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錢多”或成中超過往,史上最嚴限薪令即將出爐
“人傻錢多”或成中超過往,史上最嚴限薪令即將出爐
“人傻錢多”或成中超過往,史上最嚴限薪令即將出爐
“人傻錢多”或成中超過往,史上最嚴限薪令即將出爐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平

人傻、錢多、速來!

這樣的表述,切合中超揮金如土的那些日子。自去年起,隨着中超外援、U23等一系列新政的出臺,中超的持續高投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而這只是開始。

爲嚴格控制球員過高的薪酬,中國足協即將出臺史上最重量級的限薪令,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年夏天二次轉會前,這一新政就將出爐。目前,包括武漢卓爾在內的所有中超中甲俱樂部已集體討論了這一限薪方案。按初步討論的方案,到2021年,所有中超中甲一線隊球員的薪酬不能超過俱樂部總收入的75%!

年薪千萬已是尋常事

1000萬元是什麼概念?放在中超元年的2004年,這是一支中超球隊全年的開支,即使放在當下,這些錢也可以養活一支中乙球隊,不過在中超,這只是鄭智、郜林等本土球員的年薪,還不包括他的其他收入,而這部分收入也不是一筆小數字。

當然,與目前混跡於中超的大牌外援相比,本土球員以人民幣計價的千萬年薪也會相形見拙。2017年,西班牙《馬卡報》曾披露了世界足壇的薪資榜,在前10名球員中,竟然有5人來自於中超賽場,他們是新賽季前已與上海申花解約的特維斯,其年薪達到了3800萬歐元,壓倒內馬爾,貴爲世界第二。

除了特維斯之外,效力於上海上港的奧斯卡、胡爾克,華夏幸福隊的拉維奇,其年薪都超過了2000萬歐元,山東魯能隊的佩萊,年薪也達到1500萬歐元。

如果說大牌外援還算物有所值的話,一些本土球員的身價則顯出了過多的泡沬。“球踢得不像糧食,錢拿得這麼多?!”本地一位資深球迷也對此表達了不滿。

恆大鉅虧薪酬佔大頭

在中超,廣州恆大淘寶堪稱最爲成功的俱樂部之一。自2011年踏上中超賽場後,他們已連續奪得7連冠,且在亞冠賽場兩度問鼎,可謂風光無限。但在這輝煌的背後,卻有一本難唸的賬本。

作爲目前中超唯一一家上市的新三板俱樂部,上市三年來,他們一直都未能實現盈利,自2015年和2016年連續虧損9.53億元和8.12億元后,去年,恆大的虧損達到了9.87億元,創下新高,根據相關規定,自本月3日起,淨資產和淨利潤爲負的恆大淘寶將被實施風險警示,簡稱變爲“ST恆寶”。

從年報上看,恆大去年的總收入有7.8億元,但總成本費用卻高達17.67億元。恆大方面認爲,俱樂部的品牌效應使得年收入穩定增長,但由於引進教練和球員的轉會費及薪酬成本較高,公司營業成本仍處於較高水平,導致公司目前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三年緩衝避負面效應

在中超,鉅虧的恆大並非孤例,較之恆大的收入,許多俱樂部的造血能力更羸弱。不過在競爭的壓力下,他們只能繼續保持高投入,如此畸形的運營模式,既不可能長久,也不是大家所願意看到的。在此背景下,中國足協才從去年起連續推出了一系列新政,即將出爐的限薪令也意在進一步糾偏。

目前,這一限薪令已在上週進行的中超中甲俱樂部財務工作會上進行了討論。按初步議定的方案,每個俱樂部每年支付一線球員(不含預備隊)的薪酬類支出,不得超過俱樂部收入的75%,違者將認爲是不符合財務監管要求。不過,這75%的比例尚未最終拍板,足協還將繼續徵求意見,但限薪基本已成定局。

爲避免新政來得太猛,對聯賽產生負面效應,加之許多俱樂部與高價外援的簽約期較長,所以中國足協將實施的期限定在了三年後,即2021年,以使得這一新政得以平穩着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