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沒有永遠。

當你以爲阿里老大地位無憂、京東千年老二幾成定局之後,丁磊在網易內部靜悄悄地孵化出了考拉和嚴選,瞄準中產人羣,把這家老牌互聯網公司挺入電商時代。前谷歌工程師黃錚則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瞄準五環外的人羣一個便宜三個愛,收割了很多大爺大媽網絡購物的第一次。

兩家公司的中場戰果卻頗爲不同。

01

轉進之後,網易電商故事未完待續

一年前,輿論還一邊倒地認爲,丁磊把常年積累而成的「網易出品、必屬精品」的品牌口碑成功投射到了電商。確實,考拉上線不過數年,即成爲跨境電商翹楚,而嚴選也兌現了「好的生活沒那麼貴」的承諾。

但丁磊也沒能擺脫自營電商的虧損怪圈。他可能低估了自營電商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也高估了對於資本市場持續虧損的容忍度,最終舉起了裁員和整合的大刀。

現在事後諸葛亮一把,設想如果網易四年前不做電商,而是發力自動駕駛或雲計算,結局未必比今日更好,畢竟那些業務比起電商來,離網易比較優勢更遠。

2018年四季度,電商業務已經佔到了網易營收的28.8%,丁磊當初做電商的決策,在戰略上不但沒有走偏、甚至堪稱兩全其美的神來之筆:電商讓營收保持快速增長,遊戲貢獻絕大部分利潤。2017年末網易股價衝擊327美元歷史高點之時,正是這種平衡術達至最佳狀態的寫照。

網易的電商故事並未嘎然而止,也無法一刀兩斷。

畢竟在當前的情況下,遊戲增長趨緩,網易短時間內還難以找到一個體量和增速足以置換電商的新業務。(電商在2015年-2018年的網易營業收入分別是:12億元、45億元、117億元和193億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爲:5.1%、11.9%、21.6%和28.8%。)因此,丁磊當下所做的調整和收縮,不過是再次在電商規模和公司利潤之間尋找平衡。

02

越過京東,拼多多與淘寶終有一戰

新一季財報發佈之後,春風得意的拼多多帶血上位,成爲中國第二大電商,這也是2018年中國互聯網格局發生的最大變化之一。

當然這是從活躍用戶的口徑去排序,年度活躍用戶上,拼多多達到4.185億人,比京東多出整整一億多。但畢竟是初創公司,在GMV(商品成交總額,拼多多4716億,京東17000億)和營收(拼多多131.2億,京東4620億)兩項指標上,老二京東依然堅挺,小弟拼多多還難望其項背。

與迅猛的營收增速同樣引人注目的,是拼多多的虧損以及銷售費用的劇增。2018年拼多多虧損107.997億元,大約是2017年的18倍,換來的是總營收增長6.5倍、GMV增長2.3倍。

從財報信息可以發現,拼多多通過補貼和營銷撬動營收增長的槓桿效應正在減弱:今年三季度,拼多多用了6.5倍的營銷增長換來了GMV同比近4倍增長,但到了第四季度,拼多多用了近7倍的營銷增長只換來了GMV同比約2.5倍的增長。當然,當月活用戶突破2億、年活用戶突破4億之後,拼多多的增長減速也是意料之中。

儘管京東第四度財報超出華爾街預期,2018年全年新增年度活躍用戶僅1280萬,重歸增長的軌道仍需時日。不過,京東與拼多多在現階段服務的用戶重疊度可能並不高,目前,京東年活躍用戶人均貢獻GMV約爲5568元,約是拼多多1127元的5倍。京東在財報中也特別強調其超過1000萬的PLUS會員的高學歷和高線城市特質:「89%爲本科及以上,60%居住在一二線城市,65%在35歲以下。」

拼多多的直接對手並不是京東,而是同樣實施「戰略下沉」的淘寶。

阿里巴巴發佈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淘寶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到6.99億,雖然已經達到如此大的體量,但在一個季度之內,仍然增長了3000萬人,其中超過70%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低線城市,從數據上看,未來拼多多和淘寶將在「首次或低頻電商用戶」的爭奪將趨於白熱化。

03

電商未來在哪裏?

雖然阿里、京東、拼多多、網易都有各自的煩惱,但電商毋庸置疑地還是一個好行業。

首先,電商行業仍處於高速增長的軌道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4.08萬億元,同比增長30.1%。

跨境電商尤爲迅猛。海關統計顯示,去年中國海關驗放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爲902.4億元,同比增長80.6%。

其次,仍有近兩億網民還從沒有網購過。

據CNNIC的統計,電商在中國網民中的滲透率爲73.6%,相比即時通訊(95.5%)和網絡新聞(81.4%)仍有相當的差距,當然差距的另一個同義詞就是潛力。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年人羣將成爲未來主要增長點。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農村地區和農產品網絡零售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速,達到,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6322.8億元,同比增長34.4%,佔全國網上零售額的比重爲15.5%。

地區間差異很大,中西部地區佔全國網絡零售總額的比重還不到17%,但增速快於東部地區,中部、西部地區上半年網絡零售增速分別達到了35.1%、38.9。

最後,在所有互聯網細分領域中,電商行業距離意識形態較遠,相比資訊、視頻、社交媒體等行業相比,面臨更少的政策波動風險,而且電商與支付之間的天然聯繫,也使得電商初創公司相比其他公司的享有更高的估值。例如,同樣擁有2億左右用戶的豆瓣、知乎等在線社區其估值只是數十億美元,而擁有同等體量的電商平臺則是數百億。

電商雖然是瓶已經有十多年曆史的老酒,但人們總還是對新瓶子抱有興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