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和重聚,是人們永遠津津樂道的話題。

90後早已成年,可還是常常被「童年殺」騙走眼淚。

前幾天綜藝《王牌對王牌

》,邀請了《還珠格格》的幾位原班人馬——

飾演晴兒的王艷正和令妃對著戲,突然從屏風背後傳來一聲熟悉的「晴兒」。

回頭一看,是「老佛爺」。

20年後,晴兒和老佛要再次重逢/ 《王牌對王牌》

晴兒瞬間跪下。

好像一切都沒有變,她還是和二十年前一樣,拉著老佛爺的手,相擁而泣。

20年後,晴兒向老佛爺請安/ 《王牌對王牌》

人們恍惚:這部當年火遍神州大地的神劇,原來已經陪伴了我們整整20年。

並且,二十年後,還是能輕易讓人感動落淚。

晴兒和老佛爺上熱搜/ 微博

在很多人眼中,《還珠格格》中的晴格格是一個完美角色:

她美麗溫柔,寬容大度;智商情商雙在線,沉穩懂事有義氣;對人心摸得准,對人生活看得透。

也是無數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小燕子任性愛鬧,紫薇敏感脆弱,金鎖缺少個性,只有晴兒,不爭不搶不吵不鬧,卻沒人會忽視她的美好。

可是,多年後重看《還珠格格》,我發現,我們好像被晴兒騙了。

她的懂事周全、小心翼翼里,不是沒有委屈和壓抑。

晴兒,才是《還珠》里,最累的那個女孩。

1

事事周全的背後,是疲憊

憑藉一顆善良的心,與渾身的機靈勁兒,晴兒與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都能夠友好相處。

她「太懂事」了,與她在一起時,你只有一種感覺:

舒服。

宮中不怒自威的老佛爺,主角團每次對上都心驚膽顫,不敢隨意招惹。

可是,只要看到晴兒,老佛爺就會笑容滿面。

甚至,她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晴兒。

老佛爺剛從五台山回宮,恰好小燕子在御花園大鬧。

盛怒之下,老佛爺立刻下命令嚴懲小燕子。

雖然皇上對小燕子有所偏愛,極力勸說老佛爺手下留情,卻不起作用。

關鍵時刻,晴兒站了出來。

如何化解長輩和小輩之間的矛盾?

晴兒深諳其道:要低姿態、惹憐愛、投其所好。

她並不著急讓老佛爺饒過小燕子,而是先說:

「您才一回宮,就鬧個人仰馬翻的,您累不累呀?」

先告訴老人,她的身體永遠是最要緊的,再大的亂子,也不能氣壞身體。

此話一出,老佛爺的氣便消了不少。

晴兒接著說,還珠格格挺好玩的,把她的舉動作為歡迎您回來、逗您開心的方式,大家樂一樂不好嗎?

在長輩面前,我們小輩幹什麼,都是「逗您開心」。

緊接著,晴兒又話鋒一轉:

「您一生氣,整個皇宮都不安。」

先是誇讚了一波老佛爺在宮中的權勢,又可憐巴巴:

「您怎麼忍心讓我們都跟著您難過呢?」

她深知,如何能讓老佛爺心軟,讓皇帝寬心,又讓朋友安心。

許多人誇讚晴兒的高情商,可這種做事周全的功夫,不可能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

從小生活在皇宮裡的晴兒,要經歷多少這樣「命懸一線」的時刻,才能時時刻刻一個人也不得罪,一句話也不出錯?

