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開放合作,全球統一標準”,這是工信部部長苗圩對5G發展給出的關鍵詞。3月28日,苗圩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統一標準對產業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苗圩指出,3G時代,全球大概有三個標準;到了4G時代,全球有兩個標準;到了5G時代,全球終於統一成了一個標準。在標準的制定過程中,中國做出了貢獻,但是這個標準不是中國主導的,各國產業界、研究部門都對5G的全球統一標準做出了貢獻。中國現在在歐洲登記的5G標準相關專利數量佔比爲30%左右,也就是說還有70%的標準專利掌握在其他國家的公司和研究機構手中,所以這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一個結果。

談到5G的應用,苗圩將其總結爲“二八分佈”,20%用於人和人之間的通訊,80%用於物和物之間的通訊,也就是移動物聯網的概念。5G能夠傳輸很多4G不能傳輸的東西,例如現在各國都在探索的虛擬現實VR、AR。所以在傳輸方面,5G會大大的拓展應用範圍。

移動物聯網方面,苗圩認爲最大的一個市場可能是車聯網,以無人駕駛汽車爲代表的5G技術應用,可能是最早的一個應用。全球都在推動無人駕駛汽車的開發進程,其中必然涉及人和車、車和車、車和路之間的通訊,車是始終在移動的狀態,無法依靠固定的網絡通訊,必須用到移動的網絡通訊,並且其中數據的傳輸量極大,有5G的發揮空間。苗圩表示,中國現在也在致力於研究推動車聯網,工信部已經與交通運輸部達成了重要共識,中國的公路要加快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將道路的一些標識、紅綠燈、管理規則等都通過智能化改造固化下來。例如,現在很多的汽車廠的車要識別紅綠燈,必須用顏色傳感器,成本很高,將來可以在車上安裝一個通訊接受裝置,來識別紅綠黃;進而可以在紅綠燈上裝上攝像頭,可以看到所有車輛經過的速度、駕駛習慣,這樣可以精準地調節紅綠燈間隔的時間,減少道路堵塞,使通行的效率大大提高。要發揮車路協同的優勢,要傳輸這些信息,必須使用5G技術。“這是非常大的流量,非常大的帶寬,而且需要很短的延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這些技術的應用還是指日可待的。”

5G其他方面的應用還有無人機、飛機、火車等等。苗圩表示,現在有一個大體的規劃,但是更多的應用還要等5G的網絡搭建起來以後,5G技術和各行各業之間融合滲透,這會激發出很多想象空間。

苗圩還提及,工信部將根據終端成熟的情況適時發放5G牌照,有可能在今年發放。5G大規模的商用還需要等到網絡完善之後,所以還需要一定時間,在全國的範圍內把5G的基站先建立起來,爲大規模商用提供基礎和條件。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程波 校對 何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