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苗的普及,每位寶寶出生後都要按照規定接種疫苗,這麼做可以最大程度預防疾病。可是,接種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寶寶什麼情況不能接種疫苗,面對各式各樣的疫苗不知道如何選擇,以及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讓家長們手足無措。所以每次要給寶寶註冊疫苗的時候,家長們都會出現各種問題:

孩子感冒還沒好,還能接種嗎;

孩子有點咳嗽,現在不能打疫苗啊;

孩子流鼻涕了?下次再來吧;

......

今天,柚子就以這篇文章解開各位寶媽奶爸們心中的疑惑。話不多說,走起~

我國目前疫苗分類

一類疫苗

指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由政府出資、免費提供,適齡兒童應當按照免疫程序依法受種的疫苗。

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風疫苗、流腦、乙腦疫苗和甲肝減毒活疫苗。

二類疫苗

除上述疫苗外都屬於二類疫苗,需要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類疫苗對針對傳染病同樣具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家長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健康需求,自身的經濟能力,自主決定是否接種該類疫苗,並承擔相應的疫苗和接種服務費用。

目前常用的疫苗免疫程序表

孩子這些常見情況到底

能不能接種疫苗?

對任何食物過敏

可以接種。

多年以前,對雞蛋過敏的兒童不建議接種麻疹類疫苗和流感疫苗,對牛奶過敏的兒童不可口服「小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

但現在,疫苗的生產工藝改進了許多,已經完全不再有這樣的限制了。無論是對雞蛋、牛奶,還是其他食物過敏,都不影響孩子接種。

正在使用抗生素

可以接種。

抗生素只對活的細菌有用,目前唯一的活細菌疫苗就是寶寶剛出生時接種的卡介苗,但普通的抗生素不會影響卡介苗裏的活細菌效果。

所以總體來說,使用抗生素期間也可以正常接種疫苗,但要注意孩子已經不再處於疾病的嚴重發作期。

寶寶是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體重低於 2500g)

可以接種乙肝疫苗,但要推遲接種卡介苗。

如果是卡介苗,那麼出生後體重低於 2500g 的新生兒需要暫緩接種,等體重達標後再補種。

如果是乙肝疫苗,即便寶寶是早產兒或者低體重出生兒,只要沒有嚴重疾病,也可以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

至於以後要接種的其他疫苗,都沒有體重限制。

有黃疸的寶寶

可以接種。

接種疫苗不會讓黃疸加重或消退得慢,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有黃疸的嬰兒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率會升高。世界衛生組織特別強調,如果沒有其他併發症,新生兒期黃疸不作爲疫苗接種的禁忌。

孩子正在長溼疹

可以接種。

在 30 多年前,確實有「溼疹不能打天花疫苗」的說法。但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官方或權威的接種指南的接種禁忌中提到溼疹。只要接種部位(如上臂、大腿肌肉)沒有溼疹、傷口等異常情況,都可以接種疫苗。

有的話,就需要等接種部位沒有溼疹、沒有硬結、傷口痊癒後再接種。

孩子有熱性驚厥史

可以接種。

一般來說,如果是因爲發熱而導致的驚厥(被診斷爲熱性驚厥),可以正常接種任何疫苗。但如果孩子是因爲有神經系統疾病而引起的驚厥,或者是沒有發熱就出現驚厥、無法控制的癲癇,就要小心了,建議及時就醫。

除了以上各種情形以外,孩子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生理情況,是否能接種疫苗需要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判斷。

需要暫緩或不宜接種的10種情況

在大部分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小病小痛都不應該成爲推遲接種疫苗的理由。

但是,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需要暫時延遲接種以及不宜接種。

1.患有影響正常生活的嚴重疾病

比如嚴重的心臟病、肝腎功能疾病等、嚴重哮喘、速發性過敏反應等。要先治療,再接種。

2.正在使用影響免疫系統的藥物

比如類固醇激素、癌症治療藥物或其他影響免疫細胞功能的藥物,一般需停藥 3 個月後再接種疫苗。

3.使用了皮質類固醇激素

大劑量、長時間(連續使用超過 14 天)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兒童不應接種減毒活疫苗。而霧化吸入、局部使用的、小到中劑量地使用激素,不是接種疫苗的禁忌。

