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8日電(張文婷)作爲A股上市險企2018年報的收官之作,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的業績並沒有爲市場帶來太多驚喜。受2018年權益市場整體震盪下行影響,中國人壽公開市場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爲113.95億元,同比下降64.7%。

  今年將調整權益投資存量結構 加強倉位靈活管理

  顯然,投資收益仍是險企利潤的“支柱力量”。年報數據提到,2018年受股市大幅下跌影響,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爲951.48億元,較2017年減少410.16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爲3.28%,較2017年下降1.88個百分點。

  中國人壽副總裁趙鵬在今日的業績會上對投資收益拖累淨利潤的原因進行了詳解。他表示,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分化,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國內債券市場利率總體下行,受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跌影響,股票、基金價差收入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均爲負值,導致公司總投資收益率較2017年下降顯著。

  2019年資本市場逐漸回暖,中國人壽將如何抓住時機,調整資產配置?

  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給出了具體方向:加強資產配置統籌管理;調整權益投資存量結構;加大長久期絕對收益突出的配置,始終關注固收類投資、關注政府債券,防範信用風險;積極關注另類投資,深入挖掘一二級市場投資策略,在利率下行環境下,通過另類投資實現對投資收益的拉動作用。

  趙鵬也持相同觀點。他表示,受今年一季度受股市回暖影響,公司的投資價值有所回升。投資方面,對2019年的市場看法比較積極,今年也會根據市場變化,加強倉位靈活管理,做符合政策要求的股票投資。

  保費結構正在優化 業務規模與效益實現“雙重視”

  在行業迴歸保障和公司主動調結構的共振下,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5358.26億元,同比增長4.7%。市場份額有所回升爲20.4%,較 2017年底提升0.7個百分點。壽險業務總保費爲4375.40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健康險業務總保費爲836.14億元,同比增長23.5%,意外險業務總保費爲146.72億元,同比增長1.6%。

  繳費結構和產品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年報顯示,公司壓縮來自銀保渠道的躉交保費,首年期交保費佔長險首年保費的比重達90.2%,較2017年提升26.17個百分點;續期保費佔總保費的比重達68.06%,較2017年提升11.79個百分點,續期拉動效應進一步顯現。

  2018年11月,王濱接任中國人壽董事長,明確提出“重振國壽”藍圖,並提出在重振國壽的道路上分兩步走,第一步,用一到兩年時間,抓好戰略佈局,提振品牌形象,聚焦做強做優國壽;第二步,再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建成綜合化經營特色突出、科技化創新能力強大、國際化佈局基本成型,打造國際一流金融保險集團。

  2019年是“重振國壽”的開局之年,如何讓國壽這艘巨輪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領航前行?

  王濱在業績會上表示,“重振國壽的發展戰略,並不是拍腦門想出來的。是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包括業務發展現狀、人員情況以及保險業務發展情況,深入調研和反覆論證所達成的,戰略契合公司實際狀況。

  他提到:“業務規模和效益要雙重視,沒有業務發展到一定規模,中國人壽走不到今天,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效益,國壽沒有明天。”未來,公司業務發展將繼續提升發展質量,堅持效益業務上規模,規模業務提效益;保持新單穩定增長,首年期交較快增長,推進保障型業務快速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