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她和他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遇,二人歷經戀愛、分手、錯過又重逢。 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偶然再相遇,已是十年後。如果他們相信那份掛念可能會是愛情。人事時地物都不同了,前提不同了,現實不同了,悲傷不同了,十年後的他們,懂得如何相愛了嗎?還有相愛的權利嗎?不是所有思念的人都有資格相愛。

如果真的愛到天荒地老,可能分離嗎?只怕始終有誰是不夠愛的,或兩人就是不夠深刻要命的情感,不然,再倔強都會願意低頭主動去擁抱的。再難過委屈,都會願意去堅強的。緣分不夠,這理由,著實是讓人自我催眠舒緩身心用的。最近特別想寫小說,也許糾結在兩個人身上的獨白始終更容易些,更容易滿足創作者本身的自私和享受。

錯愛,本身就是一個雙關語,它可以是錯愛不該愛的人,也可以是錯過該愛的人,錯過該擁有的愛情,後者才更痛更讓人有感傷的理由。

他們說愛,要在來不及以前說,可人們總以為肯定來得及,就拖著拖著,拖到對方有了牽手的對象,又錯過了。

▲電影背景音樂:插曲 <愛了很久的朋友>田馥甄演唱

《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她的短篇小說《過年,回家》

「我想告訴你們,父母對於兒女,只有一個要求與願望,那就是看見你們健康快樂。其實你們工作有沒有成就?娶了誰?嫁給誰?都不重要,只要你們好好的,爸爸都開心。」——《過年,回家》

電影《後來的我們》,主角見清在北京達到所謂的功成名就以後,回到老家老鄉遙江鎮的老房子,老父親已經不在了….他走進廚房廳堂,最後靜靜地哭了…...

衣錦還鄉以後,口袋滿了,理想達標了,可以慶祝的人卻沒有了,可以擁抱的人卻走散了。這大概就是電影幕後那些眼淚悲傷的理由。都模糊了那數十年是為什麼?為什麼不把快樂或親情放在比理想更高的地方?

又如果守著家鄉守著親情,口袋薄,沒有功成名就,還能不能做到快樂?都說功成名就的人都不一定能擁有快樂了………人,偶爾有機會放空時,是不是都該想想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自己?誰辜負了誰?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被辜負了?

她說過《過年,回家》的故事是跟朋友借的靈感。「那時過年,有製片朋友向我借剛買的新車,想回南部過年。我知道當時他過得不好,僅有的車都變現拍電影去了,但還是要回家吧。越是過得不好,越想讓家裡人知道自己是沒有問題的。」「很多孩子回家的路有逞強或偽裝,希望父母別為自己操煩,又渴望父母的愛」關於家,她認為一個可以回去的地方,那裡有想念的人,就是一個家的概念了。她認為不是隻有過年纔要回家的。但越來越多人是這樣的,特別是異地求學或異地工作的孩子,經常為了省錢就那麼做了,一開始不習慣,久了也能習慣。

劉若英說小曉小的時候爸爸去世,媽媽去了美國,她眼裡的小曉對家的概念很模糊。又把對家的想像與渴望,都寄託在別人身上,她真正渴望的當然不是北京戶口,而是一個穩定的家,一個歸屬感,一個shelter。

小曉在見清爸爸每煮的粘豆包裡聞到有團圓的味道,她把見清爸爸當家人看的。劉若英說「見清沒看明白,他一直以為小曉要的是房,是北京戶口。他也一直想,去北京,是替爸爸圓個夢想。他替自己攬了很多期待,卻沒想過這些可能不再是對方想要的。」

劉若英覺得「真正影響兩個人關係的,通常不是第三人,而是他們自己的變化與生活的殘酷。」

生活的殘酷,有時候是經濟面,有時候是地理層次,有時候都有。不再願意與彼此溝通的愛情,大概就是已經被放棄的愛情。很多男生在該出聲表面溝通的時候選擇沉默,殊不知沉默有時候並不是君子不是紳士,放棄溝通的同時,等於切斷了溝通的管道,切斷對方繼續維持愛情的期待和信心。

不要去想如果,就說是緣分吧………

《後來的我們》講北漂、說愛情、刻畫家人家庭的情感、編織理想與離散,還有所有人都幾乎難以免疫的遺憾。這些都是很容易引起共鳴的。

劉若英說「當你回想起來,你不記得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你記得的都很瑣碎,你不斷回想,如果我不怎麼樣,是不是不會分手?」「可是,兩個人的關係,會分手就會分手,沒有什麼原因。當你用不快樂的眼光看對方,所有的東西都會變本加厲。」也許當你認定對方是不愛自己的,他的任何行為你都容易這樣解讀吧。

劉若英說自己拍這部片想說的是「珍惜當下。有些人你還有機會再遇見,就把想說的話,對想說的人說出來。」「緣分這回事,不負對方已經很好了,要不負此生太難了。」

也許不是一輩子都在一起才叫做圓滿,偶遇,甚至被記得,甚至相識相戀,就已經是太龐的幸運,所以不該貪求永恆?你也有你的懊悔或追憶嗎?為某一個人努力過,為感情努力過,這樣的青春,夠了。老在心裡遺憾不如傳封訊息撥通電話,若一點膽都沒有,不如放下。

✿作家。演員。歌手 劉若英經典語錄

1、別問我分手好嗎?就說分手吧!不然呢?

2、喜歡一個人,到了一種程度,真的會什麼都為他想了…

不在乎便不會賭氣了,不在乎就能無感就能瀟灑j了…..

劉若英入行時擔任助理長達三年半的時間,演了戲立刻拿獎,接著發了唱片。旁人不一定看的到她的辛苦努力和執著,也許都看見了她的幸運。劇組一度在零下三十幾度的海拉爾拍攝….拍片時,她的孩子兩歲,她不想錯過孩子成長,也知道劇組每個人可能心裡各有牽掛。她出走拍片,兒子跟她賭氣,氣她不在身邊。她說兒子不是不懂「他不到三歲,卻什麼都清楚,但他就是跟我賭氣,賭一股我不在場證明的氣。

劉若英說過「小時候我們好想逃離的地方,有時候是我們長大後最想回去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