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註:遇到過於晦澀的理論部分,大部分時候直接跳過並不會影響理解和閱讀)


幾天前,小島秀夫發布了自己剪輯的死亡擱淺「發售日確定」預告片。這個長達九分多鐘的預告片被國內外各路島學家逐幀分析了一遍,但所有人依然還是對遊戲內容感到一頭霧水——沒有人知道小島秀夫做的這款遊戲到底是什麼背景,到底想要講什麼,每個角色到底有什麼故事。

因此某些極端的玩家就傾向於認為小島秀夫只是在故弄玄虛而已,他並沒有在預告片中放出什麼關鍵信息,既然如此,大家還不如放棄猜測,直接等遊戲發售算了——「反正,真正玩到遊戲之前,沒人能夠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除了小島秀夫」。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不是很認同,因為在我看來,小島秀夫已經在預告片中給出了足夠多的暗示,許多暗示簡直直白到已經貼臉告訴你是怎麼回事了,但很遺憾的是,許多玩家和「島學家」找錯了方向。

先用一個小細節來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許多人都發現了,預告片中出現的沒帶面具的Higgs在流下石油狀眼淚的時候,他的眉毛也不是常規的眉毛,而是一段類似紋身的代碼。這段代碼顯示不完整,被兜帽遮住了一部分,因此從Reddit論壇開始,到國內的VGtime之前的分析文,許多人傾向於認為,這段代碼的重點是"Au",也就是「金」的化學符號,再聯想到遊戲豪華版送的道具都是金色的、以及遊戲中各個角色身上的金色首飾以及Higgs本人的金色面具……於是得出結論「金在遊戲中也許是很重要的元素」。

很遺憾,這個猜測是錯的。

首先,雖然很顯然各個角色身上的金色物品和首飾的確在遊戲中有重大意義,Higgs甚至在之前的預告片中用他的金色面具召喚了一個巨型黑色凝膠組成的怪物。但是很遺憾,這些首飾並不是金做的。

這次公開的發售日預告片有一個日語版本,包含了包括Boss戰在內的一系列日語獨有的內容。其中有一個畫面是在時雨的影響下,許多金色對稱手狀礦物體從地面逐漸長出來。

在2018年的E3預告片中有一句臺詞,在時雨下著的時候,「Chiralium的密度將會升高」。Chiral這個詞前綴來自於古希臘語χε?ρ(也就是「手」),現代科學(一般情況下用於有機化學與醫藥領域比較多)借用了這個詞來描述一種非對稱性,而漢語把這個詞翻譯成「手性」。也就是說,如果存在一種對應異構體,兩邊各自為對方的鏡像,就可以被稱之為「手性的」。

而Chiralium這個詞則是遊戲的生造詞,取了Chiral(手性的)這個前綴以及-ium這個後綴。我們來看一些化學元素的英文名就知道了:鋰-Lithium、鈦-Titanium、氦-Helium……很顯然ium這個後綴經常被拿來用在化學元素上。也就是說,Chiralium在遊戲中很有可能是一種生造的新元素,而且很有可能就是這種在時雨影響下,從地面生長出來的手狀金色礦物體。我們可以把它翻譯成「手礦」,或者「捦(發音qín)」元素(因為沒有金字旁+手的漢字,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選用提手旁+金)。

那麼情況就比較明確了,很顯然Higgs後期所戴的金色面具,眾人身上的金色掛墜和吊飾等,並不是由「金」鑄造的,而是由新元素「捦」所製造的。這樣一來,所謂的Higgs眉毛上的紋身代碼暗指金元素,肯定就是錯誤的概念了——那麼這段代碼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小島秀夫已經貼著臉把答案告訴我們了。這個遊戲所有角色的命名都是有意義的,我接下來會分別講到——舉例來說,主角Sam Porter Bridges的名字直譯成中文就是「山姆·搬運工·橋先生」,剛好和他在遊戲中不斷要充當「快遞員」角色以及加入了「BRIDGES」橋組織有關聯。

Higgs這個角色的名字也一樣。皮特 · 希格斯 (Peter Higgs)是本世紀著名的物理學家,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物理學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希格斯場(Higgs Field)以及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如果希格斯玻色子依然讓你覺得不太熟悉的話,它還有另一個名字——「上帝粒子」。

一個傳統的麥克斯韋方程組中,Fμ是電磁場張量,如果我們導入拉格朗日密度(歐拉-拉格朗日公式),因為麥克斯韋方程在真空中是線性且齊次的,所以變數Fμv以及其一階偏導也要是齊次二次型的。這樣,我們能夠得到一個有關希格斯場推論的公式:

Fμv = ?μAv ? ?vAμ

沒錯,Higgs眉毛上的紋身並不是什麼Au,而是?μAv ? ?vAμ,雖然整個公式被兜帽遮住了一部分,但是包括減號在內的半個公式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的。也就是說,Higgs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對希格斯的一個致敬。

有人會反駁我——「在虛擬世界找真實的人腦子肯定有問題」,這麼一個細小的量子物理梗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應該也沒辦法幫我們理解遊戲的背景吧?

您好,可以的。

實際上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是——小島秀夫以及團隊在設計死亡擱淺的世界觀的時候,確實參考了部分物理模型,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科幻遊戲,而不是一個玄幻遊戲。在這個基礎上,那就意味著,遊戲預告片中出現的「伸手指天召喚時雨」、「異界怪物在線拉人」、「被時雨淋到的物品將會迅速衰老」等玄幻內容,背後都是有一套(至少在牽扯到理論物理的科學幻想的邏輯下)能夠自洽的解釋。

先來看這張圖:

?

這是預告片中出現的,讀取Sam帶著的U盤(我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暫且叫它U盤)中的數據之後,終端機給出的公式。這些公式左側那一列字元很小,幸好我們有官方發給媒體的高碼率4K預告片視頻,否則真的看不清寫的是啥(包括上面Higgs臉上的公式也是這樣,不是4K高碼率根本看不清——真有你的啊,KOJIMA)。

稍加分辨就可以發現,這些公式並不是亂寫的。左邊部分的公式從上到下分別是:

常數項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一個二元系統的量子態描述(或者換個說法,量子糾纏)

反應擴散方程 (Gray-Scott)

自旋波函數(下一行也是)

史瓦西半徑

右邊從上到下分別是:

一個自然單位制化的狄拉克方程

規範場下的拉格朗日量

總波函數(公式右側的φ(x)可能是指某子波函數)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前六個方程並不是首次在這個預告片中出現。去年東京電玩展的時候,官方在展會出售了一系列周邊,這裡面也包含了Sam這個U盤項鏈的複製品(售價2500RMB左右)。

很顯然,這次預告片中前六個方程和U盤表面雕刻的內容是一致的。這個U盤項鏈在遊戲首次公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可以證明是很早期的概念之一——也就是說,也許小島秀夫在遊戲開發的早期就已經確定了世界觀的大方向以及世界觀背後的理論基礎設定。

那麼,原有的六個方程加上這個預告片中新出現的三個方程(拉格朗日量、波函數、Higgs眉毛上的希格斯場推論)意味著什麼呢?

