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期,我們總會要求孩子有新的氣象。對家長來說,我們自己也需要有新的變化和進步。比如,在一天的幼兒園生活結束後,走在從園所把孩子接回家的路上,如何跟孩子交流?這背後都體現着家庭教育的水準與用心。

家長來幼兒園接孩子回家時,往往是孩子精神最亢奮、思維最活躍的時刻,所以這時的詢問,是"親子交流" 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對孩子一天幼兒園生活的提煉昇華,家長應該提高自己的提問水平,多關心孩子是否快樂,多用啓發式提問給孩子傳輸"心靈雞湯"。

別把孩子引導成受害者

孩子有沒有受到"欺負",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忍不住的問:"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嗎?""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孩子就會奮力回顧這一天誰欺負過他,自己什麼時候是不愉快的,就等於喚醒孩子去注意不好的事情。

爲了滿足家長的需要,孩子每天都會像完成作業一樣向家長敘述這一天裏的不愉快經歷。它直接的後果是,造成孩子每天到班裏去注意和尋找那些可能會"欺負"自己的人,孩子恐懼和害怕的目光,就會激起別的孩子產生要打他的想法,形成了所謂的吸引力法則。

一旦造成了這樣的惡性循環,孩子真的就會成爲一名"受害者",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僅不願意再去幼兒園,甚至可能出現社交恐懼、行爲退縮等後果,對孩子的一生都將產生深遠的負面後果。

孩子"打架"沒那麼可怕

兒童之所以被成爲兒童,是因爲他們不成熟,不成熟會帶來很多我們成人不可理解的行爲。我們可能將這些行爲看成問題,如兒童的交往,當一方語言成熟度不夠表達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決自己跟別人的衝突時,他們就會採取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打或者推。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使孩子真的"打架"了,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認知他人、認識自己行爲後果的機會!這是孩子發展中的自然現象。當這種自然現象發生的時候,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作爲教育者,一定要注意喚醒孩子去發現對成長有正面意義的事情,避免孩子去注意對成長沒有價值的事情。

接孩子時這麼問

1、別問“今天表現好不好?”

孩子對自己的表現不一定有準確的判斷,改問“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呀?”用積極的情緒引導孩子愛上幼兒園。

2、別問“有沒有人欺負你?”

這會讓你的孩子和同伴對立,改問“今天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呀?”促進孩子和同伴良好的交往。

3、別問“今天在幼兒園裏學了什麼?”

其實幼兒園是以遊戲爲課程,知識點都融入了遊戲當中,改問“今天老師帶你們玩了什麼呀?”強化孩子的愉快心情。

4、別問“今天在幼兒園喫飽了嗎?”

幼兒園一定會保證每個孩子喫好飯,改成和孩子聊聊今天喫了什麼,將營養、衛生的知識自然傳遞。

5、別問“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如果孩子對幼兒園消極的印象,這樣的提問只會加深這種情緒。改成多和孩子說說幼兒園的好處,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嚮往。

6、別問“你喜歡哪個老師?”

這會暗示孩子多和這個老師接觸,改成多鼓勵孩子主動和老師互動,促進良好師幼關係的形成。

7、別問“今天你哭了嗎?”

這會暗示孩子用哭鬧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改成肯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逐步擺脫愛哭泣的習慣。

8、別問“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

這會打擊孩子自信心,讓孩子學會找藉口,改成和老師及時溝通,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和諧發展。

不同的問話體現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引導着孩子一生的價值取向。

當我們比較關注孩子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時,孩子也會更加看重自己的生活過程、物質環境,學習成果等,這無可厚非,但是可能會讓孩子忽視了自己內心情緒情感的變化、興趣的建立等。

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緒情感、興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與夥伴交往上。更容易讓孩子有傾談的慾望,有表達的意願,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作爲有所感觸,並且會對明天的幼兒園生活產生嚮往和期待。

家長試試這些問題

請試試這類正面的問話:

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開不開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着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