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撿垃圾”,第一反應覺得挺慘的,一定是生活落魄才被迫去垃圾堆裏討生活。

但國外有些人,白天有全職工作,也算得上是都市白領了,下班後卻會主動去垃圾箱裏“淘寶”。還有個專有名詞:Dumpster Diving(垃圾桶潛水)

他們這麼做,省錢當然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大城市房租也不便宜,而且某些傳說中福利很好的國家,稅和醫保在工資中所佔比重極高,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但他們不像傳統拾荒者那樣是被逼無奈才“走上這條不歸路”,而是主動擁抱這種環保、低碳、節約的生活方式。

圖/ruralmoney.com

“我想過低碳低污染的生活,但即便買包裝精簡的量販裝食物,在製造、運輸過程中還是會有污染和浪費。所以我儘可能從垃圾堆裏找吃的。”

“美國每年生產出的食物,有一半都被浪費了,而哪怕是在美國國內都還有人吃不飽飯。這不合理。”

“在垃圾堆裏淘寶的那種驚喜,就像訂購那種每個月寄給你的神祕套裝禮盒一樣,給無聊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樂趣。”

“下班回家,餐廳超市都關門了,在附近轉悠,發現垃圾桶裏全是吃的……於是開始習慣性主動翻垃圾桶。”

美國貼吧Reddit上有個小組,專門用來分享撿垃圾技巧,並炫耀自己在垃圾堆裏淘到的寶貝——

圖/reddit -thesilentbob123

保質期還剩一個月的糖果。圖/reddit - AcidPlanets

圖/reddit - helpmenl

一整個垃圾箱全是麪包,太浪費。圖/reddit - Benwomble0

13公斤巧克力,其中還有死貴的Godiva。圖/reddit - piercifer

1.7公斤的煙燻三文魚和2公斤的牛肉。圖/reddit - heinousmonk

個大量足的草莓藍莓還有各種肉!圖/reddit - AlanRickmans3rdWife

生鮮食品尤其要小心。這位網友從垃圾堆裏找到了差不多70個雞蛋,用漂浮測試法檢驗雞蛋是否新鮮:如果雞蛋在水裏浮起來了,就千萬別吃了!

圖/reddit - Kimikikat

也許你覺得從垃圾堆裏翻出來的食物,看着再怎麼完整也有點膈應,那也可以翻點兒別的——

各種洗髮水、護手霜、香氛、蠟燭……圖/reddit - blondeinstincts

圖/reddit - ERunicorn

這位油管美妝博主甚至瞄上了連鎖化妝品店Ulta的垃圾箱!翻出了價值$2000+的東西(化妝品可是要往臉上招呼的,這麼玩兒有點嚇人啊)。

圖/YouTube @Shelbizleee

做工精緻的小抽屜櫃。圖/reddit - the-Whey-itis

勉強能用的DJ臺。圖/reddit - Scramuzzapalooza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圖/reddit - Bohica

名牌傢俱Herman Miller的辦公椅,官網定價$1175(不含稅)圖/reddit - splooge_spaghetti

當然也不是每次都能翻到好用的東西,比如這位網友找到了蘋果筆記本……的一半。

樓下回帖:你可以把它當iPad賣掉。圖/reddit - GTALionKing

前面簡單介紹了撿垃圾的主觀原因,這裏也要說說客觀原因:爲什麼這些國家如此浪費?

- 典型的消費主義社會,大衆被資本家洗腦,積極掏錢更新換代,普遍沒有“修修補補過三年”的意識;

- 扔掉臨近保質期的食品,是嚴格的食品衛生安全法律的要求。大家可能都聽說過“美國老太太被麥當勞咖啡燙傷提出鉅額索賠”的故事,即便無心之過都能被拿來做文章,何況明確違法之事?所以大多數商家不想冒險售賣臨近過期的食品;

- 那你也會問了,把這些東西捐給需要的人也好,幹嘛扔了呢?但你要想啊,聯繫公益福利機構、運送食物、發佈消息給窮人、現場發放和維持秩序……這裏面每個環節都要花錢,誰來出?