4.使用了含抗體的藥品

如果因各種原因使用了含抗體的產品,比如免疫球蛋白、高價免疫球蛋白、丙種球蛋白等,需要間隔至少 3 個月纔可以接種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和水痘疫苗。

5.孩子有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

如果孩子剛剛開始出現發熱、咳嗽、流涕、鼻塞等常見的疾病症狀,我一般不建議立即接種疫苗。但如果孩子已經生病或治療了一段時間,處於疾病康復期,症狀基本消失或還有不影響生活的輕微症狀,就不再屬於正處於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可以接種疫苗。

6.腹瀉

如寶寶的大便比平時增多,即出現腹瀉時也不宜口服用脊髓灰質炎疫苗。

7.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大多是由於全身抵抗力下降感染細菌引起。因此有肛周膿腫的寶寶不能接種口服脊灰疫苗和輪狀病毒疫苗,接種其它減毒活疫苗也要慎重。

8.皮膚患病

如寶寶的接種部位有嚴重的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則應在治癒後再行接種。

9.先天性免疫缺陷(不宜接種)

患免疫缺陷的兒童對病原微生物缺乏抵抗力,接種疫苗可能引起持續感染或者其他嚴重後果。

10.中樞神經系統性疾病(不宜接種)

如患癲癇、腦炎等均不宜進行疫苗接種。特別是百白破三聯疫苗、乙腦和流腦疫苗。

兒童接種七問七答

01

在接種疫苗前,家長應注意些什麼?

1、帶上接種證,以便醫生登記接種信息。

2、注意孩子近幾天有無發熱、腹瀉、咳嗽、驚厥等症狀,如果孩子有以上症狀或者患有心臟、肝臟、腎臟等器質性疾病的,接種前務必要告之醫生,能否接種需根據病情進行判斷。

3、準確提供寶寶出生的情況以及既往病史。

02

接種後有哪些正常反應&不良反應?

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低熱,針孔處紅腫、硬結、觸痛等現象是正常的,一般在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

注射部位腫大、硬結又分爲輕、中、重度,輕度直徑小於2.5釐米,中度在2.5-5釐米之間,超過5釐米爲重度反應,且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

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起皮疹等症狀,以上反應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少數兒童可持續3天以上。

接種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淋巴管發炎。

03

出現不良反應該如何處理?

個別兒童接種後會出現發熱,接種部位紅腫等現象,症狀較輕者一般不需要任何特殊處理,只要加強觀察,多喝開水,並注意保暖即可。

如果出現重度發燒可遵醫囑服用退燒藥,待體溫恢復正常後,其他症狀一般會自行消退。

如高燒不退或出現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值得注意的是,極少數兒童接種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因此,接種後應在醫院觀察半小時,如出現高熱、意識不清、噁心嘔吐或抽搐等急性過敏反應,可得到及時救治。

04

疫苗漏打怎麼辦?

由於疾病因素,導致疫苗漏打,只需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補種未完成的劑次,沒有必要重新開始接種或增加接種的劑次。

05

接種有風險

爲什麼要推進免疫規劃?

疫苗是健康的人選用的,對於疫苗不良反應出現率的控制非常嚴格,由於個體原因也會有少數人出現不良反應。

預防接種是控制消滅傳染病的有效措施,嬰兒出生後,體內由母親傳給的免疫力逐漸減弱或消失。

因此,必須適時的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以增強兒童的防病能力,保護兒童的健康成長。

06

打疫苗會影響寶寶的

自身免疫力嗎?

據有關研究表明,嬰幼兒的免疫系統並不像人們想象得那麼脆弱,足以安全有效地應付疫苗對免疫系統構成的挑戰。

疫苗不會削弱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強嬰幼兒防範嚴重疾病的能力。

07

接種過疫苗就能

100%不會生病嗎?

預防接種雖可以保護絕大數人避免發病,但所有疫苗的保護率都不是100%,個別受種者由於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後接種免疫失敗,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後發病,相對於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後的臨牀症狀要輕很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