我不打算非常詳細地介紹這九個方程背後的物理概念——畢竟這是一篇對一個科幻遊戲的設定推測而不是一篇理論物理的論文,但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熟悉物理學的人可以點出這九個方程中的兩個「異類」,也就是反映擴散方程和史瓦西半徑。

稱他們是異類的原因是,另外七個方程都可以看作是規範場論(Gauge Theory)的各種應用和推導中的一部分。舉例來說,自旋波函數是用旋量來描述粒子的函數,而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對希格斯玻色子和希格斯場的推導可以引用到拉格朗日公式,而希格斯場用簡單的話來說就解釋了某些粒子為什麼會有質量。所以這一系列七個方程互相之間是有聯繫的,而且聯繫非常大。

而反應-擴散方程不一樣——它在大部分的應用下都是在比較宏觀的尺度下,比如說化學以及生物學上。一般來講,它描述的是化學物質從高濃度區向低濃度區遷移的具體系數,或是一些宏觀物質結構的構成,這讓它跟上述的物理概念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

而史瓦西半徑的特殊點在於,雖然這也是一個物理學概念,但它描述的是一個球狀對稱、不自轉又不帶電荷的物體的重力場的精確解,和上述七個方程的聯繫沒有那麼大。史瓦西半徑的意義是如果特定質量的物質被壓縮到該半徑值之內,將沒有任何已知類型的力可以阻止該物質自身的重力將自己壓縮成一個奇點——好了我知道這個很難懂很拗口,我們這裡需要知道的只有一點: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有史瓦西半徑,而一般物體的史瓦西半徑小於自己的實際半徑,比如說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9毫米。而黑洞不一樣,它的的實際半徑小於他的史瓦西半徑。這就是為什麼任何涉及到黑洞理論的科幻小說或電影往往會引入史瓦西半徑這個概念,死亡擱淺也許也不例外。

?

好了,沉悶的理論部分(終於)結束了。我要再次重申一下,這些方程在死亡擱淺整個項目的各個階段不斷出現,它肯定不是小島秀夫為了故弄玄虛而隨便亂找的。也就是說,這九個方程應當是小島秀夫構建死亡擱淺這個世界世界觀的核心,而死亡擱淺的世界觀在某種程度上,雖然肯定會有某種程度上的科幻猜想,但這些猜想必定是基於一定的物理規律的。

那麼,這九個方程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在我的推測裏,它們幾乎可以解釋死亡擱淺的大部分內容。

先從規範場論相關的七個方程開始說起,從科幻創作或者說從死亡擱淺已經公開的遊戲內容來看,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方程應該是三個——引力場方程、希格斯場方程以及量子糾纏。因為這三個方程背後的理念可以解答一個玩家最關心、而小島秀夫一直不肯說的終極問題——

死亡擱淺是什麼?


從所有以公開的預告片中我們已經可以察覺到有兩個世界的存在,其中一個發生在現實世界的近未來。遊戲的官網介紹以及小島秀夫過去發的推跟我們解釋了這樣的背景設定:因為一場「大災變」,「死亡擱淺」現象發生在現實世界,最終,這種現象席捲全美,還有名為Homo Demens的孔布組織(河蟹)在背後推波助瀾,因而導致美國的各大城市城市紛紛築起高牆搞自閉,逐漸不再與外界進行交流,所以USA成為了UCA(United Cities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城)。而時任的美利堅合眾城總統Bridget女士找到了主角Sam,希望主角在Bridges(橋)組織的幫助下重新將全美「聯繫」在一起。

也就是說,針對現實世界,我們知道的還挺多的,但是對於另一個世界,小島秀夫就總是顯得有點語焉不詳,而且在預告片中也沒有給另一個世界留出太多的篇幅。如果只看預告片的話,我們可以瞭解到這些信息:另一個世界裡充斥著一種「石油」狀的黑色液體(官方沒有給出名字,在本文中我會把它稱為「黑色凝膠」),這些液體聯通著另一個世界裡的所有「生物」。預告片中少數幾個Sam在另一個世界中的鏡頭也向我們揭示了另一個世界裡似乎處於一種戰亂狀態,穿著來自不同時期軍服和武器的士兵正在另一個世界裡不斷地戰鬥。除此之外,我們對另一個世界唯一的認知來自於小島秀夫本人——他曾經把這個世界叫做「煉獄(Purgatory)」,而在最新的預告片裏,這個世界又被稱作是「冥府(Hedes)」,很顯然,兩者都是一種比喻性質的說法。也就是說,你可以簡單的理解成這個世界上存在至少包括現實世界和煉獄世界兩個世界的多元宇宙。

?

那麼,多元宇宙有可能存在嗎?

早期的理論物理髮展階段經歷了從雙縫干涉實驗到薛定諤的貓,再到對波函數坍縮與否的爭論(你看,九個方程之一在這裡露臉了)。在對哥本哈根學派的駁斥中就誕生了一種方便理論,由休·艾佛雷特三世所提出,認為只要波函數永不坍縮就可以保證薛定諤方程永遠成立,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但這樣會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平行宇宙(Many-Worlds Theory)。拿薛定諤的貓舉例子,薛定諤提出這個理論只是為了嘲諷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現有的理論是錯誤的或是不完善的,因此一個「疊加態」的,同時是死同時是活的貓不可能存在;而這個方便理論則解釋稱,如果波函數永不坍縮,那麼貓當然可以同時是死而且同時是活,但不是以疊加態的形式,而是在打開盒子的瞬間誕生了兩個除了貓的死活以外完全相同的平行宇宙。雖然這個理論逐漸被現代理論物理所拋棄,因為現在傾向於認為波函數的坍縮是確定的,只是觀測者無從得知而已,但是要證偽前一種理論也不容易,畢竟它本來就建立在一個充滿幻想的假設上。

而同樣的,多元宇宙理論(Multiverse Theory)也是一個目前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理論,它和超對稱理論一樣都是源於對對稱性的解釋,即本宇宙對稱殘缺存在互補宇宙或是本宇宙自身對稱。原本理論物理屆認為對稱之爭會隨著LHC對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測定而畫上句號,但試驗結果卻落在了兩種解釋外的中間地帶。

這暗示了也許還有我們未檢測到的粒子或是平行宇宙的存在。也就是說,從科幻的角度來說,像死亡擱淺中這樣同時存在現實世界和煉獄世界是有可能的。

然後我們就要問,煉獄世界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煉獄世界充斥著作戰的士兵,以及包括忐客(河蟹)在內的各種武器。這些士兵和武器很顯然分別來自現實世界的一戰、二戰、(越戰?)、以及近代的海灣戰爭。這足夠讓我們覺得煉獄世界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世界,它和現實世界必定存在著某種聯繫。

另外一個重要的細節是:煉獄世界裡的士兵和武器是以某種粒子的形式存在的。最新的預告片中出現了空中飛散的粒子逐漸組成士兵和忐客,而當主角攻擊的時候,骷髏士兵也不會死亡,而是化作橙色粒子消散。

再從小島秀夫對煉獄世界的稱呼,以及九個公式中對量子糾纏公式的引用,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猜測。