所以她對肆意張揚的小燕子滿心羨慕:

「她們兩個做了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過了我渴望而沒有的生活,是她們喚起了我心底最深的那份熱情,燃起了我蠢蠢欲動的『叛逆』。

那種膽大妄為和不顧一切,正是我心底的呼喚。」

可是她始終無法活成那個肆意張揚的樣子。

某種程度上,晴兒的周到懂事,是用犧牲自我為代價換來的。

她自己也說:平日里的生活,沒有自我,都是圍著老佛爺轉。

長輩要關心,朋友也要幫助。

想要把對所有的人都照顧全面,就只能委屈自己。

學姐吐槽生活艱難/ 微博

像晴兒這樣的「懂事女孩」,其實隨處可見:

在長輩面前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從不出格、忤逆;在朋友面前,是「知心姐姐」,幫朋友搞定麻煩,聽朋友傾訴苦悶。

她們總是周旋在幾方「勢力」之間,每件小事都反覆斟酌,每個身份都做到最好,到頭來,只有自己筋疲力盡。

旁人看在眼裡,絲毫挑不出錯,可難免會想問一句:你累嗎?

大學時候認識一位很優秀的學姐,有著三重的身份壓力:

初為人母、職場女性、在職研究生。

在家,要當合格母親和孝順的兒媳,明明自己身體不好,還要堅持按時間餵奶;

學業上,雖然是在職讀書,但該寫的論文、該看的書一點不少;

在職場,多少名牌大學畢業的應屆生在等著她那個職位,所以一點不敢放鬆警惕;

學姐吐槽生活艱難/ 微博

多重身份轉換,事事周全的背後,是無盡的疲憊感。

2

晴兒的不爭,是壓抑

晴兒另一個讓人喜歡的點是,身在深宮,低調懂事,從不搶風頭;

深得老佛爺喜愛,卻從不以此為資本,恃寵而驕。

在愛情上,她更是懂事、大度得讓人嘆惋。

晴兒與爾康青梅竹馬,早已對他芳心暗許。

只是感情中沒有先來後到。

晴兒從五台山回宮之後,發現爾康和紫薇兩情相悅。

看似嬌弱的紫薇,面對感情熱烈真摯,她敢和爾康立下「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海誓山盟。

晴兒不敢。

哪怕她曾經和爾康「一起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但對她而言,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她連爭一爭的想法都沒有。

再見面,她也只能壓抑自己所有感情,感嘆一句:

「在五台山呆了幾日,感覺世上已千年,什麼都變了。」

再後來,爾康希望晴兒能夠伸出援手,幫助陷入困境中的紫薇和小燕子。

曾經最喜歡的人,用近乎「道德綁架」的方式,讓她去救自己的心上人:

「你熱心、善良、好心、富有正義感、正直,你一定不會眼睜睜看著她們受委屈。」

及至後來,包括爾康父母在內的所有人都認定一件事:「有麻煩,找晴兒。」

可誰來問一句,晴兒是否委屈?

晴兒終於按捺不住,詢問爾康:「你是不是好喜歡紫薇?喜歡到什麼地步?」

一句「生死相許」,讓晴兒瞬間懂了爾康的感情。

她最終還是答應了爾康的請求,把自己的感情藏起來,化為大度和成全。

但爾康永遠也不會知道,晴兒轉身之後的眼淚,有多少難過和委屈。

她的大方和懂事,讓人心疼。

而這些,與她的身世同樣有關。

她是親王之女、名門之後,卻小小年紀便失去雙親,老佛爺是她唯一的親人。

沒有強大的家族父母做靠山,小小年紀待在皇宮,怎能不戰戰兢兢、小心翼翼。

她人生唯一一次出格,是遇上蕭劍。

她終於想要大膽做一次自己、追求自己的愛情。

可長久以來的「為他人考慮」,讓她還是必須顧慮老佛爺的想法。

她想要蕭劍考取功名,這樣才能給老佛爺一個交代:

只是,身負仇恨的蕭劍不願屈膝於權勢。

他選擇了離開,還在生著病的晴兒,冒著大雨跑出來。

她既不能對不起老佛爺,也不想讓愛人獨自離開。

「蕭劍……我選擇你,你不要走,我什麼都不要了!「

一面,是養育自己多年的親人,一面,是赤誠相待的戀人。

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誰都不想委屈,便委屈了自己。

後來,她和蕭劍「私奔」未果,回到宮裡時,發現老佛爺身邊多了個知畫。

老佛爺對待知畫的好,讓晴兒心裡的自卑暴露無遺。

她下意識覺得,自己在老佛爺心目中地位不保。

其實,老佛爺早就把懂事又貼心的晴兒,當做自己的親孫女。

在她決定和蕭劍去雲南共度餘生後,老佛爺拿出戴了一輩子的翠玉項鏈給她:

