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精神病醫院,許多人第一感覺是 " 恐懼 "。在人們的印象中,精神病患者或哭或笑,或吵或鬧,情緒極不穩定,遇到都會避而遠之。 3月27日,貴陽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了貴陽市精神病醫院,與精神病患者零距離接觸,感受他們一天的生活。

  據醫務科主任劉凱介紹,目前醫院共有 100 餘名精神病患者,一些是公安、救助站等機構送來,少數是患者家屬送來。極少部分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後回家,但總體上 " 三無 " 患者居多,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撫養義務人或法定撫養義務人喪失勞動能力,總共 50 多人,長期沒有家人來尋找。一些人連家的記憶也沒有,名字都是醫護人員取的。

  病區一瞥

  上午 9:00, 記者跟隨精神科陳代櫟主任來到了四樓男病區,陳主任迅速換好白大褂,開啓工作模式,今年是她在醫院工作的第 10 年。 目前,男性病區共有 59 名精神病患者,年齡 20 至 70 歲不等。

  "16 號牀的患者睡得怎麼樣?" " 女廁所那邊的燈是壞的,修好沒有?" " 陳主任麻煩幫我簽字,公休一天。" 早晨的交班工作,除了要詢問患者的基本情況,還要掌握特殊危重患者的病情。加上醫院剛搬到新院址不久,一些小的細節未完善,很多事她都要親力親爲,可謂事無鉅細。

  9:10 交班完成後,陳代櫟開始巡查工作,主要通過患者的活動情況判斷病情。在活動區內,一些人在大廳活動,一些人在吸菸室,20 多人正在看電視,他們穿着睡衣,一些人沒穿襪子; 有的蹲在角落,目光呆滯;有的手裏拿兩個塑料瓶,有的則趴在桌上睡覺,或者兩個人聊天 …… 氣氛十分寧靜和諧,和外界傳言的精神病醫院 " 恐怖 " 景象完全不同。

  " 王兵,我覺得你長胖了,今天感覺怎麼樣?還有壓力沒有,現在有什麼計劃?" " 希望出去能融入社會,搞好家庭關係。" 王兵回答道。 王兵上過大學,在部隊發病的,也是優撫對象。來醫院有半年多,平時爲躲避吃藥,愛把藥藏起來,但不吃藥就會發病,家裏人也在等他回家。

  " 今天早上吃沒得?吐沒得?" " 你的東西要趕緊吃哈,牛奶你要記到領。"…… " 每天和他們在一起我還是很開心的。" 陳代櫟笑着說,幾乎每一位患者她都要和他們對話,也有患者主動找她談心。

  陳代櫟表示,醫院一些患者年紀大,好多伴有內、外科疾病,有些屬於精神發育遲滯。主要從他們的狀態、眼神以及與他們交流,判斷是否復發精神疾病,醫院很多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他們社會功能減弱,後期情感表現淡漠。

  回不去的家

  " 這裏活動範圍有限,沒有外面自由,他們有時候真的很可憐。有些家屬在樓下交了伙食費和醫保自費的費用,都不上樓來看他們。" 李志是衆多患者中特殊的一位,他回家的慾望極其強烈,但家人不接納他。

  李志 56 歲,從小在銅仁長大,一直想當醫生,17 歲時爲了考大學,來到貴陽讀書。但初入新環境,普通話也不標準,心裏有很大的落差,晚上睡不着覺,還緊張,不說話,後來就生病了,在醫院住了 21 年。 " 我聯繫他哥幾十次,但他家人都說不敢管。" 陳主任表示,李志達到出院標準。

  李志說," 陳主任愛和我們溝通,理解我們,家裏的人不接我,我只能隨遇而安 ……" 和李志交談,能感覺到他想回家的強烈願望,他也是所有患者中最清醒的。

  在李志的牀上有一塊表,旁邊擺着聖經,書頁發黃,枕頭下四隻筆擺得整整齊齊,其父親前年去世也沒有回家。"2018 年 8 月 4 日,我三哥來醫院看我,寫了一份放棄繼承協議書,讓我簽字,但我沒有籤。" 父母有一套房子是其三哥和大哥在居住,母親患有尿毒症,最近兩年他病情沒有復發。 " 我會幫忙把病房裏的衛生打掃乾淨,很珍惜時間,每天很充實,我要爲未來做準備。" 李志告訴記者。

  渴望與家人交流

  對每一位患者詢問後,已接近 11:00,接下來要去特殊病房看看。 情緒較穩定的患者可自由活動,與病友互相交流、相互幫助。但一些情緒不穩定、會單獨一間,其中一位患者最近是醫護人員重點關注的對象,他經常想自殺,把牀單撕成條狀,任何東西對他來說都是危險品。

  在一間特殊病房,患者將被子從牀上揭到一半,只留下牀板,左腳沒穿鞋,全身捲曲着躺在地上,眼睜一會閉一會睜開。 " 聞東,我是哪個? 聞東。" 陳代櫟喊了幾聲對方沒有反應,第三聲時聞東才坐起來。說了兩句,但也聽不清楚在說什麼 。

  " 他天天愛拿被子把頭蓋起來,還愛撞牆,總是弄得很亂,用了很多種藥,但都沒有效果。" 前幾年,聞東的姐姐經常來看他,他的狀態也因此很好,後來家人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來看他,就開始發病,越來越嚴重。

  一位患者喊記者姐姐,還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情況,說到下週會有親戚帶他出去玩三天時,把手舉得很高,無比自豪。

  今天早上剛好有 3 位患者的家屬來看望患者,給他們帶來了吃的,患者笑得合不攏嘴 ……

  " 我的煙還有 3 包零 2 根。"

  11:30,全部提前排好隊,等待吃飯。醫護人員全部到位,避免患者間發生爭執,督促他們吃飯,防止噎着,這也是瞭解患者病情的重要方式。

  中午患者吃完飯後,醫護人員才能輪流去吃飯,陳代櫟早上只喝了一口水,一直在忙。中午把飯帶到辦公室,吃飯過程中不時看病歷,寫醫囑。

  下午 14:30,患者睡完午覺,開始吃藥,然後各自打發時間,三五人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到吸菸室抽菸、打掃衛生。

  " 你是新來的醫生?"" 姐,我認識你。" 看到新面孔,患者顯得極其好奇,也很願意與記者交流,時不時笑一笑。 " 我的這個有聲音。" 另一位患者別人送了他一臺收音機,不時告訴記者,收音機能發出聲音,還說要做操。問他會不會跳舞,他開心的跳了起來,雖然只是簡單的手舞足蹈,但能感受到有人和他交流時,他內心的喜悅。

  等到 15:00,他們非常高興,因爲這時可以領零食。爲防止患者控制不住自己,吃得太多,他們的零食集中放着,每天下午統一領。 他們清楚自己的零食還剩多少,細到煙有幾支。" 多要一包方便麪嘛。"" 我的煙還有 3 包零 2 根。"" 沙琪瑪只要一半,晚上吃。"

  下午 16 時,醫護人員換班,第二天早上 9 點下班,17 時左右患者吃晚飯,一天很快就過去。同樣的工作,周而復始,醫務人員每天在堅守,也每天在等待 ……

  (文中患者均爲化名)

  記者 成虹飛 |編輯:冷兵| 審校:石婷 | 簽發:安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