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天幫媽在看後臺留言的時候,發現有位爸爸在育兒的過程當中發現這樣的問題:就是他的孩子在家的時候脾氣特別大特還特別橫,但是隻要一出門就立馬變得特別慫,遇到困難也不敢說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也只是躲在角落裡面偷偷地哭。

孩子「家裡橫出門慫」,基本都攤上了這類爸爸,以後難免多走彎路 新聞 第1張

兒子出門前後行為反差讓孩子的爸爸覺得非常頭疼,但是又不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去改正,不知道其他的家長在生活當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子的問題呢?你知道應該如何改正嗎?

首先從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找準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將這個問題徹底解決。接下來我們就先分析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

1、過分寵溺孩子

因為現在有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裡的焦點,所以家長會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家庭成員中尤其是爺爺奶奶就特別不想讓自己家孩子受苦,所以有時候對孩子的寵愛可能會有些過度,這些教育方式可能造成孩子在家裡的蠻橫無理,一旦出門之後,發現外面的人不想家裡人都讓着他就開始慫了。

孩子「家裡橫出門慫」,基本都攤上了這類爸爸,以後難免多走彎路 新聞 第2張

2、過分打壓孩子

除了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會讓孩子變成“窩裏橫”外,過分打壓孩子也會讓孩子喪失自信,沒有自信的孩子在外界交往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畏畏縮縮的一面。

3、對孩子的陪伴太少

現在很多家長都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或者直接上全託幼兒園。如果家長陪伴孩子比較少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重視,所以在與外人進行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喪失一部分主動性,長時間不與父母相處孩子對親情感越來越冷漠,這時候孩子就很容易對家人發脾氣。

從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地方都是因為家長的教育不得當造成的,而偏嚴厲的教育,主要是由爸爸來承擔的,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爸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是

該獎勵的時候獎勵,該批評的時候批評。孩子犯錯誤在成長是必經的,家長們不要覺得懲罰孩子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只有適度的批評才能讓孩子認識到犯錯必須改正的事實。孩子只有養成勇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擔當,才能在與家人或者是其他小朋友的人際交往當中不卑不亢。

孩子「家裡橫出門慫」,基本都攤上了這類爸爸,以後難免多走彎路 新聞 第3張

2、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

有時候家裡孩子脾氣橫的主要原因是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從而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因為平時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時間管自己,這時候做父母的若還是一味地搪塞過去話,孩子的脾氣就會越發變壞。家長若是能夠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這樣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幫助孩子認清什麼樣的事情是對的,什麼樣的事情是錯的。在人際交往當中應該如何做?這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3、家長平常適當給予孩子細心和

一味打壓孩子並不會取得太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在合適的時候,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這樣不僅可以激勵他繼續努力還可以建立他的自信心。

以上就是幫媽針對孩子“在家橫,出門慫”的問題所提出的一些育兒方式,爸爸媽媽們學會了嗎?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