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病逝的中研院院士胡佛,畢生宣揚憲政主義。這位早在戒嚴時期即被尊崇為支持自由、民主與開放的憲政主義學者,卻在臺灣的憲政漂移中漸感落寞。

胡佛與張忠棟、楊國樞、李鴻禧等臺大教授,在中國論壇雜誌倡議自由民主憲政主張,引起社會矚目。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後,與民進黨組黨前,多次主張政府應本於事實,尊重民主精神處理朝野爭議。但在當時朝野瀕於決裂時,胡佛等社會公正人士卻是化解國民黨與黨外嚴重衝突的重要中介。日後,他們也發起組織「澄社」,成為當時學術社會輿論中堅力量。

不過陳水扁執政時期,曾對抗威權、力挺黨外的胡佛,屢屢質疑扁政府的憲政主張,更批評「一邊一國」論述。二○○五年胡佛更與六位中研院院士發表「兩岸和平論述─和平中國運動的起點」一文,主張共推和平中國運動,就遭到獨派冷言批判。

胡佛在臺大政治系任教多年,桃李遍佈藍綠陣營。面對藍綠惡鬥,胡佛曾感嘆說:臺灣的選舉,綠的在選國家,藍的在選政府,因而陷入民主憲政的困境。他也曾抨擊媒體的政論節目,出現太多名嘴,每天只想討好觀眾,說謊、輕浮的言語全部出籠,已經完全喪失知識分子的良心。

至於現在炒得沸沸揚揚的歷史課綱,胡佛更早在二○一○年接受本報專訪時就指出,現代人眼光短淺的一大主因,是學校的歷史教科書都只教學生看到臺灣近四百年,而不看四百年前,「學生長期受到這樣的歷史教導,時間上只看近四百年,空間上也只看臺灣這塊不大的地方,眼光自然短了。」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從當年對抗威權的自由派,到後來被意見不同者質疑為保守派,胡佛依然是胡佛,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永遠是那位在課堂上對學生闡述何謂「憲政主義」的師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