煉獄世界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世界——煉獄世界和現實世界可能存在量子糾纏,也就是說,兩個世界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是共享的。

量子糾纏也是一個經常被用在科幻作品裡的概念了,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無論相隔多遠,當其中一個發生狀態變化的時候,另外一個也會產生對應的變化——從另一個角度說,這看起來有點像無視空間無視光速上限的超遠距離通信。

應用在針對煉獄世界的假說上,換一個更通俗(或者更玄學)的說法,也許煉獄世界就像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死後世界:煉獄世界包含了所有人類的靈魂。

——原理是因為它保留了所有地球人的」信息「(通過多元宇宙間某種特殊的量子糾纏做到的),但是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人類死後靈魂去了死後世界「不同,信息不是死後傳遞過去的,而是因為兩個世界對應的物體都存在量子糾纏,所以具有一定的信息一致性。也就是說,每個人的信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被不斷的」同步「到了煉獄世界,在煉獄世界就會有一個完整的他的備份,這個「備份」是不斷地和現實世界發生「雲同步」的。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個說法不太完整——的確,它還需要解決另外兩塊拼圖:

第一,煉獄世界是怎麼保存人類的信息,或者說「靈魂」的?

第二,如果煉獄保存了全人類的信息,為什麼在煉獄中主角只看到了各種士兵,沒看到其他人?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預告片本身,去了解到更多與兩個世界相關的設定來幫助我們理解:

首先,我們知道,以Higgs為首的Homo Demens正在現實世界不斷地策劃「虛爆」,原因不明;

在「虛爆」發生的前一段時間,現實世界這個場景附近的「捦元素「密度會大幅度升高,而」捦元素「升高的同時會發生「時雨(Timefall)」這種特殊的氣候(後文我將簡稱這個區域為「時雨區」)。可知時雨並不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雨,因為在預告片中我們不止一次看到,被時雨覆蓋的地方時間流速會加快,比如說Sam的右手就曾經淋到過一滴時雨,後果就是那一片手部皮膚飛速地老化,而在更早期的預告片中,更是出現了整個人都被老化的情況。

其次,我們觀察到,在時雨的覆蓋區域,會出現一種肉眼不可見的,多數時候漂浮在空中的怪物。小島秀夫把這種怪物稱為「BT(Beached Things,也就是擱淺物)」。這種怪物如果檢測到人類的存在,就會迅速「實體化」變成黑色凝膠的狀態,並且這些凝膠會具像化出手臂等形狀,強行把人類拖進凝膠內。

主角Sam以及所有帶有小嬰兒BB(Bridge Baby,橋嬰)的角色似乎可以在「虛爆」以及BT的拖拽中存活,但是他們依然會被「拖進」黑色凝膠中。被拖進黑色凝膠後會發生的事情,預告片暫時沒有明說,但是現在最符合大家認知的結論就是——被拖進黑色凝膠的人會「穿越」到煉獄世界。而且有線索證明,持有BB的人可以在達成一定的條件後從煉獄世界返回現實世界。

自此,我們馬上就會脫口而出的一個問題就是——「那麼,沒有持有BB的人被『虛爆』影響或是被BT拉近黑色凝膠後會發生什麼呢?「

針對這個問題,國內外島學家有很多不同的理論。而其中最為直觀,我個人也很同意的理論就是——

沒有持有BB的普通人如果被BT和黑色凝膠吞噬,就會變成那種漂浮的、常規不可見的BT怪物,這種狀態也就被稱之為「死亡擱淺」

同時,為了給這種「死亡擱淺」狀態背後構建一個合理的科幻框架,我們需要把問題拆分開來。

首先我們可以建立這樣一個科幻假說:所謂的「時雨區」實際上是煉獄世界和現實世界兩個世界交疊而產生的相干區。這個相干的部分形成了一段不同於兩個世界基礎物理規則的空間。這個空間的宇宙常數以及量子態處於兩個世界之間的過渡帶,也就是說包括希格斯場和引力場在內的基礎物理規則與兩個世界都不相同。

因為這個空間處於過渡帶,所以當量子態處於這個過渡態的生物或者物品就會呈現所謂的「死亡擱淺」狀態——兩邊的世界都看不到你,但你確實存在,然而你既過不去也回不來,因為你的量子態和兩邊都不一樣但又相近,所以你就像是鯨魚擱淺在海岸上,沒有幫助的話無法上岸也沒有辦法回到海里。

那麼,黑色凝膠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接觸它會讓人擱淺?

為什麼死亡擱淺狀態的生物接觸到BT就會實體化?為什麼被抓進黑色凝膠的且持有BB的人會「穿越」到煉獄世界?在預告片中我們還不止一次看見了拔叔扮演的Cliff使用黑色凝膠對許多骷髏士兵進行了連接,並以此操控他們;而且,上文也提到過,所有煉獄世界的生物似乎都有黑色凝膠線條相連。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黑色凝膠不是現實世界的原生材質。預告片中的煉獄世界遍佈著黑色凝膠,而很顯然我們原來的世界沒有這種材質。

也就是說,黑色凝膠是煉獄世界特有的產物。

然後從黑色凝膠的特性來看,黑色凝膠可以作為一種信息傳輸的中介。換句話說,黑色凝膠在某種意義上和網線非常相似,因為Cliff可以通過黑色凝膠來操縱煉獄世界的士兵,這就意味著Cliff本體和那些骷髏士兵之間肯定存在一定的信息交換。

然後我就有了一個很大膽的猜測:

黑色凝膠不僅僅可以用來傳輸信息,也許黑色凝膠本身就是一種信息聚合體。

所謂的信息聚合體是個抽象的科幻概念,可能比較難理解。但是,如果你看過EVA的話,你可能依然對裡面的人類補完計劃以及最後所有人都變成橙汁的畫面感到記憶猶新——所以你只需要把死亡擱淺裏的這種黑色凝膠當成和EVA中的「橙汁」類似的產物就可以了。

在EVA中,LCL的全名叫做 Link Connect Liquid,鏈接連線液體。在這個液體中,人類的意識之間無分彼此,所有人都在LCL之海中共生。小島秀夫也曾經不止一次表示過,死亡擱淺中的「擱淺(Stranding)」也可以被理解成「連線」。死亡擱淺的臺譯就是根據這個理解翻譯成了「死亡之絆」。

於是,在我的猜測裏,所有從現實世界因為量子糾纏同步到煉獄世界去的信息,在煉獄世界會以這種黑色凝膠的狀態被保存下來。而按理說在常態下,它們將會保持靜止的黑色凝膠狀態。

也就是說,在某種「事件」發生之前,煉獄世界裡是不存在這種互相對戰的士兵以及各種武器的——我們可以注意到在每個預告片中出現的少量煉獄世界的畫面當中,不管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不管是死去的生物還是活著的生物,他們都有一根黑色凝膠的細線連接。包括在最新的預告片中出現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的場景——這個場景裏的戰壕和其他防禦工事的樣式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形態的——我很難相信說這種獨特的、人造的地貌也是煉獄世界原生的一部分,所以這應該也是量子糾纏導致的信息同步後的結果——也就是說,量子糾纏不僅發生在人類等生物身上,對地形地貌、防禦工事等無機物,煉獄世界和現實世界同樣存在量子糾纏。