- 同理,歐美國家寬鬆的退換政策,使得消費者可以很容易地在退換期內把有小毛病的用品退回店裏。如果店家一算賬,發現修理、返廠等一系列開銷,遠超過了產品本身的利潤,就會索性扔掉損壞的產品;

- 老舊的傢俱、電器,如果沒時間放到二手市場賣掉或者賣不出價錢、得不償失,也可能直接丟棄,但要讓垃圾處理公司拖走反而還要交一筆處理費,所以可能直接扔在路邊或者大垃圾箱旁邊,供有需要的人拿走。

圖/frugalwoods.com

不僅有人從垃圾堆裏撿東西自用,還有能人倒賣“垃圾”賺大錢。

德克薩斯州的一位老兄馬特·馬龍,白天是一家諮詢公司的安全專家,晚上則會開車去家附近的文具/辦公用品倉儲、建材市場、電子產品商店和超市和日用品店等地,不進前門,專往後門的垃圾桶裏鑽。

圖/sparefoot.com

最開始只是自己用,後來發現有些東西還能修好,可以賣錢。

比如,有次在修車鋪,看到一個開垃圾車的人給店裏送來廢棄的小助力車,只賣$50,權當賣零件。這些車都是電瓶壞了,而換電瓶的錢差不多能買輛新車,所以乾脆扔了拉倒。

馬特靈機一動,想起他從工地上收過一些廢棄的電瓶,本來用於安全指示燈,施工結束後直接被丟棄,電壓等指標剛好可以拿來用在這些助力車上。於是他承接了這項業務,每輛車至少可以賺$150。

圖/abc7chicago.com

還有次他和一起翻垃圾堆的朋友開拓了大學校園市場,也是個寶藏!這裏要說明一下,美國的大學宿舍一般暑假不讓住人,每年還要換,放假的時候把東西搬回家或者找寄放的地方都很麻煩,所以有錢的小孩就直接把東西扔了,開學再買。馬特和朋友結識了幾個宿管,獲得放假第一手消息,可以第一時間衝過來“收垃圾”倒賣,一年狂賺六萬多美金!

很多媒體報道過馬特的事蹟,還上過科技媒體“Wired”,儼然撿垃圾界的KOL。

圖/sparefoot.com

當然,馬特之所以能賺到錢,是因爲他有識貨和動手改造的能力。這堆垃圾放在你面前還是垃圾,印證了那句老話:知識就是力量。

撿垃圾的代價也是不小的。克服心理障礙只是第一關,接下來還要掌握:尋找“有貨”垃圾桶,摸清店員倒垃圾和垃圾車收垃圾的時間間隔,翻進垃圾箱時的自我保護,電器“垃圾”的清理和維修……想成爲垃圾堆淘金客並不簡單。

說到危險,比如同樣喜歡扒垃圾的小浣熊。雖然作爲童年乾脆面的代言人一直以萌示人,但同處垃圾箱,你們之間就是殘酷的競爭關係。圖/sparefoot.com

而且還有一定的法律風險:如果垃圾桶擺在私人領地上,掛着“No Trespassing(禁止入侵)”的牌子,那麼該物業的主人有權報警抓你甚至直接開槍。

比利時、德國等地的法律則認爲,垃圾箱和裏面的內容都是私人財物,從裏面撿垃圾理論上是違法的。2009年比利時甚至有位“垃圾堆淘金者”因此被捕,引發大量抗議。但據說德國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嚴格執行這條法律,反正你拿的是人家不要的東西。

可能大衆對於撿垃圾這件事不鼓勵也不反對。不過,從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先別管別人家的垃圾堆有啥寶貝,至少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注重節約、做好廢品回收再利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