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楚國女子,湖北和湖南的女孩卻有着不同的特點和性格。湘女多情容易理解,湘女自古多情,上古時期舜的兩個妻子都是湘女,舜帝在南巡途中崩於永州一帶 ,被埋葬在零陵 。他的兩個妃子娥皇與女英 ,千里尋夫,來到君山,淚灑湘竹。娥皇、女英對愛情的執著與忠貞,爲“湘女多情”奠定了基石。娥皇女英故事,將湖湘女子定格在“湘女多情”的情境。

  那麼鄂女多音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麼說呢?

  這就要說起國學大師章太炎。章太炎認爲“鄂地首義之區,女子亦殊不凡”;二說便是“湘女多情,鄂女多音”。相傳,1914年章太炎赴京被袁世凱軟禁時,袁世凱曾好奇地問章太炎:“何以非鄂女不娶?”章太炎回答道:“湘女多情,鄂女多音。湖北人語音之中,保存着許多古音,而本人正是研究古音的,若有鄂女應徵,自當結秦晉之好。” 這則傳聞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鄂地語言中遺存着古楚方言詞彙卻是實情,作爲語言學大師的章太炎,當年曾一度主張以武漢音爲漢語的標準音。民間還有戲言曰:“武漢話差一票便成國語了!”

  也曾有好友問章太炎的擇偶標準,他說:“人之娶妻當飯喫,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適合者爲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其實,章太炎在武昌期間,曾相中豔麗風流的漢陽新女性吳淑卿,還私下託黎元洪做大媒,殊不知吳氏正跟黎元洪打得火熱,黎元洪自然含糊其辭地把章太炎打發了。

  章太炎最終所娶的如夫人湯國黎卻並非鄂女,而是浙江桐鄉烏鎮人,只是在其七歲至九歲間隨家父投靠在漢口做生意的叔叔,算是在鄂地生活過兩年。章太炎與湯國黎的婚禮,於1913年6月在上海舉行,由蔡元培作證婚人,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均前往道賀。是年章太炎45歲,湯國黎30歲。或許曾在漢口生活過兩年的湯國黎還記着若干漢腔漢調呢。

  曾幾時何,坊間曾流傳“湘女多情,川女癡情,鄂女要命”的段子。武漢知名作家池莉、方方塑造的湖北女人,也大多是那種充滿了市井、凡俗、硬朗、精明、能幹的角色。而娶了湖北姑娘的外地男人,一旦老婆耍起性子,更是加深了對湖北女人的恐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