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長李應元上午推廣「惜食百分百、廚餘零廢棄」理念。 記者侯永全/攝影
環保署長李應元上午推廣「惜食百分百、廚餘零廢棄」理念。 記者侯永全/攝影

環保署統計,民國106年我國廚餘量多達55萬公噸,每月有超過500公噸剩食變成廚餘。環保署長李應元今天與餐飲團膳業者呼籲各界減少食物浪費,多使用在地食材,縮短食物里程。7月起到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招募惜食店鋪舉辦環境教育推廣活動。未來將與衛福部討論,在賞味效期前12小時的即期食品,還能做那些有效的利用。

呼籲將即期品供弱勢族羣

李應元表示,國內的現況是生產過剩,沒辦法消費這麼多,呼籲消費零售端、零售商店,還可以喫、沒有壞掉的食物,讓弱勢族羣食用,這全世界都在做。

106年3月到107年4月超商量販店申報的廚餘就有6630公噸。李應元表示,超商大賣場可以透過物流管理,蒐集不同時間點的數據精準出貨。民眾平時到外喫宴席,「十全十美的大餐很好,若能減少兩道菜說不定更健康」。

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表示,不在秩序內供貨、無效的生產,是國內食物最大的浪費。國內農業應該追求的是精準、有效的生產,國內食物最大的浪費在大量的公糧無處可銷,最後變飼料米;另外是農產品產銷,到底在田間耕鋤多少量,都沒經過精算,這纔是減少食物浪費應該改變的。

一名農業界人士表示,外界強調要喫醜蔬果,但為何不能思考,我國能不能生產出更具規格化、減少醜蔬果。建議由消費端帶動農民生產出更高品質的農作物,就算是弱勢朋友,也應該喫好的產品,而不是鼓勵喫格外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