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前輩是去打過越戰的,你信嗎?

越戰,大家都太熟悉了,美國支援南越,與中國和蘇聯支持的北越對抗,跟著美國打越戰的,還有澳大利亞和韓國這些國家,但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臺灣地區也曾參與其中,與大陸在越南進行暗戰。

說到這裡,還得先說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1974年,中國和南越在西沙海域發生海戰,而在當時海軍的三大艦隊裏,南海艦隊是實力最弱的。參戰軍艦也就是6艘小型艦艇,4艘獵潛艇和2艘掃雷艦,排水量總共才2500噸,而對陣的南越海軍是2艘護航驅逐艦、1艘掃雷艦和1艘巡邏艦,排水量合計將近6000噸。

▲西沙海戰凱旋的274號獵潛艇

當時南海艦隊實力薄弱

主要以小型艦艇為主

儘管人民海軍以弱勝強收復了西沙,但局勢依然嚴峻,所以中央軍委決定從東海艦隊抽調3艘護衛艦緊急馳援南海艦隊,由於時間緊迫,所以這3艘護衛艦直接穿越臺灣海峽南下。

關於這一段歷史,坊間和網上一直傳說,當時在臺灣,有人請示蔣介石如何應對大陸軍艦穿越海峽,蔣介石隨即說「西沙戰事緊啊」,於是手下人心領神會,不但打開了航標燈,還派出艦艇護送,甚至還表示,如果人民海軍需要,可以提供支援和補給。一時間這個故事廣為流傳,越傳越玄,似乎成了兩岸「血濃於水」的最典型證據。

▲當時解放軍的海空實力不及對岸

進入這個三角區容易腹背受敵

事實卻是另一個版本

由於50、60年代國共在閩浙海域進行了多次海戰空戰,而且當時國民黨海空軍實力也相對更強,所以人民海軍所有的艦艇調動,都會避開直接穿越臺灣海峽,繞道臺灣以東,花費時間很長。這次直接穿越臺灣海峽南下,還是第一次。

▲英武的孔照年將軍

這一事件的親歷者,時任海軍副司令員的孔照年將軍回憶,「從臺灣海峽中線南下,從來沒人這麼走過。所以我們當時多少也有些擔心,擔心國民黨會不會干擾我們,我建議走外線,走內線(緊貼海岸線)會很浪費時間,我分析國民黨不會幹預,最多是監視我們,因為是我們衛國作戰,是保衛中國的領土,他不敢動。」

結果正如孔照年所預計的那樣,國民黨海軍派出了2艘「陽」字型大小驅逐艦在海峽中線東側全程伴隨監視航行,不過雙方都心照不宣,沒有任何交流,平靜地度過了這段航程。

▲「陽字型大小」軍艦中的「貴陽」號(有無參加監視未知)

也就是說,這個過程根本就沒有什麼打開航標燈,臺灣海峽最窄處也有130海里,這樣寬闊的水域打開岸邊的航標燈,在海峽當中航行的船隻怎麼可能看得見?國民黨海軍確實派出了軍艦,但不是護航,而是監視。整個穿越海峽過程,國民黨方面只不過沒有進行阻撓和幹擾而已。

至於所謂國民黨方面願意提供援助,那更是無稽之談了,如果對當時的局勢和歷史有所瞭解,就知道這種說法完全不可能。

▲那年頭,老蔣還想著要反攻呢

首先,大陸和臺灣當時還處在敵對狀態,蔣介石的「國策」仍是「反攻大陸」,臺海局勢還是比較緊張的。

其次,臺灣和南越關係密切,在越南戰爭中,國民黨方面出於反共考慮,曾經給與南越多種形式的援助。

有這兩個前提,國民黨政權怎麼可能突然來個180度的大轉彎呢?