我們完全可以假設,在「事件」發生之前,整個煉獄世界就是一片平靜的、無邊無際的的黑色凝膠之海,這一片信息海中儲存了所有現實世界信息的拷貝。在沒有人為激發的狀態下,這片信息海是靜止的。正因為發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一場「事件」,就像一個「觸發器」一樣觸發了信息海中的某一部分信息,以至於讓這些信息在煉獄世界中被從信息海本體中分離出來,具象化了。這種具象化包括了戰場的場景以及互相戰鬥的士兵。而那些還沒有被觸發的信息,依然以液體狀的黑色凝膠的形式存在。同時,這種分離也許並不完整,所以我們會在預告片中看到有一些士兵正在源源不斷地從橙色的光粒子的組閤中獲得形態,而被「殺死」的士兵也會變成橙色光粒子逐漸消散(回歸信息海?)。而Cliff的行為向我們證明瞭,通過黑色凝膠本身和其他具象化的產物進行連接的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他們共享信息甚至對他們發號施令。

那麼,針對這個觸發器理論現在就只剩下一個問題了:為什麼那些我們目前在預告片裏看到的被觸發成實體化的部分都是戰場和士兵呢?而且這些士兵從服裝上來看還非常明顯來自於不同的年代。

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但是要結合官方的一些背景設定額外的背景設定來一起看纔行:先說結論,這場所謂的事件很可能就是現實世界裡美國發生的第一場「虛爆」,而就是因為這場虛爆的位置的特殊性,觸發了煉獄世界中這些特定的信息。

首次虛爆發生的位置

從遊戲目前公開的所有信息來推測,最有可能發生首次虛爆的位置就是華盛頓DC。

有很多線索可以支持這個理論。首先,從官方公開的BRIDGES的Logo來看,BRIDGES組織的Logo是一個被網狀結構分割的美國地圖,而所有蛛網紋的起點是一個巨大的空洞,而結合空洞的地理位置,那裡很顯然就是美國的首都,華盛頓。

其次,雖然Bridget接見Sam的地方看起來很像美國的總統辦公室——著名的Oval Office,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兩個細節——第一,這個場景和現實裏的Oval Office還是有區別的,第二,Bridget背後有兩面旗子,其中之一是美國國旗,而另一面平行的旗子,則是紐約州的旗幟。

華盛頓DC並不在紐約州。

針對上述事實的總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場突如其來「災難」摧毀了華盛頓,災難不僅帶來了「死亡擱淺」,還因為在一瞬間摧毀了首都,從而讓整個美國陷入混亂,最終讓USA變成了UCA。災難之後,UCA在未受到災難衝擊的紐約州某處重建了總統辦公室(以及BRIDGES組織),但是UCA本質上已經是一個名存實亡的概念,Bridget總統雖然名義上是UCA的總統,但也許她的管轄範圍僅限於紐約州範圍內。

但是上述的這些細節還不是讓我認定災難發生在華盛頓的最決定性的證據。事實上——正是因為煉獄世界肆虐的「實體化」的信息都是不同年代的士兵,這才啟發了我,讓我堅信第一場虛爆一定發生在華盛頓。

因為華盛頓有美國境內最出名的老兵公墓——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ntary)。阿靈頓公墓佔地面積極大,高達624英畝,而且與華盛頓的中心市區隔橋相望,距離很近。最重要的是——阿靈頓公墓的軍人墓約有40萬座,而且年代基本上橫跨了美國歷史——從一戰、二戰到越戰和海灣戰爭,只要是做出過傑出貢獻的軍人,都有機會被埋葬在這裡。

?

也就是說,第一次虛爆正好發生在華盛頓的阿靈頓公墓附近,這對兩個世界都造成了衝擊。對於現實世界來說,虛爆讓華盛頓這座城市憑空消失了,留下了巨大的深坑(BRIDGES組織logo上的空洞),而對於煉獄世界來說,發生在這個世界的虛爆像觸發器一樣觸發了阿靈頓公墓中的量子糾纏,從而導致煉獄世界中,這些特定的士兵的信息(包括他們的記憶和記憶裏的戰場)被激發且實體化了,再度陷入到永不完結的戰爭中。

所以虛爆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

因為官方給出的信息真的不夠多,即便我們結合那些公式來做猜測,似乎也不能得出什麼確切的結論。我們只能知道Homo Demens在主動的策劃虛爆,而且預告片中曾經有人對Sam說道:「如果你被他們(BT)喫了,就會產生虛爆,雖然你肯定可以回來,但是虛爆發現的位置依然會保持Crater的狀態」。

所以我們只能知道,似乎當BT接觸到主角的時候,就會發生虛爆。而虛爆過後會在現實世界形成無法消除的「Crater」。Crater這個詞的常用的意思是彈坑或者火山坑,但是很顯然在這裡這是一種特定用法,這種Crater肯定會對現實世界造成一些無法消除的轉變和影響,一個很自然的猜測就是Higgs本人以及Homo Demens的能力可以隨著Crater的增多而得到強化,這個推論能夠解釋他們為什麼要這麼積極地在美國本土四處策劃更多的「虛爆」。而Sam本人又有什麼特殊,以至於BT接觸到他就會產生虛爆呢?

這會是一段很長的推論,首先,上文中已經分析過——虛爆來臨前會出現兩個徵兆:第一,時雨降下;第二,捦元素密度升高(雙手狀態的捦礦會從泥土中開始生長)。也就是說,虛爆的祕密也許藏在這兩個概念之中。

時雨背後的邏輯

我們從預告片中瞭解到,時雨淋到的東西時間會加速——人會衰老、植物會快速生長凋謝……

這就牽扯到物理學上「時間」的定義。而九個方程中的希格斯場方程很有可能就是用在這裡。

談到時間,就要首先談到一個看起來和量子物理毫無關聯的概念,那就是文章開頭的手性。小島秀夫在死亡擱淺的每個預告片裏都強調了「手」這個概念——比如說,在早期的幾個預告片裏巨型BT怪物的腳印是手掌形狀的、最新的預告片中的臺詞「如果不能握手,就很難和人建立聯繫了」……等等,這樣看來,「手」似乎是遊戲背景設定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問題來了,上面我也提到了,手性在多數時候也是一個化學概念而不是一個物理概念,大部分物理學者看到這個詞可能會一瞬間有一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但是,只是最開始的一瞬間而已。因為大部分物理學者也會很快地反應過來,量子力學中牽扯到希格斯場基礎的一個概念中,好像確實引入了「手性」(在這裡也有翻譯成「手徵性」的)這個概念。

那就是粒子的手性。簡單來說,存在左旋的粒子和右旋的粒子(這個在之前提到自旋波函數的時候也提到過),而它到底是左旋還是右旋這個細小的區別,將會影響到「時間」。

讓我們從頭來說。

一些量子物理學者或者理論物理學者會告訴你——不存在「時間」這個概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這麼說一點錯都沒有,因為時間只是為了便於描述相對運動而存在的。但這也許會讓人很難理解,那麼,先讓我們來查看一下國際上目前對秒最為精確的定義: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躍遷時所輻射的電磁波的週期的9192631770倍的時間。由此可見,時間只是一種為了便於描述相對運動而建立的參考系。如果從最簡單的概念開始說起的話——一個無質量的、光速運動的粒子是「沒有時間」的。

