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3層有一座富麗堂皇的新聞發佈廳,由於其金碧輝煌記者們稱之爲“金色大廳”。上個週五,一個重要的會議落下了帷幕,Dr.李在這座大廳裏召開了記者招待會。記者們對於減稅降費帶來的重大利好驚歎之餘,不禁擔心14億人口的國家財政收入如何保證完成任務?Dr.李在回答這一問題時說了一句讓人意味深長的話:“不僅要壓縮一般公共預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進入國庫,並把長期沉澱的資金收回。”

有意思的是,目前市場並未對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也就是需要更多上繳利潤的國企明確。似乎看不到針對此句的解讀。這一提法可不是上週才第一次說,而是在3月5日會議召開的時候Dr.李就提及這一舉措,當時市場也沒有明顯反應。其實早在2014年財政部就發過一個通知《關於進一步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的通知》,裏面有以下幾個行業的國企似乎成了財政每次薅羊毛的主要來源:

菸草。中國菸草總公司有多賺錢?2018年工商稅利總額11556億元,同比增長3.69%;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元,同比增長3.37%。菸草公司一直是中國最賺錢的行業,而且持續利潤增長。萬億工商利稅相當於4個宇宙行,20個阿里的貢獻!還好,這大戶沒上市,這次增加上繳利潤估計第一刀就是這裏(之前是25%上繳,估計要增加);

兩桶油。這兩家已經上市,但利潤受國際油價的影響,因此值得投資者關注利潤變化(之前上繳比例爲20%);

電力。國家電網一直也是壟斷型國企,還好沒上市。不過最近泛在電力物聯網中的應用使得其上下游相關公司備受關注,可能會對國家電網整體盈利狀況帶來少許改變。但我始終認爲尾大難掉,智能電網受益的是技術提供方更多一些(之前上繳比例爲20%);

電信。上市的就中國聯通了,5G最大國內網絡運營商會受益,上繳利潤多一些也是理所應當的。在二線央企裏,我一直都看好聯通,從去年四季度就開始搞,至少穩定性還是不錯的。這次上繳利潤對其影響可能非常有限,因爲5G商用今年是第一年,減速降費已經直接切了不少油水了(之前上繳比例爲20%);

煤炭和鋼鐵。一直是產能過剩的大戶,對他們動刀子怎麼說都不爲過。週期性行業也受整個經濟大環境影響,這兩年全球需求端下降,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有的相關地方國企不是ST了就是快破產了,讓他們增加上繳也榨出來的油水有限(煤炭之前是20%,鋼鐵是15%);

運輸。與鐵路、高鐵相關的公司有的上市了有的沒有,最近京滬高鐵也快要上市了可以關注一下。交運即使增加上繳比例貢獻也有限,和菸草不在一個量級上。畢竟公共產品具有外溢性,賺錢本身就難,仗着壟斷資源還好一點(之前上繳比例爲15%);

電子、貿易、施工。一般性競爭,這裏受該增持影響較小,特別是電子還給優惠政策比較多(之前上繳比例爲15%)。軍工、轉制科研院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文化企業,這裏涵蓋的比較多,軍工是各大板塊除了軍民融合有盈利想象空間外,其他的不能做到絕對壟斷上繳增加幅度也有限;

中儲糧、中儲棉。都是國家要扶植的農業板塊,早就都減免當年利潤上繳了。

這裏有個問題,如果這些上繳更多利潤的公司在A股已經上市,是否會影響業績增長?影響分紅呢?假如業務規模擴大的速度有限,上繳利潤又多,會造成股東分紅變少,這是值得關注和警惕的。

週末菠菜和一位朋友聊天說到資本主義追求自由本身是個僞命題,我深表同意。資本主義局部自由的結果是換來不斷的壟斷擴張,這就是過度市場化的一個副產品。炒美股的投資人其實不太關注A股股民常看的市盈率、估值。美股的邏輯是頭部20%的增長性公司不斷的形成行業壟斷也就是寡頭。寡頭的全球擴張導致了業績增長,用這個邏輯解釋亞馬遜、蘋果無不得以驗證。

然而,在追求資本自由的同時葬送了自由的競爭環境,這就是野蠻競爭的代價。小公司只能階段性存在,然後被大公司喫掉。這就是爲什麼華爾街原因增加MSCI對A股的持有比例,因爲他們願意買中國國企、藍籌,這套壟斷優勢在A股被認爲可以得到延續。甚至外資還希望更多的持有壟斷資源的國企、央企上市。正如沙特拉美被追捧的邏輯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東西能打破壟斷呢?就是新技術在民企的誕生,更可怕的是中國政府還要傾其資源優勢來扶植那些擁有技術的民企,要複製華爲的模式。因此,買大票藍籌就要關注壟斷資源的去向,買小票科技股就要看哪些綁定了優勢國企資源。很可能,下一步公募基金加速進場的目標就是這兩個方向。

本週會議進入尾聲,調整後主力換倉,指數在震盪中依舊會選擇挑戰3100。

聲明:本文爲菠菜原創,若有雷同純屬抄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