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再出發,我爲上海獻一計”建議徵集活動拉開大幕。新時代新徵程,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春天的上海推開了一幅改革開放“全民參與”的錦繡畫卷。

改革進行到今天,要啃的都是“硬骨頭”,要涉的都是“險灘”。開放推進到現階段,面臨一些“屋頂效應”。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如何克難攻堅、砥礪前行,續寫上海這座城市的光榮與夢想?

答案是人民。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每個人的心中,都懷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種期盼就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原動力。在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一詞出現203次,“羣衆”一詞出現43次。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黨的羣衆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些重要論述,爲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價值遵循。

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是黨中央交給上海的光榮使命,也是我們在新時代的一道“必答題”。上海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人民創造的,未來的發展也必須依靠人民。人民羣衆的需求是發展的方向,人民羣衆的智慧是創新的源泉,人民羣衆的支持是改革的動力。改革任務越繁重,越要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

念時方有爲,衆智各馳騁。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浦東開發開放28年,無論是小崗村的“手印”,還是張江科技園的創客;無論是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頂層設計”,還是上海大調研微信公號上五花八門的建議,從中人們都能感受到羣衆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激情。高手在民間,其中不乏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不乏博學多聞的才俊;不乏更“接地氣”的良策。今天,我們開展“改革開放再出發,我爲上海獻一計”建議徵集活動,正是期望激盪起羣衆中蘊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期望“讓改革開放的種子在每個角落、每個人心中落地生根”,期望來自羣衆的巨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成“再出發”的蓬勃的創造活力。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謀良策、出實招,建議徵集活動爲我們搭建了一個匯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載體,也給我們提供了又一個人生出彩的舞臺。

春江水暖鴨先知。“急難愁”的問題在哪裏,羣衆的感受最真切;改革開放的成效如何,羣衆最有發言權。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涓滴努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面向全球、面向未來,自貿區、科創中心建設謀劃新突破,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營造幹事創業環境,讓城市更有溫度,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氣質……對標“最高最好”,補短板、揚優勢、強特色,需要“民間智庫”的大智慧。

“品質生活纔剛剛開始”。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聚焦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民生痛點,深化改革,更好迴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你的“金點子”。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衆智之所爲,則無不成也。”躬逢偉大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我們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創造上海美好的明天,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都不能缺席。讓我們共同爲改革開放想招,一起爲改革開放發力。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在遠方,恰在你我他的奮鬥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