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5日起,珠峯汙染物管理委員會(Sagarmatha Pollution Control Committee,簡稱SPCC)攜手尼泊爾塔拉航空及來自珠峯周邊村莊的誌願者,以迴收總量100噸垃圾為目標,對這個全球最高、最大的垃圾場進行瞭地毯式清洗。

這些年 到底誰在清理珠峯的垃圾呢?

珠峯登頂途中俯首皆是的風景。本文均為 資料 圖

珠峯垃圾遍地,幾條經典綫路的汙染程度令人作嘔,早就不是新聞。1964年盧卡拉機場在埃德濛·希拉裏集資下建成後,從盧卡拉通往珠峯大本營的徒步路綫很快變得流行,沒過多久,這裏成瞭遊客與當地人口中的“衛生紙道”。從1990年代初開始興起的珠峯商業登山活動不斷升溫,導緻登山者來到探險活動最密集的地帶,包括以希拉裏颱階為代錶的死亡區,隨時隨地可以見到各種棄之不用的登山設備與生活垃圾。

根據聯閤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數據,自上世紀50年代首次有登山者進駐珠峯以來,共有超過140噸垃圾被留在瞭這裏,它們來自一代又一代登山者的“贈予”,在每一個登山季沉澱纍積,逐漸擁有瞭今日的規模。也因此有探險者宣稱,隻有當一個人真正走在通最高海拔的道路上,走在各式各樣被遺棄的登山工具、食品罐頭、酒瓶之間時,他纔會明白那座由遠處看到的,由岩石、冰塊構成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始頂峯,不過是幻覺。

這些年 到底誰在清理珠峯的垃圾呢?

等待迴收的廢棄氧氣瓶

近二十年來,全球氣候暖化,讓曾經被冰層覆蓋的廢棄物無從遁形,也讓珠峯垃圾堆積的嚴重性日益受到重視。無論是在南坡還是北坡,都齣現瞭一係列由政府組織或由地方登山隊牽頭的垃圾清運活動。1997年春,西藏登山協會在珠峯北坡發起首次清掃,針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遺留的氧氣瓶及生活垃圾進行重點清理,以此為起點,之後的每一年都會舉辦類似主題的活動,由登山協會或公益團隊主導,邀請中外登山隊員、民眾及誌願者參予,目前已形成珠峯北坡規律、常態化的環保力量。

相比北坡,南坡雖然更早就有環保意識,並在1991年成立瞭非營利性的廢棄物管理機構SPCC,但因該機構依賴於珠峯國傢公園撥款,受製於攀登者人數激增及垃圾迴收成本高昂的現實,而遲遲未能交齣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單。反而是珠峯生態探險隊(Eco Everest Expedition)在聯閤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山地綜閤發展中心資助下展開的活動,更具社會影響力。據不完全統計,自2008年以來,珠峯生態探險隊已經完成瞭超過13噸垃圾清運工作。

2011年,尼泊爾政府聯閤多個公益組織在珠峯南坡發起的清掃行動規模空前,該活動持續瞭一個多月,參與者包括29名經驗豐富的登山者、65名當地背夫和75頭犛牛。登山者與背夫們不顧危險地攀登至海拔8000米以上地帶,以每人單次背負約15公斤垃圾的速度,收集瞭近8噸重的垃圾,後運送到海拔3440米的小鎮切巴紮集中。

2014年,SPCC實施新規,強製要求每支經尼泊爾前往珠穆朗瑪峯探險的隊伍支付4000美元的垃圾清運保證金,按照規定,隻有登山者將所有個人産生的垃圾帶迴並處理妥當的情況下,保證金纔會退迴。同時,每位登山者還需在下行途中攜帶額外的8公斤垃圾——這8公斤相當於每人在單次攀登過程中産生的排泄物重量。

這些年 到底誰在清理珠峯的垃圾呢?

一位名叫德罕·巴哈杜·班尼亞(Dhan Bahadur Baniya)的巡邏員受僱於SPCC,在盧卡拉附近村莊和遊客常去的徒步綫路上撿拾垃圾

根據粗略統計,每年進齣南坡珠峯大本營的遊客總人數為7萬到10萬之間,因大本營所在的海拔5300米以上沒有任何廁所,導緻每年約有近12噸人類排泄物留在珠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堆積多年也無法被降解,一旦冰雪消融,還會汙染當地的水源,隻能依靠有限的人力扛下山。

SPCC雖然要求登山者使用隨身攜帶的垃圾袋收集排泄物,但事實上能夠照做的人寥寥無幾,尤其是在高海拔上攀途中,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在雪地裏如廁,之後簡單加以掩埋。一位SPCC工作人員曾嚮外媒錶示,SPCC作為監管機構提齣的要求或許看似苛刻,但事實卻是登山愛好者們總是粗心大意,即便帶著垃圾袋,也一樣會留下各種垃圾。“以每人每天上山攜帶6升水計算,僅廢棄的礦泉水空瓶數量就足夠嚇人瞭。”?

對於排泄物清理,SPCC目前選擇的方案是請背夫鏟齣已經擁有石塊外錶的堅硬糞便,一筐筐地徒步運送至最近的村莊,之後倒進坑道裏,加以數年的分化,慢慢脫水分解。

至於罐頭盒、酒瓶等生活垃圾,以及廢棄登山用品的處理方案就要簡單得多,它們將會被分類為可燃、不可燃兩種,前者就近選擇村莊統一焚燒,後者由背夫、犛牛送到盧卡拉機場,隨貨運班機返迴加德滿都。

這些年 到底誰在清理珠峯的垃圾呢?

前往盧卡拉機場的犛牛隊伍

這些年 到底誰在清理珠峯的垃圾呢?

等待上機的垃圾袋

“我們與塔拉航空簽署瞭一份為期三年的閤同,他們願意提供助力,免費搬運這些垃圾,對開展南坡的清理工作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承諾。”SPCC的工作人員瑪雅·夏爾巴(Maya Sherpa)解釋說。

塔拉航空公司在2016年協助SPCC完成瞭4噸垃圾的空運工作,去年增加至11噸,而今年航空公司的目標是在去年基礎上再翻一番。

在加德滿都機場,還有一個受僱於廢品迴收公司Blue Waste To Value的工作小組,隨時準備接受空運來的垃圾,並將其轉移到17公裏外位於巴闊特地區的工廠。在那裏,工人們把各種番茄醬瓶、啤酒罐、氧氣瓶、破損的帳篷以及爐竈,做進一步分類和處理,再度齣售給相應的迴收公司。

這些年 到底誰在清理珠峯的垃圾呢?

Blue Waste To Value工廠分類、打包後的塑料空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