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標星:透鏡公司研究

我們致力於做有深度的公司研究,讓資本市場更透明

就在透鏡公司研究關於華力創通長期過度依賴應收款維持擴張,背後巨大的資本消耗或致其未來增長難以爲繼的擔憂提出來之後,該公司似乎很快便找到了增長新模式:通過“指尖上的藝術”,即會計手段,來維持未來的利潤增長。

華力創通最近發佈了一則看起來不甚起眼的公告,宣佈對公司已經沿用多年的會計政策進行調整——該公司將大幅下調賬齡3年以內賬齡應收款的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其中一年期的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將由原來的5%一次性下調至1%——以當前華力創通的應收款規模測算,如此操作之後,華力創通每年將能夠在其合併利潤表上“調控”出4000萬元左右的賬面利潤,而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才只有4834萬元!

所以,如果在接下來的季度裏,當您看到華力創通的賬面利潤暴增的話,請千萬不要奇怪,因爲這些多出來的利潤中,或許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實際上是通過會計手段“調校”出來的!

靠壞賬計提政策來穩增長?

還記得10月22日透鏡公司研究(當時我們還叫“財報研究院”)那篇題爲《華力創通暴走的應收款:IPO後長期靠賒銷擴張,只掙數據倒貼錢》的文章不?當時我們在文章中提出的核心觀點是:第一,華力創通自IPO以來長期依賴擴張應收款的方式維持增長,其營收和利潤的增長是靠應收款的急劇擴張而堆出來的;第二,這種增長導致華力創通只掙賬面利潤數據卻倒貼進去大把的真金現銀,其經營現金流長期持續呈現出大額“赤字”狀態,與其靚麗的利潤表數據形成嚴重的倒掛;第三,這種增長模式對公司持續的資本補血能力存在極高的要求,一旦其融資能力受損,華力創通的增長模式或將難以爲繼!——上述擔憂提出來僅僅一個多月,華力創通似乎很快就找到了未來的增長新模式。

透鏡公司研究注意到,華力創通最近相當低調地發佈了一紙調整會計政策的公告,表面上看這紙公告極不起眼,但實際上相關的調整卻會對該公司未來的利潤表數據產生巨大的影響。

根據公告,華力創通此次會計政策調整主要涉及壞賬計提政策,該公司擬將賬齡爲一年以內的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從原來的5%大幅下調至1%;同時,華力創通還將賬齡爲2年以內和3年以內的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由原來的10%和30%分別大幅下調至5%和15%;此外,華力創通維持賬齡爲4年以內的應收款壞賬比例50%不變,但將賬齡爲5年以內的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由原來的80%直接上調至100%。

從上面的調整不難看出,華力創通對賬齡爲3年以內的各類應收款壞賬準備比例都一次性地進行了大幅度的下調。透鏡公司研究認爲,此次壞賬準備比例的調整,將令短期內華力創通利潤表的“資產減值損失”壓力驟減,從而令其利潤表上的賬面利潤數字大增。由於華力創通應收款規模相對其營收規模而言十分巨大,因此不出意外的話,即便未來華力創通的營收維持不變,僅壞賬計提大幅減少一項,就能令該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增強。

根據透鏡公司研究10月22日的文章統計,華力創通截至三季度末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之和高達8.83億元,如果再將其2500餘萬的其他應收款算上,其各類應收賬總額合計高達9.08億元之巨,而該公司2017年全年的營收總和也只有5.71億元,其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更是隻有4.06億元。

每年“調校”出數千萬利潤

具體而言,此次壞賬計提政策的調整,到底會令華力創通的“盈利能力”增厚多少呢?

透鏡公司研究根據華力創通9.08億元的各類應收款總和大致測算,該公司應收款壞賬準備比例平均每下調一個百分點,就能在其利潤表中相應減少908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從而令該公司稅前利潤相應增加908萬元,在扣除15%的公司所得稅後(華力創通爲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率可按15%優惠稅率徵收),華力創通最終的淨利潤會因此增加約772萬元——也就是說,如果華力創通的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平均下調5個百分點,那麼該公司最終的淨利潤將相應地增加3800萬元左右。

不過,在實際計算中,還需要考慮這9.08億元應收款的賬齡結構,因此上述數據只是粗略估算的結果。透鏡公司研究注意到,在宣佈上述會計政策調整後,敏感的深交所很快便向華力創通發來問詢函,要求其解釋作出上述調整的原因並測算其對未來利潤的影響,根據華力創通及其審計機構的內部測算,預計上述調整將令華力創通2018年的淨利潤增加3319萬元,該公司的測算基於2018年底8.52億元的應收款暫估值假設:如果按調整前的壞賬計提政策,華力創通2018年將需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高達1.08億元,調整後,華力創通2018年的壞賬計提金額將大幅減少至6899萬元,新標較舊標少計提了3905萬元的減值準備,扣除所得稅後公司淨利潤將相應增加3319萬元。

