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醫療市場風雲變幻,一個永遠不缺話題的地方。

  我們科室的 XXX 去創業啦,一聲不吭就成了 CEO!

  XX 診所融資一千萬啦,但好像門診量還不如我們村衛生室……

  辭職創業的外科大夫,一年能做 10 臺手術嗎?

  一年賺幾百萬的夫妻診所,最大的願望是閒一點

  醫生集團雷聲大雨點小,在國內能走通嗎?

  ……

  「輕鬆開診所」聯合資深醫療職業經理人潘靜,製作了國內首檔醫療管理類談話節目「Jean 會客室」,節目邀請了 6 位醫療創業大咖,認真聊了聊這些話題。

  如果你也在創業,這些節目不容錯過。

  「Jean 會客室」第一季 5 集音頻版全部上線,邀你免費收聽。

  1

  於鶯:實際上 95% 的企業都撐不過五年,更不要提百年老店了。真正能夠活下來幾個大頭,醫療機構也不過十幾年的歷史。

  理想是在空中飄着的,百年老店誰都想,但問題是我們先想一想如何活過第一年,如何在兩年之內打平,如何在五年之內開始盈利,這纔是目標。

  創業醫生是 CEO、COO、CMO

  頭銜 O 了,責任 O 了嗎?

  ————

  2

  姜燕燁:相較前兩年,今年總體稍顯冷清,但優質企業還是很多資本追逐的對象,畢竟整個大健康產業優質標其實還是有限的,同時醫療行業也是長週期的過程,很難說短期內出現很多好企業,很多企業其實已經在行業裏經營了比較長的時間。

  建議創始人在預留現金能夠支持 8 到 12 個月時開始啓動下一輪融資,很有可能整個融資的過程會比想象的時間要長,時間緊的話會非常被動。

  資本預冷別慌,混得好不要怕

  混得不好…資本本來跟你也沒關係啊

  ————

  3

  宋科瑛:我們外科醫生有些時候會說一句話,最怕「下不來臺」,創業我不可能輕舉妄動,我想了十幾年以後纔敢去做。

  我們中國的醫生和美國的醫生的一個最大的差別:中國的醫生就是 MD(醫學博士),但是在美國,很多的醫生還是 MBA(工商管理碩士)或者 MHA(醫院管理碩士),他本身就具有基本的商業素養。

  外科醫生創業不止切痔瘡

  能做的還有很多

  ————

  4

  王園:基層診所是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能讓他不忙。他不拒絕病人量,但他也不需要我們所謂的「管理」。

  他需要的是,兩個護士加上他,這三個人能把事兒辦得輕鬆,業務還不下去。

  比如說很多醫生我醫生坐在這看病,很多病人(街坊鄰居)都圍着他,可能他根本不知道我這看的是誰。

  我們教他用叫號機、分時段,充分和患者溝通……這些東西對他沒用,放幾個櫃子把人堵到外面,一個一個往診室裏引,這對他有用。

  診所升級

  先用「物理」療法

  ————

  5

  宋冬雷:醫生集團這個概念在國內提出來,我們是最早的一批「嚐鮮的」。我覺得這是新生事物,一開始有些人認認真真去做,有些人覺得很好奇很好玩,去玩一下,各種各樣的心態。

  醫生集團誕生到火熱也不過五年,過程中牽涉到體制問題,包括醫生的收入構成等等,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限制了醫生集團的發展。

  中國式醫生集團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

  我開醫生集團了

  做着玩的那種嗎?

  ————

  責任編輯:彭亮

  題圖爲原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