我們可以用一個假設的例子來更形象的說明這個問題:假設現在有小球A和小球B,它們都被關在一個沒有厚度沒有質量的透明盒子裏作垂直運動。

如果這兩個盒子本身不運動,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把小球彈跳一次所消耗的時間叫做一個時間單位,而兩個盒子現在「感受」到的時間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兩個小球彈跳一次所消耗的時間是一樣的。

現在我們假設右邊那個箱子開始往右做加速運動,那麼如果我們把左邊這個箱子當作參照物的話,我們會看到——右邊小球的運動軌跡看起來變成了斜線,被拉長了——那麼假如說我們就是左邊箱子的話,我們會「覺得」右邊箱子的時間「變慢了」因為右邊小球現在要彈跳一次的時間就變長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現在重新假設我們的視角跟著右邊箱子作了一模一樣的加速運動,也就是說假設我們和右邊箱子完全保持同步運動,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右邊的小球依然還是在做垂直運動而不是在做斜方向的運動。(你也可以想像成在高鐵上垂直打乒乓球,你看到的乒乓球運動軌跡是垂直的,但是對於不在高鐵上的人來說,他看到的兵乓球運動軌跡是斜線)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速度和箱子保持一致,那麼我們並不會覺得時間變慢了。

然後我們最後假設,如果右邊盒子的速度加速到光速。

如果我們就是左邊盒子,而且我們依然保持靜止不動的狀態,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右邊盒子的那個小球現在的運動軌跡會變成無限長的斜線(這個例子不好,但將就著看吧……),也就是說,對於我們來說,現在我們永遠也看不到右邊那個盒子裏的小球完成一次彈跳了,也就是說,對於我們來說,右邊那個小球永遠都不會完成」一個時間單位「,也就是說,對於我們來說,右邊那個小球的時間」消失了「、停止了。

也就是說,時間是個相對概念。非光速運動才會「感受」到時間,而光速運動的物體,它的時間是」停滯「的。

而光子沒有質量,所以光子能夠以光速運動。

然後問題就來了——其他基本粒子為什麼不能以光速運動?或者說——是什麼賦予了其他基本粒子質量?

這就是希格斯場理論的起源。你可以把希格斯場想像成一個粘稠的糖漿,一張蜘蛛網,但是更合理的比喻是一個「不斷地賦予質量的場「。而且,這個場對賦予質量的對象有嚴格的邏輯,在這套邏輯裏,左手性和右手性的粒子遇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而這一整套邏輯只是楊振寧與李政道所提出的弱相互作用和「宇稱不守恆」理論中的一小部分:

長久以來,人們以為自然定律在鏡像反射後會維持不變,鏡像反射等同把所有空間軸反轉。也就是說在鏡中看實驗,跟把實驗設備轉成鏡像方向後看實驗,兩者的實驗結果會是一樣的。這條所謂的定律叫宇稱守恆,經典引力、電磁及強相互作用都遵守這條定律;它被假定為一條萬物通用的定律。

然而,在1950年代中期,「宇稱不守恆」理論的提出破壞了這條定律:在這套理論中,弱相互作用只作用於左手性的粒子(或右手性的反粒子),只有左手性輕粒子的弱超荷是-1。而希格斯場對粒子弱超荷的互動讓希格斯場賦予了粒子質量(或者說希格斯場阻礙了粒子以光速運動)。

而初中物理就告訴我們,質量和引力相關,高中物理告訴我們,質量也可以理解為對加速度的抗拒力,然後大學物理告訴我們,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有引力,而引力場會讓時間變慢,因為,引力和質量相關。沒錯,小島秀夫的九個方程之中有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而時雨可能就是這個理論下的產物:我們已經猜測,所謂的時雨區也許是一個處於兩個世界疊加態的空間,這個空間裏的基本參數和包括引力場,希格斯場在內的物理規律和兩個原生空間是不同的。在這個空間內,也許所有粒子的質量都極低,而引力極大(考慮到原生空間中物體可承受強度)。而雨水本身肯定不是疊加空間內的產物,也就是說雨水要麼來自於煉獄世界,要麼來自於現實世界,這樣,才能解釋雨水和雨水接觸到的一定範圍內的基礎物理規律是和其原生空間更為接近的,所以才會產生足夠的引力差使得相對速度差的出現,就會導致「時間膨脹」一樣的效應,在玩家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角色被雨淋到的皮膚變老了,被雨淋到的植物開始快速地生長或者凋謝……等等。

而時雨具體的來源,雖然我們暫時還搞不清楚,但至少我們知道時雨和現實生活中的水性質差不多——所有預告片中都展示了時雨來臨前後天空中的倒掛彩虹,而倒掛彩虹現象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也存在,被稱為「布拉維弧(Bravics Arc)「現象,它的成因是因為太陽光平行穿過空中的冰晶從而折射出的效果——這至少可以證明時雨在空中的時候也是以小冰晶的狀態存在的。值得引人注意的是,現實生活中布拉維弧很少見,主要是因為太陽光很難平行穿過冰晶,這需要很苛刻的角度——但是在遊戲中,這種倒掛彩虹經常出現,必定有一種我們暫時不知名的原因,導致了光線會平行和冰晶交互。

揭開了時雨的祕密之後,還有另一個地方挺引人注意的,而且它和揭開虛爆背後的理論息息相關,那就是捦元素的來源和作用。在時雨區,似乎捦元素的密度也會升高,我們在上文中也提到過,最新預告片的日文版中出現了手狀的「捦元素礦物質」在時雨下從土地中生長出來的畫面。

捦元素

我們仍然對捦元素的來源一無所知,但是,一個說得通的猜測是——捦元素是時雨中包含的微量元素,而這種微量元素在接觸到地面之後,因為上述的時間膨脹效應從而快速地從液體中析出、成為結晶體。

毋庸置疑,手的確是遊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而且,而捦元素的礦體剛好看起來就像是張開的手掌的狀態。很顯然,小島秀夫特意生造的「捦」這種元素充滿了對「手性」這個概念的暗示。

從之前的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所有主要角色身上都有捦元素的飾品。在Sam、Amelie等角色身上,這個飾品是手鏈或是項鏈,而且體積都不是很大。許多人忽略了這一段臺詞,但是實際上Sam和Fragile遇見的那段早期預告片中的臺詞就告訴我們了——流淚是「捦元素過敏」的癥狀之一。雖然我們暫時不知道「捦元素過敏」具體意味著什麼,會給角色帶來什麼特殊能力……但是我們知道過敏是什麼意思——你整天戴著會讓你過敏的元素做成的飾品你當然要整天流眼淚了。

但是這裡就有個問題了——各位遊戲主角們,你們明明知道你們對這個東西過敏,還整天帶著幹啥啊?

