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等團體派代表藤井實彥前往臺南,為上月「臺南市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會」在國民黨臺南市黨部旁樹立慰安婦銅像一事,向國民黨臺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陳情。沒想到,藤井實彥在這個過程中,曾刻意對慰安婦銅像以踹腳動作表達「不滿」或「輕蔑」,影像畫面經曝光後引發眾怒,10日早上謝龍介等即北上至日臺交流協會提交抗議書。

臺南市黨部旁的慰安婦銅像豎立不久,日本駐臺代表沼田幹夫即曾代表日本政府,先後拜會前總統馬英九及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但馬、吳二人均對豎立慰安婦銅像表達支持。此次藤井實彥再前往臺南市向謝龍介陳情,主要是要表達臺灣對慰安婦提出的資料缺乏證據,而且願意與謝龍介等公開辯論。由此可見,藤井實彥對銅像做出的肢體動作,的確是為了表達「不滿」或「輕蔑」。

然而,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佔領區或殖民地內,強拉慰安婦作為日軍的性奴隸,這已是許多國家婦女遭遇過的不可磨滅悲痛。韓國和臺灣一樣,在二次大戰爆發前即為日本殖民地,但日本已向韓國慰安婦道歉及賠償830萬美元。甚至於,韓國還在首爾的日本大使館前,設置少女形象的韓國慰安婦塑像。

日本強徵慰安婦的罪刑早經證實,而朱德蘭所著《臺灣慰安婦》一書也提出證據,日本議員在軍方檔案中找到強徵臺灣慰安婦的軍方命令。目前臺灣慰安婦僅存二人在世,她們悲慘的年輕歲月在已屆日落黃昏時,要的也只是日本承認錯誤與道歉,還給她們人生最後的尊嚴。

為何日本面對臺灣慰安婦的議題時,經常採較為強勢的態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臺灣的軟弱與「親善」。例如,設置八田與一紀念公園等,來肯定日本殖民時對臺灣也有貢獻。黨政高官或因無力導正史觀而「媚眾」,但卻不知已迎合殖民者史觀而產生「後殖民現象」。

日本殖民臺灣時確有較為現代化的建設,但日本人建設的是「日本人的臺灣」,目的也不在臺灣人民的福祉,而是要把建設帶來的成果送回日本。再說,沒有日本殖民臺灣的經驗,臺灣人難道就不可能靠自己的智慧與能力有所建設與發展嗎?

「後殖民現象」的研究還告訴我們,殖民國家雖已不再統治當初的殖民地,但卻仍能影響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究其主因,就在於殖民國家扶植了殖民時期與之合作的被殖民者,讓他們在後殖民時期取得重要的政經社會地位。從蔡英文、蘇貞昌、謝長廷及諸多民進黨菁英的身上,就不難解釋他們為何如此親日與對日軟弱。
 

【大華網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