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高盛,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IMF等國際機構相繼發布報告看好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

根據IMF10月發布的經濟預測顯示,全球增長將在今明兩年內進一步提升,這比今年4月份的預估值高出0.1%。IMF此次提升經濟發展增速預期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和亞洲的大多數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9月份發布的經濟展望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略作上調,稱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投資、僱傭和貿易都在擴展。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9月份的一個報告指出,2017年世界經濟漸漸復甦,預計增長將達到2.6%,略高於2016年。

儘管各個機構都預測今年的增長會高於同期,但也都表現出一定的審慎。其中,日益增長的反全球化勢頭,是目前世界經濟繼續復甦的主要威脅之一。全球經濟一體化已經是不可逆的潮流,任何一個國家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共同的行動,封閉、自我保護只會損人不利己,最終損害的是全人類的利益。可以說,經濟全球化正處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全球經濟復甦短期前景向好,但沒有自滿的餘地。

對於發達經濟體來說,影響其復甦的主要障礙是財政緊縮,需求不足,貿易依然疲軟。根據調查,全球14個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有13個在2011年至2015年間經歷過緊縮。而類似於英國脫歐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更是增添了復甦的不可確定性——據預測,儘管英國失業率下降,英鎊走低,但其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延伸到2018年。這也可視作脫歐的代價之一。

新興市場方面,作為全球總體增長的關鍵所在,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資金需求缺口大、融資需求層次多,如果不能在這一輪的復甦中把握機遇恐怕會陷入長期停滯。新興市場國家應該聯合建設開放型經濟,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和排他主義。

事實上,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已經引領歷史幾百年,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因為各種原因被擋在發展的大門之外,這是不合理的。只有確保各國發展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全球經濟才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謝邀!高盛向來是正話反說。高盛對中國介入是很深的,尤其是當年做四大行IPO,賺得盆滿缽滿。近年來經常發表對中國經濟的看法,作為頂級投行,它對中國經濟研究是深入的、專業的,但是最終發表的報告和中國經濟走勢有較大的偏差,尤其是和金觸市場走勢有較大反差,當高盛看好中國經濟時,就是值得你小心謹慎的時刻。

從股票操作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每當一個公司研報出台時,往往股價就會下跌,說明,消息一旦公開了,其價值早已兌現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