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你好,我是蝦喵,他是熊熊。熊熊的我來了,正如我冷冷地走,我搖一搖尾巴,不留下一點知識 ~ ~

據說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除了煩惱長輩十問外,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喫年菜了吧! (天音:誰跟你們一樣是喫貨 XD) 不過,就算身為喫貨也要當個專業的喫貨,你可知道不是隻有臺灣和中國過陰曆年,同樣時間過年的其實還有韓國、越南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這些共享相似文化的東亞國家喔 (P.S. 所以英文上應該稱之為 Lunar New Year 而不是 Chinese New year)。而日本因為廢除了陰曆,所以原本的過年習俗改在新曆 (陽曆) 的新年過,完全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概念。

接下來,就讓熊喵二人組帶你從北到南喫透各國年菜吧!

先是韓國。韓國人過年必喫年糕湯 (Tteokguk),因為喝完年糕湯纔算長一歲,[1] 大概和臺灣冬至喫湯圓有一樣的意思。

再來是中國。中國大江南北各地習俗都不盡相同,不過概略上來說,北方人會包餃子,而各地也會喫年糕。餃子就是元寶,當然就是象徵財運和$$啦!而年糕則是步步高昇的意思。簡而言之,喫餃子為錢,喫年糕為權。

臺灣也喫年糕,畢竟社會地位人人都追求 (喂)。此外,臺灣普遍還會做蘿蔔糕 (菜頭粿),象徵好彩頭、好運;喫長年菜,也就是芥菜,象徵長壽;還會做發糕拜拜,求發財。

new year 1.jpg

和中國相鄰的越南,會喫一種叫做 (Banh Chung 或是 Bahn Tet) 的糉子。由芭蕉葉包裹,內餡有糯米、綠豆和豬肉。據說非常耐放,室溫可以耐一個月之久。[3] 聽 wikipedia 說,這種過年喫糉子地習俗也存在中國四川、廣西一帶。除了糉子外,越南也喫越南肉腸 (Gio/Cha) 、糯米飯和蒸雞。[3]

馬來西亞由於華裔的比例甚高 (約1/4,根據 wikipedia),所以華人的習俗保存較印尼完整。根據之前旅遊經驗,蝦喵覺得在當地的華人社區甚至比在臺灣更有年味,大街小巷都會放在臺灣已經幾乎聽不到的賀年歌曲。總之,大馬的華人和越南人一樣也喫雞,因為「呷雞起家」。閩南語喫雞的諧音和「起家」相近,他們相信喫雞就能成家立業,事業和家庭都能有好的發展。[4] 另外,大馬過年的時候也流行各種糕餅,尤其是象徵好彩頭的鳳梨酥或鳳梨餅。大馬的鳳梨酥和鳳梨餅,外頭喫起來比較像餅乾,裡麪包甜甜的鳳梨膏,和臺灣常喫到的略有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大馬拜年喜歡提著成雙成對的橘子,二個和四個都是好數目,象徵大吉大利。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最特別的年菜應該就是撈魚生了。撈魚生時,桌上會有一盤生魚片和各種蔬菜細絲,先淋上酸酸甜甜的醬和花生碎,然後每個人用筷子夾起細絲高舉,象徵風生水起。蝦喵幫各位測試過了,就是東南亞風味的涼拌沙拉的概念。

new year 2.jpg

好啦,從南到北喫透透,大家是不是也餓啦?。那就祝各位平安過個好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喔 :P

熊熊蝦喵菸酒生二人組要來去貼倒過來的「data」、「Nature」、和「Science」的春聯了。


[1]http://english.visitkorea.or.kr/enu/ATR/SI_EN_3_6.jsp?cid=941952 (英文版)

http://big5chinese.visitkorea.or.kr/cht/SI/SI_CH_2_14.jsp?cid=904655 (中文版)

[2]韓國過年習俗和年糕湯食譜

http://www.worldjournal.com/502639/article-%E9%9F%93%E5%9C%8B%E6%96%B0%E5%B9%B4%E5%82%B3%E7%B5%B1%E8%88%87%E5%B9%B4%E8%8F%9C/

[3]https://www.vietnamonline.com/tet/food-for-tet-holidays.html

[4]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result_detail.jsp?n_no=6760&curpage=1&sample=%E8%8F%9C&radiobutton=1&querytarget=3&limit=100000&pagenum=1&rowcount=304

臺灣部分為蝦喵和熊熊討論結果。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參考某不具名T女士的訪問和蝦喵的旅行經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