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是我國進行省直轄縣市試點最早的省份之一,除了海南、新疆這兩個特殊省區外,湖北、河南是國務院明確批准有省直轄縣級行政區的兩個省份,其中河南僅有一個縣級市濟源市由省直轄,而湖北現有四個省直轄縣級單位,分別爲天門市、仙桃市、潛江市及神農架林區。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省直管縣就這麼多?江蘇、山東等省份不也都有省直管縣市試點嗎?實際上,省直管與省直轄還是有區別的,這個咱們最後再說。

神農架林區是湖北省第一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作爲現在全國唯一的省直轄縣級“林區”,也是現在唯一以“林區”爲名的行政區,其設立後也曾經歷了省管到地區管轄最後爲省直轄的過程。神農架林區是1970年爲開發、管理神農架而設立的縣級行政區,其區境原分屬巴東、房縣、興安三縣,神農架林區設立之初隸屬多變,曾爲省管及隸屬於宜昌地區、鄖陽地區,1983年確定爲湖北省直轄至今。

1994年,湖北省爲發揮城市主導作用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一下子將天門市、仙桃市、潛江市、隨州市這四個縣級市列爲省直轄,湖北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由一個增爲五個,此時除海南外其餘各省均無省直轄縣級行政區,力度可謂不小。

首先是隨州市,隨州原稱隨縣,爲千年古縣且曾爲州、郡之地,歷史上也曾是楊堅稱帝前的封地,隋朝之“隋”就取自隨縣,隨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有“漢襄咽喉”“鄂豫要衝”之譽,現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爲湖北省地級市。

隨縣爲“鄂北重鎮”,建國後歷爲襄陽專區、襄陽地區等轄縣,1983年隨縣撤縣設縣級隨州市,是改革開放後湖北最早設立的縣級市之一。1994年,隨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爲湖北省直轄,到2000年升爲地級市,完成了從縣到市的轉變,而另外三個與隨州同時省直轄的縣級市則並未完成這種轉變。

改革開放後,湖北經濟發展較爲迅速,縣域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原屬於荊州地區的沔陽、天門、潛江等縣就爲其中代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三地分別於86/87/88年撤縣設市,分別改爲縣級仙桃市、天門市及潛江市,仍隸屬於荊州地區。

1994年,荊州地區與沙市市合併爲地級荊沙市,在撤地設市前,荊州地區儘管已經析出了荊門市但仍爲當時湖北最大的政區之一,荊州地區撤銷後湖北省原擬以天門、仙桃、潛江三市爲基礎設立地級江漢市,但由於當地反對,各市意見不一,成立江漢市的計劃流產,三市改由湖北省直轄(副地級),均爲單獨建制。

客觀上來說,天門、仙桃、潛江三市改由省直轄後當地政府各項行政、經濟等方面的權限已經與地級市等同,經濟發展也都極爲迅速,可以說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但其行政級別畢竟較低,在向省政府、國務院爭取資源的時候底氣不足,當地幹部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由於天門、仙桃、潛江三市緊密相連、資源相近、級別等同,容易造成發展的同質化,導致不正常的競爭而錯失發展良機。實際上,三市歷史上本爲一體,歷史文化淵源深厚,協同發展的纔是正路,“天仙潛”之名多有意蘊。天門、仙桃、潛江三地之間不僅建國後同屬於荊州專區、荊州地區,歷史上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

天門古稱竟陵,竟陵縣設於秦時,但其最早縣治位於今潛江境內,北周時改霄城(原竟陵縣析置,今天門)爲竟陵,北宋時又析景陵(竟陵改稱)置潛江,清朝時爲避諱又改景陵爲天門,此爲天門與潛江間的歷史淵源。

天門與仙桃之間的關係則要更爲複雜一些。仙桃舊稱沔陽,沔陽之名始於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時析竟陵郡置沔陽郡,析雲杜縣置沔陽縣。唐朝時州、郡之間數次更替,沔陽郡、竟陵郡及復州一體三面,其治所在沔陽與竟陵兩縣間更替。唐中期以後才基本穩定,稱復州治竟陵,沔陽縣屬之。

北宋時,沔陽縣析置玉沙縣,後並沔陽於玉沙,屬復州(治景陵縣),南宋末復州移治玉沙,元時升復州爲復州路,後改爲沔陽府,景陵縣均屬之。明朝時期,沔陽府降爲沔陽州,玉沙縣省入州,景陵(今天門)到清朝初期才與沔陽州脫離隸屬關係,兩地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持續一千多年。

最後,回到文初的那個問題,省直管與省直轄的區別。省直管與省直轄目的都是爲了加強縣域經濟活力,促進縣級經濟體的發展,均具有比普通縣市更多的行政、財政等方面的權利,但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省直管縣市在行政區劃上還是隸屬於地級市,而省直轄縣級行政區已經獨立爲單獨建制,直接由省政府管轄,完全享有地級市的相應權限,行政管理權限遠比省直管縣市要大得多。

本文由滄海桑田史海沉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