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毗鄰中國而居,近兩個世紀以來恰如一隻吸血螞蝗死死地叮著中國,這隻螞蝗或始終懷有飽血中國而後足的內心陰暗,讓整個中華民族感到發自內心的疼痛甚至渾身顫慄,且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揮之不去的心頭之恨。中日相處究竟該往何處去?

  日本國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太平洋島嶼組成,即其全部國土浸泡於太平洋之中,且多火山地震。其陸地總面積不足中國新疆的四分之一,人口不足中國十分之一。日本列島在相當於中國東晉之前僅有部落而沒有統一的國家,也沒有原創文字。當時也沒有「日本」稱謂,《後漢書》記載稱古代日本為「倭」或「倭寇」,或者「扶桑」或「東瀛」。日本列島在相當於中國南北朝之後才出現「大和」朝廷,形成統一的國家,中國漢字與儒家經典始傳入日本。也就是說,中國如果當時非經二晉、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而是如秦嬴政懷統一與開疆拓土的壯志,則中國完全存在轄治整個日本列島的歷史機緣。歷經近1300年封建專制之後的日本,於19世紀中葉決然選擇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並在20世紀前後斷然拒絕社會主義思潮在日本傳播。

  中國地處歐亞板塊東部,北通歐亞腹地,西阻帕米爾高原,南扼喜馬拉雅山天險,東瀕太平洋富饒;陸地面積近24倍於日本;人口數量近十倍於日本;氣候自南至北從熱帶到寒帶分布齊全;域內山川與河湖、平原與高山各色地貌俱全;資源上地表產出與地下蘊藏可謂應有盡有。中國文字創立與哲學思考歷史或近7000年,玉器文明史近6000年,青銅文明約4000年,完整的軍事思想創立於2500年之前,治國理政思想系統形成或有2500年,水稻種植與畜牧訓養歷史則近有9000年歷史。真可謂泱泱中國,文明久遠。相比之下,日本則是在中國建有完整國家發展體系近2500年之後始創有國。

-

  如此可謂不在一個「輩分」的兩個國家,近代以來綜合國力的比較為何卻會如此令人痛心地「倒掛」呢?實際上,日本是在19世紀中葉之後短短不足50年間迅速崛起並因其綜合國力快速增長而凌駕於中國的。中國真正落後於日本的起始時間是19世紀中葉,即在或近150年之前便已開始落後於日本。中國與其說落後於日本,毋寧說是落後於歐洲或拒絕於全球發展的大勢。中國真正啟動國家現代發展步伐實際上才始於20世紀80年代,與日本相比則已晚了近120年。近年,國內常聞有人以GDP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急不可耐地自耀,這是一種根本上無視國家危機、缺乏責任意識的淺薄,也是沒有把國家真實地放置於全球發展大局的現實之中去比對的淺薄,這樣淺薄的看法現在中國卻是為數不少。事實上,以2011年GDP為例,中國約74970億美元,人均約5千餘元;日本約60937億美元,人均近5萬元,即中國人均GDP僅不足日本十分之一。常言道: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可是,僅是這樣的數據下,上至政要下至百姓,許多中國人卻早已經在瘋狂地享受著個人的「快樂人生」了,至於「國家危機」或「國家利益」這樣的字眼在某些人的內心裡或許連個閃念都不曾有現。

  從中日國民素質與處事特徵的比較上,日本民族或具有內柔外剛、誠實守信、銳意進取、不貪小利、精打細算、尊重人才或強者等優秀品質,這些品質並無不滲入到從個人到其國家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里;中國則或似乎含有外強中乾、言而不實或言行不一、滿足現狀、喜歡吹捧、妒賢嫉能、無視國家責任或危機或者置個人私利於國家利益之上、固步自封或中庸保守等不良品質,這些品質甚或在國家治理的各個層面也不得倖免。

  八國聯軍搶掠紫禁城後奸笑而回的畫面並未久遠,頤和園的殘垣斷壁仍在嗚咽。對於安倍晉三針對釣魚島「絕不歸還中國半厘地」的吠聲,面對美國邏輯清晰、布局嚴整以攜「諸侯」對中國的威逼,中國惟有:一、當機立斷地深化進行國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國家治理體制全方位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求智於全國人民的創造能力和智慧,以圖國家迅速趨強;二、暢通國家用才機制,廣泛搜羅英明之士為國家效力。國家履難,英傑救之;民族興盛,聖賢謀之。

  中國當下,若不果斷改革圖強,則國家有恥辱「常態化」的嚴峻趨勢。中國要定長遠決心:被日本侵佔的即便是一粒沙塵也必須索回。若欲「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畫面不再「回放」,被日本踐踏而大片國土淪喪的凌辱不再遭受,則此去華山一條路:知恥後勇,博採眾長,艱苦卓絕,勵精圖治,改革自強。(作者系浙江大學儒商與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