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工作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紅牆意識”是西城區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由人民羣衆自發形成的“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的共同價值追求,而民生就是夯實“紅牆意識”的牢固基石。

補齊羣衆生活短板

民生問題無小事,小廁所連着大民生。西城區地處首都最特殊、最核心的區域,既是衆多的衚衕所在地,也是重要的旅遊區域,廁所問題不僅關係到旅遊環境的改善,也關係到廣大人民羣衆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關係到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進步。面對廁所難題,西城以“紅牆意識”扛起責任和擔當,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進“廁所革命”的倡導,以“積小勝爲大勝”的務實作風,從小處着眼,切切實實地紓難解困,用釘釘子精神補齊民生短板。找廁所難、公廁設施老舊、衛生狀況差……這是過去人們對西城公廁的印象。住在衚衕裏的張大媽回憶,“夏天味兒大,蒼蠅多;冬天味兒淡了,可落腳的地兒都是冰棱子,歲數大的,上個廁所都要做一番思想鬥爭。”如今,在大柵欄珠寶市街45號,新改建的公廁讓人耳目一新。廁所內部採用防火、防撞、防滑的牆面與地磚。每個廁間都安裝了扶手,方便行動不便的人羣使用。由於街巷狹窄,西城區環衛中心對該公廁進行重新規劃,打破了原有格局,採用無性別的使用方式,建成了9個獨立坑位,並增加了洗手間、小便間和第三空間,滿足附近居民、商戶及過往遊客的使用需求。而新增的中央空調和除臭裝置,更是讓公廁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沒有異味。而這只是西城區“廁所革命”的一個縮影。

匯聚民意最大公約數

民意是對人民羣衆意願、呼聲和利益訴求的綜合反映。西城區以“紅牆意識”爲引領,始終堅持首善標準、民意導向,從羣衆中汲取執行政策的智慧和力量,堅持把“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踐行到實處,匯聚民意的最大公約數,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民生工作來源於羣衆需求。爲了更好地瞭解民情民意,西城區全面建立了民生工作民意立項機制,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工作機制、監督評價機制等,進一步規範了操作規程,規範了民意立項申報程序,把羣衆的意見作爲決策依據,將民意作爲民生工作立項與否的基本遵循。通過這種做法,一方面使街道的民生工作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而是更聚人心、接地氣、順民意,居民也不再是被動接受服務,而是主動參與到決策、實施、設計中,使居民擁有知情權、選擇權和相當程度的決策權;另一方面,通過票選服務商、羣衆年終評議等措施,倒逼服務商以民利爲導向,而不是單純以利益爲導向,用民意方式解決了市場解決不了的民生保障問題。西城區德勝街道就是通過居民議事會等形式,主動進社區收集居民意見和建議,從實際出發將騰退空間構建成居民所需要的便民菜站、養老驛站、嬰幼兒社交平臺等公共服務設施。作爲德勝街道新北社區養老驛站首批入住的老人,年逾九旬的周大爺對養老驛站的便利程度十分滿意:“這裏隔着窗戶就能看見自己家,家裏人可隨叫隨到,不用擔心!”

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在“數字紅牆”下,西城區提升城市規劃和管理綜合實力,貫穿科學理念和手段,以責任擔當和首善標準通過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提升和改善民生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西城區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通過大數據+政務服務的形式,讓服務爲民完善到“最後一公里”的“最後一米”,比如地區年內滿六十週歲的具有街道戶籍的老年人口信息都會自動被平臺篩選出來,平臺智能向符合辦理條件的老年人提供政策短信息提示,證件辦理成功後,安排街巷長開展“送證上門”服務。去年1月,西長安街街道將涉及的13個市級、區級垂直業務系統平臺全部打通,形成了40項公共服務辦理“一平臺”彙集的地區大數據平臺,即“一站式綜合業務受理平臺”,縮減了過去繁瑣的填表和數據錄入工程,大大縮短居民等待時間,減少百姓前往政府辦事次數,兌現了“讓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的承諾。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使命呼喚新作爲。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紅牆意識”由一種情感、意識,在離黨中央最近的地方化爲最鮮活的實踐,並逐漸上升爲實現社會基層治理的有效內容,爲實現有效基層治理提供了一個最生動的範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