唯一合理的就是就是捦礦製成的飾品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以至於讓角色們寧願接受過敏的癥狀,也不得不帶著它們。

其中,Higgs的捦飾品似乎體積最大——是一個捦做成的面具。而Higgs的力量似乎也很強大——在遊戲最新的預告片中,Higgs一手指天,然後就開始下起了時雨。

我靠這好玄幻啊,這不是科幻遊戲嗎?但是實際上,遊戲的TGS預告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Higgs召喚巨大黑色凝膠怪物的時候,非常明確的使用了他的捦元素麵具——這就比較不那麼玄幻了吧,也就是說,這給人一種捦元素是一種導體或是信號發射器一樣的東西,而且這種元素和黑色凝膠有著某種聯繫,以至於持有捦元素的人,可以令捦元素和黑色凝膠發生某種反應。

而如果我們回憶所有預告片中出現的畫面,我們會意識到——沒錯,捦元素和黑色凝膠在現實世界從來都沒有單獨出現過。

在最新的預告片中,當時雨降臨的時候,雖然量子態處於中間態的BT已經在空氣中出現,但是當它們沒有發現Sam沒有接觸到Sam的時候,Sam的腳下是普通的地面,只有當它們接觸到Sam的時候,它們才呈現黑色凝膠的狀態,並且迅速地在地上形成了一大灘逐漸擴散的黑色凝膠。

而在TGS預告片中,Higgs召喚出的巨型黑色凝膠怪物臉上帶著一個巨大的捦元素麵具;更早的預告片中出現的人形怪物頭頂也頂著一個手狀的捦礦;而這一次的日文預告片獨有的畫面中出現了第三種黑色凝膠怪物——乍一看它是完全由黑色凝膠組成的,但是當它張開「嘴巴」試圖吞噬主角的時候——

沒錯,它的內部閃著金光,明顯有捦礦混合在內部。

別忘了,黑色凝膠是一種「外來物種」,它來自於煉獄世界。沒有BB而被吞噬的人類會因為「死亡擱淺」被困在中間的量子態,就證明瞭煉獄世界的宇宙常數和其它基礎規則和現實世界不同——這意味著,黑色凝膠作為一種量子態和現實世界不對應的外來物質,按理說應該沒辦法在現實世界以原來的狀態存在……

除非……

有一種類似「錨」的東西,能夠把黑色凝膠的量子態錨定到和這個世界一致的狀態,從而讓黑色凝膠能夠在現實世界也保持一定的物理形體。

那麼捦礦很有可能就起到了這種「錨」的作用。

如果沒有捦礦,黑色凝膠沒辦法在現實世界保持具體的形態,也許只能以和那些「死亡擱淺」了的BT一樣,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過渡態存在。只有接觸到捦礦的時候,過渡態的黑色凝膠纔能夠在現實世界呈現具體的物質狀態——這解釋了為什麼BT是漂浮且無形的,而當BT接觸到主角的時候才會化作無數的黑色凝膠組成的手,強行將主角拉近凝膠中。

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就意味著——不是所有人都會被「BT」拉進凝膠而成為「死亡擱淺」狀態的BT怪物——因為普通人根本察覺不到BT,也不可能會被過渡態的BT傷害到。只有那些攜帶捦礦的人才會讓BT具像化成黑色凝膠的狀態,從而被拉入凝膠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一些人寧願承擔捦元素過敏的癥狀,也要攜帶捦元素飾品的原因。但是從飾品的大小和預告片中呈現的效果來看,也許不同的角色攜帶捦飾品想要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對於Higgs和Homo Demens而言,很顯然他們想要利用(或者是被利用?)捦元素來擴張(錨定)更多的黑色凝膠於現實世界——這可以解釋他們不斷策劃時雨和虛爆的原因。同樣的,為了實現更強大的黑色凝膠的效果,Higgs所使用的捦礦體積也就更大。

而對於其他角色而言,他們攜帶的捦礦飾品往往都很小,一個比較可能的猜測就是——他們需要利用捦礦和黑色凝膠之間的聯繫以及它們之間可能會產生的特殊反應來「預測」和避開時雨區和BT。雖然這種預測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它們才盡量地使用體積比較小的捦礦飾品來攜帶。

但是這樣的話就存在一個說不通的點了:如果少量的捦礦就可以用來預測和避開時雨區,這個功能和BB好像有點重複誒?因為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BB的功能甚至好像比捦礦還要強大,因為它甚至好像可以幫助宿主即便在被黑色凝膠吞噬之後的情況下被「傳送」到另一個世界,而不是變成死亡擱淺狀態!

那麼,BB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再次回顧預告片裏通過Cliff和Sam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向我們揭示了死亡擱淺背後的邏輯,在預告片裏Cliff說道:「我想我知道死亡擱淺是怎麼一回事了——如果你沒有辦法和人握手,就很難建立聯繫了」。

握手到底是指什麼呢?結合上述的分析,一個非常有可能存在的科幻模型就是:如果你的量子態能夠和另一個世界的量子態保持同步,那麼你就能在另一個世界保持實體。BT在接觸到捦礦石之後就能夠在現實世界呈現實體,說明捦礦石能夠幫助黑色凝膠同步成現實世界的量子態——那麼同理,Sam能夠穿梭與兩個世界之間,並且可以在煉獄世界保持實體的原因,就是因為Sam的量子態在來到了煉獄世界之後就被同步成煉獄世界的參數了。

而唯一似乎能夠用來解釋達成這種同步的,似乎就是BB。

兩個預告片中都出現過鏡頭——裝BB的營養槽在沒有鏈接到主角的情況下內部是一片漆黑的,完全看不到任何東西,在角色通過連接管進行連接之後,營養槽才會波動式地發出橙色亮光,而BB的形象也才逐漸顯現。

這種特殊的表現手法不由得讓人猜測:可能BB的量子態是波動的,也就是說,BB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嬰兒」,而是一種量子態不穩定的量子生物。而營養槽的功能則是可以將BB的量子態穩定下來。

在預告片中,曾經有一個Sam在Baby Recovery System(橋嬰復原系統/橋嬰重獲系統)前觸摸BB和營養槽的畫面——隨著Sam的觸摸,右側寫有「同步率」的數值並不是穩定在100%,而是在不斷波動的。這種情況也許更從側面證明瞭這個猜測。

我們需要注意到,之前所有的預告片都沒有向我們展示被黑色凝膠和BT吞噬之後的後果,但在最新公開的這一段預告的中間部分,小島秀夫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主角Sam被凝膠吞噬之後,以很快的速度在凝膠中穿行了一段時間,而且這段畫面是以第一人稱展示的!

