁李楠之間發生了什麼。無論是近期沸沸揚揚的打人鬧劇,還是裁員風波,總監們和楊柘把它弄成了微博上的公案,數十萬人圍觀,但這三個人都緘默不語、置身事外。

僅僅在2018年初,魅族近年最成功Pro 6的設計師離職,操作系統Flyme的視覺設計總監離職,魅族商城負責人離職……劇烈的動蕩中,一大批曾經深愛魅族的員工、用戶、粉絲棄之而去。

痛心疾首,怒其不爭,魅族內部很多人都看到了問題的關鍵,但依舊無可奈何。

【穩定與折騰】

最新讓魅族站到風口浪尖的,是楊柘與手下總監的微博口水戰。

魅族15發布前,前文創部總監張佳炮轟魅族高級副總裁楊柘一事,吸引了網友和媒體注意力。

據張佳描述,楊柘上任後大刀闊斧改革,卻有任人唯親和貪腐的傾向,並且自大不能容人。在他看來,在這樣的上司手下幹活,已經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36氪報道稱,為了說明後一點,張佳在魅族內部的千人釘釘羣裏披露了兩份項目書,分別為「魅族15新品上市推廣內容製作」和「魅族15新品發布會品牌傳播」,兩份項目合計預算為6533萬元。而有前魅族市場部人士表示,在2015到2016年,魅族一場發布會的預算不過在2000到3000萬上下。

對於這樣的指責,楊柘毫不留情地懟了回去,讓看熱鬧的網友興奮異常。實際上,所有紛爭,都只是黃章主導和授意下,魅族組織架構變革的縮影。

黃章回歸3個月後,魅族就進行了一次組織結構大調整。黃章擔任魅族董事長兼CEO,組建三個全新事業部——魅族事業部、魅藍事業部、Flyme事業部。

根據安排,黃章親自管理魅族事業部,楊柘擔任高級副總裁兼總參謀,負責魅族品牌的營銷;而魅藍品牌則全權由李楠負責。2017年12月,黃章再次對魅族架構進行調整,新設海外事業部、電商事業部和配件事業部,將CFO戚為民升任公司高級副總裁,與總裁白永祥平起平坐。

一系列組合拳下來,魅族原來林立的山頭沒了,但新的體系運轉,似乎也有很多問題。對待這些,黃章又像做產品一樣,偏執地維護一切。

據新浪科技報道,張佳事件發生後,黃章馬上跟楊柘通了電話,稱「無論如何要堅定的走向正確的品牌戰略,一個公司不應該被粗暴的網路攻擊或者說甚至有組織的網路的輿論而裹脅,要堅定的走自己的道路。」

然而近乎飽和的市場,真的有空間和時間留給魅族走自己的路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中國市場國產手機品牌的出貨量為7586.4萬部,同比下降28%。

全球智能手機的嚴冬到來,國產手機的日子也不好過。

堅持自己的道路,是否一定是正確的方向?依靠英雄人物扭轉乾坤,會是每次都管用的殺招嗎?

黃章的魅族,又站到了交叉路口。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