▲南越國防部長陳善謙曾於1964年3月

密訪臺灣尋求「遊擊戰」方面的援助

原來臺灣還參與過越戰?這可是真的……這裡就來扒一扒臺灣摻和越戰的往事。

很多人其實並不瞭解,臺灣援助南越非常積極。因為有「反共」的共同訴求,二者迅速接近並成為「友邦」。早在1961年,國民黨政府就派出了由政工幹部學校校長王升為團長的「奎山軍官團」到南越,開辦「政治作戰研究班」,總統吳庭艷親自主持了南越總團的開班儀式,主要是對南越幹部進行政治作戰方面的培訓,把「反共」和「遊擊」經驗傳授給南越軍隊。

▲蔣介石和南越總統吳庭艷合影

樂得合不攏嘴

1962年1月5日「奎山軍官團」結束任務返回臺灣之後,南越後來又請求臺灣派遣高級人員協助南越建立政戰制度,因此臺灣又於1964年10月組建駐越軍事顧問團,以鄧定遠中將為首團長前往南越。

軍武次位面精選 令人窒息的叢林 令人崩潰的戰爭

小程序

▲點擊上方即可觀看視頻

臺灣軍事顧問團除了在南越政戰總局及所屬各局派駐顧問外,還在各戰術區司令部派駐顧問。由於當時除了美國外,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與菲律賓等國都陸續派兵援助南越,因此南越成立「自由世界軍援委員會」,臺灣也受邀參加,所以在1967年2月,臺灣軍事顧問團改稱駐越軍援團,團長也改稱司令。

▲蔣介石和駐越顧問團成員合影

臺灣顧問團和軍援團在南越期間,協助南越成立政戰總局、建立各級政戰組織、開辦政戰教官班、創建政戰大學等。最後於1973年3月撤離南越返回臺北,結束了前後歷時9年的援越工作。

雖然臺灣沒有公開派部隊參與越戰,但私下還是有一些軍人以遊擊隊或僱傭兵的身份參加了越南戰爭。國民黨祕密參與了美國中央情報局「支持南越反北越地下活動」為目標的「34A計劃」。美軍通過這一計劃,向北越派遣特工,蒐集情報。1964年,北越就曾抓獲了17名「美國—蔣介石間諜突擊隊員」。

▲祕密參戰的臺灣特種兵

此外,國民黨軍人還作為美軍的僱傭兵出現在越南戰場上,主要是負責偵察「胡志明小道」。所謂「胡志明小道」是北越為支援南方「民族解放戰線」遊擊隊而開闢的祕密走廊。美國通過臺灣情報部門,祕密招募國民黨軍的特種兵,這些僱傭兵除了領取原有軍餉外,還能獲得美軍給予的每月500美元的特殊津貼,由於待遇不錯,想去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被派往南越前接受訓練的國民黨軍特工人員

美軍先對這些僱傭兵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祕密培訓,隨後以小組為單位,搭乘C-123運輸機進入目標地區展開活動。由於臺灣特種兵參戰是在極為祕密的情況下進行的,西貢被北越攻陷前夕,最後留守的人員將許多檔案材料全部焚毀,所以很多細節至今都不為人所知。

實際上,吳庭艷曾打算讓國民黨政府派出3到5千名的特種部隊直接參戰,但美國考慮到可能招至大陸方面的公開介入而加以反對,最終沒有實施。

▲C-123運輸機

除了特種兵,臺灣還派出飛行員與運輸機,在南越執行空投任務。1963年,美國希望將援助臺灣的3架C123運輸機「必要時能將該項飛機用於越南方面執行特種任務」。因此,臺灣派出了援越空運分隊,由空軍第34中隊(也就是著名的「黑蝙蝠中隊」)選調人員組成,初期共有飛行7人、機械師3人,名義上屬於「中華航空公司」,實際上由臺灣駐南越軍事顧問團直接指揮。