也就是說,一個看起來非常靠譜的理論似乎是:上文中我們分析過,黑色凝膠應該是一種信息聚合體,所以,也許所有接觸到黑色凝膠的人都會被信息化,然而,因為「不能握手」(時雨區的量子態和兩個空間都不相同),所以一般人被信息化了之後,沒辦法和另一個世界「握手」來轉化成另一個世界的量子態,也沒辦法返回現在的世界,也就變成了所謂的死亡擱淺狀態。但是如果你持有BB,你就可以被完全信息化並且被傳輸到到煉獄世界(小島秀夫可能正是將反應-擴散方程用在了這裡,因為這個過程就像是擴散方程描述的那樣,只不過是物理意義上的),而因為有BB存在,所以你自身的量子態會在BB的幫助下完全轉化為另一個世界的狀態,以此在煉獄世界「錨定」。

這個流程就像是「染色」,或者你可以簡單的把BB看作是一個擁有對應世界量子態特徵的智能導航AI。它可以調整自身的量子態來適應當前所在的世界,而帶著BB的宿主也會連帶受到調整。

那這種具備特殊量子態的生命形式(可能是不穩定波動形式)是怎麼來的呢?最新的預告片中有兩個鏡頭,第一個是Mama正在擁抱一個中間態的生物(也就是BT),而第二個鏡頭是Mama被壓在岩石下面,露出彷彿分娩的痛苦表情,此時她的上空有一個明顯的處於中間態的嬰兒。

很顯然,BB的製作或者說「獲取」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以至於在BB的製作過程中,Mama還遇到過危險(在TGS預告片中,Sam背著的藏屍袋中的人露過臉,當時大家沒有認出來,但從現在來看,這個人長得很像Mama——而在最新的預告片中,我們看到Mama遇到了某種危險,而也有一個鏡頭中,藏屍袋和其中的人被火化了)。也許正因為獲取BB的方式比較苛刻,所以BB數量極少。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外出的時候持有BB,那麼那些沒有BB的人(比如說Fragile、Ceramic的工作人員等)不得不使用小型的捦礦飾品作為替代,來預測時雨和BT(而且這種替代品的風險很大,因為中間態的BT一旦接觸到捦礦,就會實體化成黑色凝膠然後把人拖入)。

而且,BB的能力似乎比我們所知的還要多,如果你對照過所有的預告片,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主角身上的哪個橙色電風扇一樣的探測器,似乎是由BB來操控的!因為所有給出BB正臉的畫面中,你都會看到,一旦主角啟用了BB的能力,BB的神態就會變得很認真,似乎正在操作設備。

這個探測器有許多功能,它很顯然可以探知處於中間態、肉眼不可見的BT,而且在最新預告片的某些鏡頭裡,我們甚至看到,這個探測器正在幫助落入煉獄世界的主角阻擋飛來的炮彈!——這是什麼原理?如果結合上面的理論的話,也許這個探測器是作為某種「波」的發射器或是增幅器來使用的。可以切換自己量子態的BB也許也可以通過這個增幅器發射特定的「波」,來調整其他物品的量子態——也就是說,飛來的炮彈並不是被「阻擋」了,而是量子態被調整為其他數值了,這樣就沒辦法在這個世界繼續保持一定的物質實體。

這留給我們一個問題——誰是BB最初的發明/發現者?

預告片告訴我們,BB和cliff關係匪淺。因為預告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cliff和bb的對話。

所有一切都繞回到了Cliff身上,Cliff到底是誰?

我個人的猜測是,Cliff是一個科學家,而包括Cliff、Deadman、Die-Hard Man甚至Higgs在內的許多人,都應該曾是一個叫做Homo Ludens的組織的成員。

有的人會說——不對吧,您這兒串戲了吧,Homo Ludens不是小島秀夫工作室的吉祥物和Logo嗎?

沒錯,Homo Ludens(the Man of Playing,遊戲人)的確是小島秀夫工作室的吉祥物,而且很顯然小島秀夫也在這個含義中寄託了自己的願望。但是我們需要注意到——預告片中的Die-Hard Man帶著一個面具,面具上有Ludens組織的標誌。

這也許只是小島秀夫和我們開的一個玩笑,一個玩梗而已——但也有可能,在這裡,遊戲和現實的「第三面牆」被刻意打破了,小島秀夫真的把Homo Ludens這個組織做進了遊戲裏,而如果你觀察Homo Ludens的角色形象(宇航服)以及它所在的場景,很容易得出結論——Homo Ludens和月球有脫不開的聯繫,它似乎是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慾望的符號化。

先說結論:也許以Cliff為首的Homo Ludens組織曾經做過實驗,實驗的目的也許是為了研究蟲洞(史瓦西半徑)、或是製造極端環境(奇點之類的超高密度環境)、或是研究引力場(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實驗的最終目的是這個,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中,BB作為一種事先沒有預料到的副產物出現了,而BB特殊的量子態對Homo Ludens的研究造成了極大的推進,這讓Homo Ludens在近未來的某一天,決定嘗試製造第一個人造蟲洞——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邁向星際航行的第一步(當然了,畢竟還是科幻概念,看看就好了……)。

這麼猜測的理由是,還記得文章最開頭提到的圖片中的史瓦西半徑嗎?這個史瓦西半徑的公式有一個奇怪的地方——

史瓦西半徑的一個常規寫法是:

其中,R指的就是半徑(radius),s指的是球狀對稱體(Spherically Symmetric Body,呃,似乎也有人認為S指的是史瓦西……但這個不重要)。但是,小島秀夫使用的史瓦西半徑的公式等號左邊不是Rs,而是Rg!這個g到底指代的是什麼呢?

從英文的角度來說,G開頭的單詞太多了——但是如果僅限於天體物理學來考慮的話,我馬上想到的一個詞就是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也就是重力奇點,或者說,黑洞的中心。

不知道是出於什麼理由,也許是擔心實驗的不可預測性,或者是實驗有可能發生的災難性後果,所以這一場實驗在月球而不是在地球本土進行——

Cliff在預告片結尾對BB說道:「你哪兒都能去,甚至月球也可以」。

結果很明顯,實驗失敗了,或者說——沒那麼成功。蟲洞的確成功打開了,但它聯繫到的不是現實世界中的另一個地外空間,而是一個和我們空間截然不同的平行宇宙——煉獄世界。

也就是說,月球上開啟了一個通往煉獄世界的蟲洞。這個蟲洞也許規模不大,但是對兩個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黑色凝膠開始通過蟲洞進入了人類所在的宇宙。

這種入侵一開始很難察覺——上文中已經提到過了,兩個世界的基本物理規則和宇宙常數都不相同,即便黑色凝膠真的通過了蟲洞,它在這個宇宙也是不可見的。

但是當Homo Ludens通過儀器或者其他方式終於觀測到這種入侵的時候——這個組織分裂了。以Higgs為首的派系認為應該「利用」這種黑色凝膠,讓它們為人類所用,而包括Deadman和Die-hard Man在內的大部分人也許堅持要關閉蟲洞。

這種分裂最終導致了Higgs的出走以及建立了他自己的Homo Demens組織。很顯然,Homo Demens這個組織的名字和Homo Ludens是有聯繫的——小島秀夫經常在他的作品裡玩這種梗,比如說FOX和FOX-HOUND……Homo Ludens是遊樂之人,而Homo Demens,則是the Man of Madness,瘋狂之人。