據悉,華力創通今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爲4902萬元,去年全年的淨利潤則爲8150萬元,因此,上述3319萬元的淨利潤“增量”,對於華力創通來的利潤表來說,絕對不是個小數目。此外,華力創通還在對深交所的回覆函中模擬了會計政策修改後對該公司2017年財報數據進行追溯調整的結果,模擬結果顯示,公司2017年的淨利潤在實施新的壞賬計提政策後,較調整前暴增了44.04%。

應收款回收形勢持續反向惡化

華力創通做出如此調整的合理性在哪裏?

深交所的疑問是:華力創通在三季度報中預測公司全年淨利潤將不低於1.2億元,該公司是否存在借“指尖藝術”來達成利潤預測要求的可能性?

對於深交所的質疑,華力創通予以了明確否認,並解釋了其大幅調整壞賬準備計提政策的原因:其原來沿用數年的壞賬計提比例過高,不能真實反映公司實際經營水平。

儘管華力創通大幅下調了三年以內應收款的壞賬計提標準,不過,透鏡公司研究注意到,近年來,華力創通的應收款實際回款比例不僅絲毫沒有好轉,反而還在快速持續惡化:華力創通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三年間,華力創通賬齡爲一年以內的應收款實際回款比例分別爲95%、82%和81%;其賬齡爲兩年以內的應收款實際回款比例分別爲93%、88%和67%;其賬齡爲三年以內的應收款實際回款比例分別爲94%、73%和62%——在應收款回款形勢持續惡化的背景下,華力創通反向調整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其合理性似乎不得不讓外界產生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壞賬政策作出大幅調整之後,華力創通的壞賬計提比例,由行業內較高的水平,迅速變成行業較低水平,中海達、振芯科技、天海防務等公司的一年內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均爲5%,與調整前的華力創通保持一致;調整後,華力創通壞賬計提比例,僅略高於華訊方舟和偉星股份。

只顧“近憂”必有“遠慮”?

透鏡公司研究認爲,華力創通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調整,與其長期以來依賴應收款擴張的增長模式有密切的關係。

自2010年成功IPO後的8年間,華力創通的營收整體上大致保持增長趨勢,其營收規模從2010年的2.12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5.71億元,累計增長了169%;但在這8年間,華力創通的應收款規模卻從2010年的7498萬元暴增至2017年的7.67億元,累計增長了923%——由此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華力創通雖然利潤表一直顯示盈利不錯,但其現金流量表上卻顯示該公司長期沒能通過經營活動收回相應數額的現金:8年華力創通淨利潤總和雖然達到了3.71億元,但其經營現金流卻相反累計淨流出了4803萬元——這就是透鏡公司研究爲何在前一篇文章中下此結論的原因:華力創通過去8年的增長完全是靠應收款的無限擴張堆出來的,這種增長模式對於公司資本補血能力存在極高的要求,一旦其補血通道受阻,華力創通未來的增長自然也就成了一個大懸念。

在應收款持續擴張之後,由於華力創通的應收款規模已經遠超其營收規模,鉅額的應收款所帶來的資產減值準備,已經給華力創通的利潤錶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因此此次會計政策的調整,實際上是華力創通在給公司的利潤表“減負”。

不過,由於華力創通此次壞賬準備政策的調整方向是大幅下調三年以內賬齡的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保持四年期的計提比例不變,但大幅上調五年期的計提比例,因此在透鏡公司研究看來,華力創通如此通過“財技”來穩增長的做法,或許能讓短期內(比如說未來三年)該公司利潤表的利潤數字迎來一波暴發式增長,但如果其應收款的回收比例在現有水平上維持不變甚至是繼續下滑的話,那麼第四、五年之後,華力創通的利潤表必將承受更大的壞賬準備集中計提的壓力——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華力創通此舉實際上是將原本需要在前三年逐步分攤計提的應收款壞賬準備,通過會計政策的調整,推到第四年之後再集中計提,這種政策調整對該公司利潤表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最遲也可能會在四年之後開始集中顯現出來。

透鏡公司研究版權聲明

01

透鏡公司研究(原財報研究院)所有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務必在顯著位置正確註明文章來源及作者名稱,並及時聯繫我們獲取授權和備案;

02

未經允許,轉載方不得對文章內容和標題作任何違反作者願意的修改,對於拒絕配合的侵權行爲,我們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相關文章