軍武優選 【軍武定製】越南戰爭反戰印象T恤

小程序

▲點擊上方即可購買商品

在協助南越空運物資的同時,援越飛行隊還要配合美軍向北越後方空投人員和物資,執行電子偵測等特種任務,由於北越防空火力比較猛烈,執行這些祕密任務的援越飛行隊總共損失了9架飛機和40名飛行員。

▲類似這種小艇其實只有象徵意義

在對南越物資援助方面,武器裝備很少,目前確認的只有2萬枚手榴彈。以及4艘無武裝的美製機械登陸小艇。另外,還有2艘美製坦克登陸艦援助南越,不過這是以借貸方式租給美軍使用,懸掛美國國旗,船員都穿便裝,由美國海軍指揮。一年後,美國將這兩艘登陸艦歸還臺灣。

其他的援助有:由10名醫生護士組成的醫療隊、86人組成的農業援助小組、9人組成的電站維修隊。

▲C-46是臺灣援助南越空運的另一種飛機

有趣的是解放軍也裝備過該機型

由於臺灣當時的工業還算比較發達,所以成為美軍最重要的武器維修基地,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臺灣總計為美軍維修了各種輪式車輛14654輛、裝甲車910輛、叉動車1194輛,以及其他各種裝備187892件。

▲殘酷的越南戰爭,其實也是

兩岸的另一個角力場

由此可見,臺灣和南越的關係非比尋常,要不是美國攔著,說不定都要從越南去「反攻復國」了——只有敵人的敵人才是朋友,沒聽說過朋友的敵人是朋友。海峽兩岸在越南各自支持一方,可以視作中國內戰在越南的一個投影。所以,臺灣方面為經過海峽南下的人民海軍護衛艦提供種種便利這一說法,只要瞭解相關背景,就知道是不可能的。

▲小蔣比老蔣務實

那為什麼國民黨海軍只是監視而不攔截呢?

這又得說到當時各方的微妙關係了。國民黨政權的自我人設是「代表中國的政府」,西沙羣島在名義上也是領土,所以南越入侵西沙時,國民黨政府也發表了抗議。蔣經國曾經表示,「中華民國」海軍絕不會趁中共海戰之時出擊,做不利於中國人的事——倘若不如此,那就是在全世界的華人面前大大的丟份了,還怎麼自詡為「合法政府」呢?這也是解放軍敢於做出決策穿越臺灣海峽的一個原因。

▲太平島離大陸和臺灣都很遠,當時

人民海軍還沒有能力到達那裡

不過,駐太平島的國民黨軍還是接到了命令,如果「中共海軍」艦艇靠近,必須要開火,而南越艦艇靠近則「勸他們離開」——萬一「共軍」趁機來攻佔太平島,該打還是要打,該防還是要防,在臺灣海峽沒攔截,可不代表「友好」。至於南越,抗議雖然發了,但還是「友邦」啊,說兩句讓他們走就得了。

▲首次穿越臺灣海峽的三艘

軍艦之一昆明號(6601型)

事實上,人民海軍的三艘軍艦經過海峽時,各軍兵種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多支護衛艇、魚雷艇編隊進入沙埕、東沖、東山、崇武等8個港口,待命出擊;福建海岸炮兵進入陣地,做好了射擊的準備;海空軍各雷達站全線開機,觀察掌握我海軍三艦的艦位和空情;空軍在福州、漳州機場的殲擊機進入起飛待命狀態,飛行員要坐在座艙裏,等待命令起飛。

老兵李兆新回憶:「要是真像人們傳的那樣,如果國民黨兵打開照明燈,又是來護航,又是送給養,恐怕還沒到近前,就會被我們的炮彈打回,因為當時我三艘導彈護衛艦全部是炮彈上膛,沿海部隊也全部進入高級別戰備狀態,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所以,所謂國民黨軍艦護送、補給、開燈……全部為假。

不過,從那以後,人民海軍的軍艦往返南海,都會經過臺灣海峽,包括遼寧號航母,這可是真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