「這條翠玉項鏈,是我額娘給的。翠玉保平安,珠子保團圓。這九十九顆珠子象徵著長長久久。

我祝你一生平平安安,祝你和蕭劍團圓美滿。」

面對這樣的愛和付出,晴兒的第一反應只有:「我不配。」

「老佛爺,我這樣辜負你,最後還狠心的離開你。你一定氣壞了,早就不喜歡我了。 」

在感情面前,晴兒總是自卑和壓抑的。

明明內心有一團火,卻硬生生壓住,小心翼翼地藏起了所有感情。

只為了保持那個大家心目中「晴兒」的完美模樣。

不爭搶,不是不想要,而是因為不自信。

小時候,最想成為的人是晴兒,智商情商都在線,有老佛爺寵愛,被朋友們依賴,還有一份雖然坎坷,但最終美滿的愛情。

而現在,最不想成為的就是晴兒,明明是該笑該鬧的年紀,卻要小心地處處周旋;

明明該大膽說愛的時刻,卻不得不藏起自己的委屈和為難。

這樣的懂事,我寧願不要。

3

我們都在被生活逼成懂事的晴兒

可是回頭想想,現實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在一步步被逼成「懂事」的晴兒呢?

畢業之後,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逼著自己迅速成長,做好工作、處理好同事領導關係。

成家立業後,明明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小孩,要處理好婆媳關係、照顧孩子。

不能任性,只能事事思慮周全。

和朋友聊天時,她說起自己一個單身多年的好友。

二十多歲,長相、性格、經濟狀況都不錯,但總是交不到男朋友。遇到喜歡的人,她也從來不敢嘗試,害怕自己配不上。

原來,她是家裡最大的孩子,父母又在外工作,自幼便承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從小,「哭鬧、任性」彷彿和她絕緣,她像個「小大人」一樣照顧別人。

父母很高興孩子的成熟懂事,她也逐漸習慣了照顧別人、忽略自己。

這樣的懂事,更像是一種絕望的防禦。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小大人症候群」:當人們「被照顧」的需求被一次次剝奪,為了不用再體驗這種被拋棄的感受,他們索性不再表達自己需要照顧,也開始否認自己需要照顧的需求。

不開口就不會被拒絕,不想要就不會被拋棄,漸漸的喪失了表達自我需求的能力。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個女孩站在高台上,對著父母訴說這十幾年來的壓抑:

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害怕父母對自己失望,藏起自己的小情緒、小任性。

女孩因懂事藏起小情緒/ 《少年說》

擦了擦眼淚,她又對弟弟說:

「姐姐希望你能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可以不那麼懂事、不那麼乖,勇於索取、能被拒絕。」

女孩希望弟弟不用那麼懂事/ 《少年說》

有多少「乖孩子」,其實都藏著一點對叛逆的嚮往:「哪一天,我也可以完全聽從內心做一次選擇?」

晴兒說,她袒護紫薇和小燕子是「因為她們,這個宮裡才多了份人情味兒。」

這份人情味兒,來源於紫薇和小燕子願意暴露軟弱和需求,展示一個真實的自我。

而不是像她一樣,活得像個完美的「木偶」。

蔡康永曾說:真正的高情商,不是一味地去容忍照顧別人,而是在好好和自己相處的同時,也能把別人放心上。

懂事像一張面具,擋住背後的難過和眼淚。

但在愛我們的人面前,摘掉這個面具,用最真實的自己去接受愛,才能真正放鬆和舒心。

有一點「攻擊性」,並不是壞事。

這一生,你最需要盡全力滿足的,只有自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