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是以小終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情感的。

所以呢普不普及對民謠來說是無所謂的。

我曾經聽人講過那麼一句話,如果你拿著一把吉他彈流行歌呢,很多人聽到了就會圍著你一起與你開心,受眾很大但他不會記住你。

一把吉他,彈自己的歌,彈民謠,也許沒幾個來,但如果來了一個觀眾,那麼他肯定會聽完你的歌,而且他會記住這首歌,因為打動了他。

一把吉他,一個人,一處夕陽西下的山頂,看起來很落寞,孤寂,他只是想把感情放在心裡,用嘴巴表達出來,先打動自己,有故事的也一起加入。

流行歌,為什麼流行了? 因為喜歡的人太多了,大眾化 每個人的生活都差不多,喜歡的也就差不多。民謠的歌有的好像寫給浪子,一生漂泊夏小虎,有的好像又要寫給逝去的青春宋冬野,有的好像又要寫給閑雲野鶴的詩人許巍,總之,喜歡聽民謠的我認為的是有故事的人居多,所以很難普及起來,因為每個人的人生不同,理解程度不同。

比如南山南的,北海有墓碑,你聽出了什麼?

也許他想表達一個很悲涼的異地戀呢,他在南方,女友死在了北海,所以有了一個墓碑。

不多說了。很難普及,小眾的東西,成為大眾就找不到味道了。


又是民謠類問題,可以不要再邀請我回答有關民謠的問題了好嗎?我是真的不專業啊!我只是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民謠愛好者而已……我個人覺得民謠早就已經普及了,就問一首《同桌的你》是不是民謠,試問全中國有幾個人沒聽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