然後後面的故事我們就都清楚了——Higgs在研究中發現了時雨和捦元素,以及最重要的——他們對黑色凝膠的錨定作用。因此,Higgs和Homo Demens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策劃了第一場虛爆。這場虛爆成功的摧毀了華盛頓,但最重要的是——Higgs獲取了第一批大量的捦元素,而這些捦元素成功地將從月球蟲洞延伸到地球的黑色凝膠錨定了下來。

之後,為了獲得更大的力量,Higgs不斷的策劃新的時雨和虛爆,以此錨定更多的黑色凝膠——而所有黑色凝膠最終的來源,都是通過月球的蟲洞。

而在虛爆中被黑色凝膠吞噬的人,比如說主角Sam,將會被黑色凝膠信息化。如果此時黑色凝膠已經被捦元素錨定,那麼這些黑色凝膠就能和月球蟲洞聯通——通過黑色凝膠這種「網線」,這些信息將會沿著黑線一路傳輸到天空,宇宙空間,最終穿過月球的蟲洞來到煉獄世界。所以在所有的預告片裏,我們都能看到,無數的黑線連接到天空,最終消失在宇宙裏——但其實是連接到了月球之上。而在BB的幫助下,那些持有BB的人將能夠在被傳輸到煉獄世界之後,重新穩定到煉獄世界的量子態來獲得形體。

如果我們也對其他角色的名字做一個猜測的話——

Deadman的意思就是死人,而在遊戲最早期的預告片中我們就看到了Deadman曾經抱著BB在戰火紛飛的煉獄世界躲避Cliff的追殺。

而Die-hard Man,die-hard這個俗語的通用意思是他的引申義「頑固的」,而不是他的字面意思。但是,誰能保證小島秀夫沒有在這裡玩梗(Naked Snake,Snake,Venom Snake……),取的就是die-hard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呢?也就是「不容易死的人」。

很難猜測Cliff、Deadman和Die-hard Man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僅從預告片告訴我們的內容來看,我個人有一個不成熟的猜測就是:Higgs策劃第一場虛爆的時候,Cliff和Deadman以及BB一起被黑色凝膠信息化了,並且被傳送到了煉獄世界。

而Deadman最終帶著BB通過某種特殊手段返回了現實世界——這就是他名字Deadman的由來——他是第一個去到煉獄世界並且最終回來的人,也就是已經死過一次的人。

至於Die-hard Man——也許他在第一次虛爆發生的時候僥倖沒有被信息化,甚至也許當蟲洞實驗發生的時候他就在月球基地(別忘了,小島秀夫工作室吉祥物的那個身穿宇航服且處於月球的Homo Ludens,看起來和Die-hard Man長得非常相似),而他居然僥倖沒有被蟲洞捲入,成功地撤回了地球,因此獲得了」不容易死的人「這個名字。

而在Higgs翻臉之後,Deadman和Die-hard Man等人則加入了新成立的BRIDGES組織,決定幫助主角Sam一起阻止Higgs並且拯救世界。

而Cliff本人,則因為缺少BB,所以被一直困在了煉獄世界,因為他現在已經被錨定在了煉獄世界的狀態——整個遊戲中只有Cliff和Higgs流的是黑色凝膠狀態的眼淚,我們可以猜測,他們倆也許都已經成為了凝膠信息生物,而當Cliff被困在煉獄世界的同時,Higgs通過他自己製作的紅色BB來保持自己在現實世界的狀態。不過,Cliff應該一直都有在嘗試在煉獄世界重新製造BB(預告片中出現的人偶娃娃也許都是實驗的失敗品),以此找到回去現實世界的方法。

There is one more thing....

委託Sam進行連接工作的、躺在病牀上垂垂老矣的美國女總統和紅衣美女Amelie是同一個演員。許多人因此猜測,Amelie和女總統也許就是同一個人。

然而,預告片中Sam明確的叫出了女總統的名字——Bridget(布里吉特)。一些人之前錯誤的把這個詞聽成了Bridges,以為女總統和Sam都姓Bridges,因此誤以為也許女總統是Sam的母親,很顯然這是錯誤的。Bridget這個詞來源於愛爾蘭語的「brígh」,意思是「力量、權勢、勇氣和美德「,當形容人的時候,brígh可以用來指那些聖人或是極端高尚的人。這很符合遊戲劇情裏Bridget的身份和形象——就像我上面說的,小島秀夫在這個遊戲裏取名都是意有所指的。

但是,難道這就意味著Bridget和Amelie毫無關聯了嗎?我們很難想像小島秀夫會特意讓同一個演員來演兩個毫無關聯的角色。事實上,Amelie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遊戲中大部分的角色都會流淚,從上一個預告片中我們瞭解到,這是一種「捦過敏」的癥狀,作為外來物質,捦會讓現實世界的人類患上「捦過敏」這個病症,而病症的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流淚。大部分角色的流淚都是透明的,Higgs的流淚是黑色的石油眼淚,這也許暗示了他雖然身在現實世界,但是他與煉獄世界的連接已經非常緊密(甚至他的生命形態已經不是外表展現出來這樣的「人類」),而Amelie,她是所有角色裡面唯一一個流著血淚的人。

有一個許多人容易忽略的細節:

沒錯,2018預告片中,Sam和Fragile遇見的時候Sam丟了一張照片,照片上顯示的是Sam、Bridget以及一個看不清臉的懷孕女子(看不清臉的原因是因為照片被時雨淋到,老化了)。這張照片和這兩天公佈的預告片中,女總統拿出來的照片無論是從取景、角色還是照片的摺痕都如出一轍——但是!照片中所有人的樣子都不一樣。

2018預告片照片中的Bridget更年輕,而Sam扎的是馬尾辮,看起來比較年老。而2019預告片中的Sam看起來更年輕,穿的是西裝,留的是短髮。

我們當然可以聲稱:這很正常,遊戲開發流程中更換素材或者更換美術是很常見的行為,也許只是因為製作組覺得原來的照片不好看所以換了一張新的而已——可是,每一個預告片都會自己剪輯、從一開始就精心設計了世界觀的小島秀夫會犯這樣的錯誤嗎?

而說到髮型——預告片中我們也會看到不同髮型的Sam——有的時候是散發,有的時候是馬尾辮。我們當然也可以說,也許遊戲有髮型自定義的功能;這當然不是不可能,但是,還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呢?

也就是說,如果存在煉獄世界和現實世界兩個世界,為什麼沒有可能存在第三個世界呢?別忘了,預告片中還出現過那片著名的「擱淺海灘」以及藍色皮膚的Sam。

而Amelie,也許正是來自……

(全文完)

注一:本文分析的內容沒有包含Fragile喫過的那種類似水熊蟲的生物,是因為我不是生物學專業的,纔不是因為我很怕蟲類生物(人工刪除線)

注二:本文為了淺顯易懂地說明問題,許多例子或是理論的說明是不夠完善的、甚至有瑕疵的。畢竟,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把對遊戲的分析說明白。還請多多包涵

注三:雖然本文可以嘗試進行一些相對合理的推測,但是所有這些東西的最終解釋權依然在小島秀夫那裡。完全有可能遊戲發售了之後,實際的遊戲設定完全推翻了這篇分析,但那也是非常正常的——畢竟,島學的樂趣不就是和小島秀夫鬥智鬥勇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