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感謝組織對我不拋棄不放棄,雖然前方的路還很漫長,但這溫暖的光將指引我今後的方向,帶我回家!”近日,正在接受審查調查的嚴某真誠地說。

  這一幕,發生在江蘇省常州市紀委監委辦理一起留置案期間組織的一次特殊的組織生活會上。此案是該市監察體制改革後查辦的一起重點案件,市紀委監委成立專案組臨時黨支部,專案組人員齊心協力,很快突破了案件。

  將審查調查人員和審查調查對象編在同一個臨時黨支部,把組織生活會開到留置點,切實提高審查調查人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及時喚醒審查調查對象的黨章意識,促進其及早配合審查調查。這是常州市紀委監委在監察體制改革中堅持以黨建引領促融合促履責的措施之一。

  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轉隸沒兩天,我們就被編到各支部,召開了黨員大會,統一思想。”常州市紀委監委一名轉隸幹部感慨地說。

  去年年初,常州市監委成立,市紀委監委機關和全市紀檢監察系統黨員人數大增。如何更好地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爲全年工作開局的關鍵。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是黨中央爲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需要。將黨建工作放到大局中謀劃部署,貫穿紀檢監察工作各環節,是正確履行政治機關職能的必由之路。

  常州市紀委監委堅持黨建和改革同時推進,及時籌建新一屆機關黨委,按照“方便工作、便於管理”的原則,機關黨委下設巡察、派駐、機關3個黨總支,3個黨總支下設16個支部,較改革前增加了11個支部,較好地理順了組織體系。

  “工作開展到哪裏,黨組織就建到哪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要貫徹到哪裏。”常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發揚“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根據工作需要,把黨支部建到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巡察監督和派駐監督工作的第一線,在審查調查專案組、專項巡察組等建立臨時黨支部。

  “監察體制改革過程中的機關黨建工作,無論是在促進紀檢監察機關隊伍的融合方面,還是在推進反腐敗各項工作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州市紀委常委、監委委員、機關黨委書記徐清說,在監察體制改革中,常州市紀委監委以規範管理、理順關係、爭創特色爲目標,制定、完善各項制度,推動機關黨建工作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將黨建工作作爲年度考覈的重要內容,出臺《機關黨建工作要點》,爲機關黨建工作指明方向;定期對《黨支部工作一本通》、“市級機關黨建管理平臺”使用情況進行督查,加強對“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黨員活動日等基本制度落實、紀實情況的提醒,全面規範黨支部工作和組織生活。

  通過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促進思想融合

  在查辦案件時,常州市派駐機構黨組織請示市紀委監委後,採取跨組合作的“協同作戰”模式。“跨組建立黨小組,不僅破解了派駐機構黨建、業務‘兩張皮’的難題,而且在履行監督第一職能上加強了協作配合,‘探頭’作用的發揮收到了1+1>2的效果。”常州市級機關紀工委書記黃克宇介紹,就以第十六派駐紀檢監察組來說,該組從優化政治生態入手,督促市衛計委完成陽光采購藥品工作,有效緩解了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在黨建引領下,常州市紀委監委深化監察體制改革不僅實現了業務的融合,還通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促進思想融合。

  “經過磨合,我們的團隊不僅有親和力,更有戰鬥力,堅持紀法貫通、法法銜接,辦成了好幾起案件,並在案件移交中,與法院、檢察院實現了無縫對接。”剛從外地取證回來的第三紀檢監察室周海兵這樣形容轉隸以來的感受。有着十幾年檢察工作經歷的他,曾參與多起江蘇省重大職務犯罪專案的偵查,獲得過“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

  像周海兵這樣的轉隸幹部,常州市紀委監委機關就有46人。他們很快融入紀委監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與“老紀檢”們兵合一處、衆志成城。

  “要在短時間內把他們凝聚起來、形成戰鬥力,履行不履行支部黨建責任,效果大不一樣。”常州市紀委組織部部長、機關黨委副書記吳寅說,“在幹部培養選拔使用上,我們一視同仁,黨支部書記的選配也同比例考慮。”

  爲儘快實現整個隊伍“心”的融合,常州市紀委監委機關黨委建立黨員幹部“五必談”“三必訪”制度,即幹部工作發生變動時必談,受到表彰或處分時必談,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必談,出現矛盾和意見分歧時必談,羣衆有反映時必談;幹部職工本人住院或直系親屬病重住院、病故時必訪,幹部職工思想波動時必訪,幹部職工生活遇到重大困難時必訪。建立黨員幹部家庭困難幫扶機制,關愛幹部職工。開展黨日主題活動、“書香工程”活動等,市紀委監委領導帶頭參與,廣大黨員踊躍參加。

  從嚴從實加強自身建設

  “紀檢監察機關不是‘保險箱’,紀檢監察幹部也不具有天然‘免疫力’。要堅持‘嚴’字當頭,始終將自身建設擺在首位,不斷擰緊自我監督的螺絲。”常州市紀委監委幹部監督室負責人表示。

  常州市紀委監委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刀刃向內,堅決清理“害羣之馬”,並把近年來查處的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編印成警示教育讀本,發到全市每位紀檢監察幹部手裏。

  在明確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從嚴、問責從嚴的同時,常州市紀委監委重點打造“龍城清韻講壇”和“龍城清韻漫談”兩大平臺,培育“龍城清韻·清風同心”黨建工作品牌,進一步促進業務融合與紀檢監察幹部業務水平提升。

  常州市紀委監委以黨支部爲單位集中開展“龍城清韻講壇”政治業務培訓,邀請各級領導及專家學者授課。學習內容不僅有黨章,還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憲法、監察法、刑訴法等法律法規知識,以及紀檢監察工作、調查職務違法犯罪的方式方法及趨勢研究。

  “‘龍城清韻講壇’是大家學習紀法知識的好平臺,特別是對於年輕幹部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提高業務能力機會。誰下功夫多,學到的知識就多,工作本領提高就快。”剛遴選到市紀委監委工作的餘曉軒感慨地說。

  機關內部老同志傳授工作經驗、講述成長感悟的“龍城清韻漫談”同樣備受歡迎。

  到審理室工作不久的朱亞中說,他通過“龍城清韻漫談”,拜了師,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導師工作室”。

  “導師工作室”是常州市紀委監委實施的素質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慮到年輕幹部缺乏經驗等特點,市紀委監委機關黨委從內部選拔了一批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建立“導師工作室”,在一線對年輕人進行“傳幫帶”,幫助他們學到真本領、練出真功夫。

  “紀檢監察機關是專責監督機關,必須按照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要求,從嚴從實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只有抓好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政治覺悟、政治能力,才能當好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更好地履行監督責任。”常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春福說,在黨建引領下,該市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較好地實現了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的轉化。去年以來該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448件,同比增長25.2%;黨紀政務處分1459人,同比增長38.6%。(吳洪新 楊蕾 馬淑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