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默認打開頁變成了嗡嗡這種類似 Instagram 的輕內容的以圖片為主的模式

而以前長期保留的特色,遊記和蜂首被放到了左上角導航欄里的遊記頻道

感覺螞蜂窩想主打提頻,提升用戶使用螞蜂窩的頻率(猜測之前以遊記這種長文的模式,不太適合高頻碎片閱讀,而且有需求的人才會搜遊記,旅遊需求又是比較低頻的需求,一年才幾次)。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次改版?

…………分割線…………

6月13日左右,又改回原來的版本了

個人感覺這段時間的改版對蜂首等其他內容的瀏覽量降低影響還是挺大的


馬蜂窩把高頻輕量的圖片內容(嗡嗡)整合到了產品體系中,不僅讓用戶內容消費變得更高頻,還將 「種草一個目的地 - 做旅行攻略 - 旅行 - 旅行後創作內容」的流程很好地串聯起來。

作為馬蜂窩的資深用戶。我還想通過這一次改版來整體分析馬蜂窩的產品和戰略體系,詳情見第二部分。

1. 此次改版的看法

2018年5月改版之前馬蜂窩的首頁默認頁面是「推薦」主要以遊記和問答為主,嗡嗡則是的首頁里的一個「正在旅行」這個 tab。而改版後「正在旅行」變為默認 tab。我認為改版的原因是,馬蜂窩想講高頻化的內容消費場景放在默認頁,提升用戶閱讀和生產嗡嗡的頻率。

遊記的內容形式很重,一篇遊記長達幾千上萬字。在新媒體時代,用戶的時間更加碎片化,閱讀也更加碎片化,很少大塊的時間來閱讀這種比較重的內容形式。所以嗡嗡為主的首頁,是符合這種新媒體時代,輕量化,碎片化閱讀的趨勢的。

旅行類 APP 是低頻需求的產品,像馬蜂窩、窮游、飛豬、攜程這類的 APP,DAU 日活不是很大。對於馬蜂窩來說,能改變用戶習慣提升用戶使用頻次的改版,就成功了一半。先把用戶引進來,以後怎麼讓用戶掏錢都好說。

但是這樣改默認頁的後果是,蜂首遊記的曝光可能受到影響。蜂首遊記作為馬蜂窩價值體系風向標,雖然形式重度但是蜂首的品牌效應更大,所以後來又把蜂首加回來了,嵌入嗡嗡首頁里,形成了最終的形式。

2. 從馬蜂窩產品體系看它是怎麼將用戶一步一步轉化到各個產品線

馬蜂窩的內容產品體系包括嗡嗡、問答、遊記和攻略。

嗡嗡:類似 Instagram 的純圖片分享配上文字和標籤傳播的內容。

問答:類似知乎。遊記:是分享旅行體驗的文章,有結構有目錄,有圖文視頻,綁定目的地後在相應的目的地下傳播。有質量較好的會進入運營位置循環展示。攻略:是遊記的提煉版,主要彙集各目的地的基本信息。類似於窮游錦囊、百科。

這次改版,把一個用戶從種草、到旅行、再到創作旅行內容的流程理順了。

先用漂亮的小姐姐和美食美景的嗡嗡讓用戶種草一個目的地,激發用戶的旅行需求,用問答、遊記等產品做旅行計劃,再把用戶引導到旅行商城和酒店商城消費馬蜂窩的旅遊產品,完成一個用戶的轉化。

用戶完成種草到旅行的過程就結束了么?還沒完,馬蜂窩的這套體系讓用戶把旅行經歷分享出來。更多人參與到種草 - 旅行 - 分享 的循環,就有源源不斷的內容供給和消費。

創作成本從低到高分別是 嗡嗡、問答、遊記或攻略。

嗡嗡只需要發一組圖配上幾行字就可以了,所以旅行的時候就可以隨時發。因此它的 feed 流叫「正在旅行」。

而問答則是針對一個點回答問題,文字和圖片的組織難度相對較低。在創作完整的遊記之前可以寫幾個回答。

遊記則是一次旅行多個景點多信息的整合,好的遊記還要有趣、圖美、有特點,要把這些都做到創作成本會高很多,創作周期也更長。

從創作成本和目前推的流量來看,未來內容供給量 嗡嗡 &> 問答 &> 遊記。由於馬蜂窩是由遊記起家的,其他產品線是後來發展起來的,所以感覺目前遊記供給量還是最大的。

3. 如何激發用戶創作?

談到內容供給,不得不提到用戶的創作動力和馬蜂窩的激勵機制了。

馬蜂窩的用戶成長和反饋體系做得很好,很能激勵用戶創作。

用戶成長方面,馬蜂窩用各種資源位打造了很好的階級體系,用戶成長路徑一目了然。用戶有了目標,就有向上奔的動力。

對遊記體系,最高難度是蜂首作者,其次是各個目的地的寶藏遊記作者。蜂首作為馬蜂窩最高榮譽,目前也僅 1000 多人。獲得蜂首標記的遊記,可以在開屏廣告和首頁置頂一天的特權。每年馬蜂窩會給蜂首一些福利,還會舉辦線下活動讓蜂首作者們相(ca)互(chu)認(huo)識(hua)。寶藏遊記則是各個目的地頁面下置頂的遊記,通常是很乾貨或者介紹很小眾的玩法的遊記。定位是給做攻略的用戶詳盡信息的。置頂時間幾個月。

對於問答體系。經常幫助網友的小雷鋒,可以申請當實習之路人,實習期內回答滿一定數量的問題可以升級為指路人。指路人不是永久的榮譽哦,在任期內回答 50 個問題或者有 5 個金牌回答,即可連任。如果回答足夠好,則榮升為超贊答主,獲得問答頁置頂一天的特權。

蜂首、超贊答主、指路人等榮譽,用戶名字和頭像旁會有相應的徽章露出。蜂首、寶藏遊記、金牌回答的內容旁邊也有相應的徽章露出。

用戶體系的價值是給用戶目標感,促進用戶成長,也能反過來促進內容消費。想上蜂首?那要多看看蜂首遊記都是什麼類型的內容呀,學習別人的成功之處自己才可能寫出一篇優秀的遊記,不是么?

反饋體系方面,主要就是通過通知和一些運營活動讓用戶得到成就感。

雖然各平台都會有轉評贊的通知,但是我覺得馬蜂窩的通知做得很細緻,把你想看的都告訴你了。比如下圖。

除了一般的用戶互動通知,還會有來自系統的標優提醒和運營的私信。讓作者有一種全方位被照顧的感覺。

曾經作為小白用戶的我,越來越喜歡在馬蜂窩上分享內容,現在成長為一名重度用戶,也慢慢對馬蜂窩的產品體系有一些粗淺的認識。

總而言之,馬蜂窩有一套由淺入深的產品體系,滿足不同階段的用戶需求,還可能把用戶使用頻次提高。目標激勵和反饋激勵,讓用戶更有意願參與內容創作,為社區源源不斷貢獻優質內容。優質的內容有品牌效應,還能吸引更多閱讀型用戶進入。

想打高頻的方向是對的,可是世界盃期間洗腦的廣告「旅遊之前,先上馬蜂窩」又讓大眾建立起旅遊之前才用的「低頻」形象,生生地把「高頻」這個方向搞砸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